远道而来 Publish time 2011-12-8 16:49:28

欲打开国内新能源市场先改革电力体制

新能源要实现大规模应用,必须跨越以垄断性电网和电力统购统销为核心的现行电力体制,回归分散建设、分散利用的行业规律苗连生、施正荣、高纪凡、瞿晓铧,四位中国光伏组件企业CEO同时亮相;超过120家中外媒体云集现场;可再生能源协会、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等多家行业性组织和政府机构派代表列席。

11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应对美国太阳能产品"双反"调查新闻发布会,出现了近年来光伏业界未有之景象:在海外市场相互之间打得头破血流的中国光伏组件企业终于调转枪头一致对外。

在一个半小时的发布会上,四位CEO也提到了中国市场——中国光伏企业之所以积蓄了那么多产能,不是为了向美国市场倾销,而是为将来的中国光伏市场做准备。

不过,他们身后的中国市场并未显露出短期内高速发展的迹象。虽然有标杆电价出台,"十二五"规划可能会大幅提升建设规模等诸多利好消息传出,但新能源发展的桎梏仍未打开。一位决策层人士接受《财经》(博客,微博)记者采访时直言,补贴、并网、电力体制等问题不解决,光电风电等新能源难有跨越式发展。

补贴不会扩大《财经》记者从多位参与编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的人士处获悉,《规划》主体内容的编制已经完成,但部分细节仍待完善,因此年内尚难出台。

目前包括工信部和发改委在内的相关部委仍在向各方面征求意见。可以确定的是,较之"十一五",《规划》中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在总量上有较大幅度提升,但未来政府对新能源行业的补贴总体上将呈下降趋势。

今年早些时候,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行业分别出台了行业性的发展规划,其中的发展方向与上述消息吻合。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和国际能源署(IEA)近期发布《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摘要版),指出"十二五"期间风电是中国重点鼓励和支持的领域,风电对确保"十二五"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1.4%至关重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介绍,风电发展路线图描绘了我国风电中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从2011年到2020年,风电发展以陆上风电为主、近海(潮间带)风电示范为(博客,微博)辅,每年风电新增装机达到1500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2亿千瓦,风电占电力总装机的10%,风电电量满足5%的电力需求。

"具体到‘十二五’期末,风电大致是1亿千瓦到1.5亿千瓦的装机目标。"王仲颖向《财经》记者表示。2010年末,中国风电装机规模为4473万千瓦。

光伏的装机容量也可能迎来10倍以上的飞跃。2010年末,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不到100万千瓦,《中国证券报》此前援引内部人士消息称,"十二五"期间光伏发电装机目标定为1400万千瓦。《财经》记者亦在采访中证实了这一数字。

除了装机目标,《规划》中涉及的新能源补贴力度亦关系着行业的兴衰。风电设备供应商东方电气的内部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经过几年的竞争发展,风电设备业的利润率已经摊薄到15%,能否维系"十一五"期间的补贴,对设备商关系重大。

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由现行的0.4分/度提高至0.8分/度。

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力度会加大。根据《可再生能源法》,国家设置了新能源发展基金,电价附加补贴是其中的一部分。

多位参与编制《规划》的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现在该基金在执行层面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每年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费不足,面临40%左右的缺口;不少发展资金还没有落实到位,目前很多专项基金甚至取消。

熟知该基金运转流程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从理论上来看,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征收范围超过4万亿度电,应取得的电价附加补贴大约170亿元,但实际收上来的不足90亿元,"电价本身就是一笔糊涂账,更别谈电价附加补贴。"该人士指出。"电价附加补贴上涨一倍,实际征收额将提高至180亿元,但仍然远远不够。今年新能源的补贴需求为200亿元,明年可能达到300亿元。"在王仲颖看来,风电在未来十年需要累积补贴2100多亿元。如果这一目标能够顺利实现,2020年前后陆上风电上网电价将达到与脱硫燃煤标杆电价持平的水平"2020年前光伏发电上网价格降到0.8元/度,风电低于火电价格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财经》记者同时了解到,国内新能源大步跃进的同时,与之发展戚戚相关的电网规划并未同步进行。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李琼慧向《财经》记者指出,现存的电网规划与可再生能源的规划脱节严重。"几个部委在制定新能源规划时并未考虑电网规划的同步性。以风电为例,一开始电网是按照‘十二五’末建成1亿千瓦装机容量的配置来设计消纳方案。但是去年年底在建和已核准的装机已经超过8000万千瓦,五年间只新增2000万千瓦绝无可能。"李琼慧告诉记者,在参与编制《规划》的人士看来,电网在实现新能源并网上没有什么技术上的问题,只需配合装机即可。"但现在连不稳定出力的新能源新增多少装机、在哪里布局都没有一个确切的消息,这让电网怎么配合接入?"李琼慧指出,由于新能源发展的不确定性,风电、光伏等能源形式都是在多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迎来翻番的发展。"2008年发布的‘十一五’规划中风电装机目标是1000万千瓦,光伏不到30万千瓦,而2010年的结果却是规划的几倍,电网没有做好消纳计划外电量的准备,这也是多地出现‘弃风’现象的主因。"

发展模式之争尽管诸多问题待解,但先期透出的《规划》中的诸多利好数据依然对整个新能源行业有提振作用。

阿特斯新能源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瞿晓铧公开表示:十分欢迎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并呼吁中国政府在政策层面给予更多的帮助。

但一位决策层的人士认为,这一数字并不那么令人兴奋,即便光伏发电的规模提升至1400万千瓦,也不意味着中国市场将出现较大的起色。"德国的国土面积相当于我们一个省,1400万千瓦的量,平均到每个省,才40万千瓦,去年德国新增装机容量520万千瓦,我们五年干了别人一个零头。"该人士说。

更大的争论在于新能源发展的模式。11月21日《中国能源报》刊出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新能源发展探讨》一文,在业内引起了较大反响。文中提出"分散的资源应分散的利用"观点,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赞同。可再生能源协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称,分布式发展模式符合新能源发展的一般规律,"分布式是一种最合理的新能源利用方式,我们传统的‘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做法,不太符合新能源发展的一般规律,需要重新认识。"即便是反对的声音,亦在大方向上认同上述观点,只是认为中国目前的国情并不适合大范围推行分布式模式。"从理论上来说,屋顶式或者家庭式的微电网和智能电网确实有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但目前来讲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阿特斯全球市场高级总监张含冰解释称,中国不像欧美国家,大量存在私人拥有的屋顶,"别人是别墅,我们是住宅,这一点从硬件上来讲就很难实现。"瞿晓铧亦持类似意见,无论是风电还是光电,相较于屋顶发电系统,集中建设大型野外电站,是现阶段较为便利的选择,"现在许多大型风电光电电站,多建于西北部荒漠地区,原因很多,一是那里光照条件充足,利用小时数较高;二是土地资源获取较为便利,且价格较低;三是对于集中建设的大型电站,国内业主有丰富的项目建设、管理经验。"基于以上认识,瞿晓铧认为,虽然分布式建设更符合新能源发展规律,但大型电站是现阶段的合理选择,从集中式到分布式,需要一个过程。"从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光伏装机大国的市场的情况来看,野外大型电站、商用屋顶发电和民用屋顶发电均呈齐头并进之势,中国的光伏市场亦如此。"2011年5月9日,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召开会议,正式向与会者传达了一个带有刺激性的信息:为了推进落实签约光伏项目,青海将向9月30日前并网的光伏电站提供1.15元/千瓦时的电价。由此,青海"9·30"光伏计划正式出炉。

在上网电价的价格和时间方面,青海"930计划"与8月初发改委颁布的光伏标杆电价政策出奇的一致。会议结束后,为抢在9月30日前并网发电,获得较为优惠的电价,青海多个野外大型光伏电站项目立即开工建设,光伏电站投资掀起热潮。

根据青海省发改委透露的信息,该省推出"930计划"后并未对装机总量设限,彼时业内预测该数据可达80万千瓦,与之相较,2010年国内光伏新增安装量仅为38万千瓦。

上文提及的决策层人士对这种做法给予了严厉的批评,但"现在情况是,光伏电站集中扎堆的地方青海格尔木离最近的负荷中心西宁有四五百公里,离东部负荷中心更远,光伏发电成本本身就高,再加上长距离输变电中损失的能量,一点经济性都没有,而现在一些地方政府,不谈经济,只讲政治"。

王骏对此持相同观点,他认为,"远距离输送风电光电,需要层层升高电压……长距离的线损和层层变损,对输电的经济性影响颇大。"台湾拓扑产业研究所发布报告则显示,小型屋顶光伏系统在德国光伏市场上的比重,超过八成。2009年德国民用屋顶系统占市场总量的46%,商用屋顶系统占比36%,而地面电站占比仅为18%。

事实上,光伏装机大国不是没有大型电站远距离输电的实践经验。今年11月份,美国通用电气旗下的一家公司联手德国的KGAL投资基金出资1.11亿欧元,在西班牙巴达霍斯省建造了一个50兆瓦的光伏电站。

巴达霍斯省与中国青海省地理条件类似,许多地方荒无人烟,土地资源的利用空间较大。这一大型光伏电站被认为是光伏大国从事远距离输送新能源的典型案例。但西班牙国土面积较小,巴达霍斯省距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不足200公里。

该电站的投资方预计,电厂建成后发电量能满足约3.79万户普通家庭的需求,如果这种电站能取代煤或燃油性发电站,每年大约能减少14.9万吨的碳排放量。

倒逼体制改革对新能源分散利用模式的争议,集中在可行性而非合理性。没有人否认分布式模式符合风电光电等新能源的一般规律这一事实。

但在现行的电力体制下,我国电网企业的收入全部来自发电环节与终端销售环节之间"价差",千家万户自建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一旦铺开,将损害电网企业的利益,这是分布式模式难以推进的最棘手原因。

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包括王仲颖、孟宪淦和瞿晓铧在内的多位观点各异的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如果新能源迎来跨越式发展,在电源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倒逼电力体制改革并非不可能。

"新能源是个新事物,大家都有一个要适应的过程,电网改造也需要一个过程。但是现阶段,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谋求减少对于电网的依赖,建立一个分布式的能源系统。"孟宪淦告诉《财经》记者。

王仲颖则称,大力发展新能源必将推动电力体制改革,他亦期待在2030年,新能源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能源系统。

但目前的情况是,新能源的发展过度依赖于电网的接入能力、接受意愿和入网价格标准。此情形下,供给者无法与需求者直接交易,也无法借助价格信号和市场机制的引导。更让人难以接受的一点在于,"供电专营"电力体制结构阻碍着分布式微型电网发展,进而制约新能源的有效利用。

王骏指出,目前国内屋顶光伏项目陷入困境。其主因在于这些光电装置被要求原地升压入网计价,再降压按照销售价格结算。"这就像你去邻居家串门,却必须先开车上大街,缴纳过路费后在绕回来。"发展微电网的意义对于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在农村地区以及草原、山区等偏远地区,仍有大量人口没有供电,将整个电力系统延展过去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而这些地区通常拥有丰富的光能和风力资源,理论上来说,建立较为灵活的微电网可以解决当地缺电问题,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现状却是,一些风力资源丰富的偏僻地区的风电场可以带来直接收益,但由于所产电能不能直接卖给用户,必须输入大电网,而电网公司又不愿为此而改造输配系统,结果潜在的发展便无法实现。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博士认为,允许社区、乡镇和城市自行选择本地的公共电力配置;允许中小发电单位将剩余电力在社区网络内调剂和交易;开放用户自主选择条件下的新能源发展,才是基于真实需求的可持续发展,而能源多样化和分散化,也将创造有利于消费者的竞争格局。

瞿晓铧则称,应该给电力体制以自我调整的时间,"但政府必须起推动作用,这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政府的态度问题。""新能源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呼唤改变出现,大电网将不再是不可动摇的不二选择。"上文提及的决策层人士表示,新能源要实现大规模应用,必须跨越以垄断性电网和电力统购统销为核心的现行电力体制。

王骏则认为,应通过改革,将电网企业定位为"只负责传输电力,不参与买卖电力",其应得收入与电量交易隔离开来,"这样一来电网企业年收入总量也可以得到保障。只有在这种条件下,用电户与发电企业之间才有可能建立起电力市场。"

Pages: [1]
View full version: 欲打开国内新能源市场先改革电力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