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WTO Forum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86|回复: 0

论军队战斗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2 08: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蓝风雅韵 发表于: 2005-11-11 23:18:5

重视精神的作用,是古今中外建军治军的一条最基本的历史经验。能否使精神作用在作战中体现出来,则成为一支军队克敌制胜的关键因素。无产阶级在自己的建军治军实践中,不仅重视军队的精神作用,而且把这种作用上升到战斗精神的层面,提高到战斗力的层次,从而在一个更为宽广的领域内深刻探究建军治军的客观规律,对人类军事实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在新军事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军委江泽民主席明确指出,当前军事斗争要做好战斗精神和武器装备两方面的准备。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军队实践的发展再次证明战斗精神是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的重大课题。

  一、战斗精神的本质

  战斗精神是一个在军事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范畴。考察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不同阶级在不同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总是在通过自己的军事实践给战斗精神赋予了不同的内涵。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曾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这已表明人的精神、意志和气节有着巨大的力量。著名的军事家们更是在这一领域作出了许多独到的发现。军事家孙武把“令民与上同意”作为致胜的重要因素之一,揭示了在主观上明确作战之政治目的的重要性。古代军事家还注意到激励士气的作用,如军事家尉缭子说,“战在于治气”,“气实则斗,气夺则走”;孙膑认为,“合军聚众,务在激气”,把激励士气作为激发军人在作战中的精神力量,实际上是古外今来建军治军的一个基本经验,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历代军事家们都非常重视激励军人的士气,并把它作为促进部队克敌制胜的重要精神力量。我国古代不乏以激发将士以死相拼的勇气“破釜沉舟”而终于赢得“背水一战”的战例。同样,西方历代军事家们也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意识到精神因素在军事活动中的作用。拜占廷帝国军事统帅贝利撒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是“精神上的勇气”拿破仑说,刀枪和思想是世界上“两种强大的力量”,而“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法国的圣女贞德以自己的行动把战争精神上升到爱国主义的层次。克劳塞维茨则把精神要素视为“贯穿在整个战争领域”,同“推动和支配整个物质力量的意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古今中外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的发展充分证明,战斗精神归结起来就是一种与士气、勇敢、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不怕牺牲等内容相关的范畴,集中地体现着人们为维护崇高信念、捍卫正义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特殊的精神品质。由此可见,战斗精神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内涵。其一,战斗精神是人们应有的一自我超越内在品质,它强调人不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其二,战斗精神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特定环境中的表现形态,是相对于有形的物质战斗力而言的精神战斗力;其三,战斗精神是由政治目标、理想信念、公平正义等基本内容构成的,它以对军事活动意义的深刻理解为前提。
  战斗精神作为一种自我超越的内在品质,其所表现出来的是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而这种奋斗精神的内涵就在于,为了战胜自己面对的敌人,首先必须战胜自己。这是因为,面对战争年代的生死考验和艰难困苦,面对和平时期的享乐安逸和荣辱名利,检视着我们战斗力的主要是内在于我们自身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品质。要战胜拿枪的敌人和不拿枪的敌人,将给予我们以同样严峻的考验。在明火执仗的敌人面前,超越为生死所羁绊的狭隘人生是一种战斗精神;在灯红酒绿、五光十色的享乐舒适面前,超越庸俗和萎靡同样是一种战斗精神。但这些并不是多种不同的战斗精神,从本质上说,它们都是从对狭隘自我的超越中建立起来的人生新境界,是战斗精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展现在人们身上的强大力量。
  作为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特定环境中的表现形态,战斗精神是勇气和智慧的体现。在战争环境下,任何一个瞬息都生死攸关,这种特殊的生存条件对人的精神可以说是一种最严酷的考验。勇气使人于危急的瞬间捕捉到生机和希望,而任何胆怯和迟疑都可能带来灭顶之灾;智慧常常给人提供身处险境绝处逢生的机遇。在战争环境下,要求人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战场也是一个最能让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得以充分展示的舞台,在这里任何有价值的创造都会获得最丰厚的回报。人的能动性,是战斗精神得以展示的条件,也只有这种能动性才能使战斗精神得以体现出来。
  尤其至关重要的是,正确的政治目标、崇高的理想信念、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观念等基本方面才是深厚地蕴涵在战斗精神之中的本质内核,这既是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对人类军事文化遗产的精炼,更是无产阶级的伟大事业所锻造出来的实践境界,这就是让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所统帅的革命军队做到无往不胜、无坚不摧力量源泉。虽然日本军国主义统治集团把精神力量推崇到了“武士道”的极至,虽然希特勒使党卫军达到了对法西斯精神的“绝对”忠诚,尽管他们也曾一度耀武扬威地使整个世界卷入到战争泥潭,让人类蒙受了无尽的创伤,然而他们藐视“强大”的战斗力终究没有让他们幸免于可耻的覆灭。这是因为他们追随的是腐朽没落的政治目标,效命的是狭隘集团利益的穷途末路,所以非正义战争的第一声枪响给他们报来的便是灭亡的丧钟。理论和实践都反复证明,正义性和进步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所统帅的革命军队的战斗精神之本质特征和内在灵魂。对此,邓小平同志可谓一语中的:“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二、战斗精神的实践价值

  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我们党再一次把战斗精神提高到建军治军的实践层面。江泽民同志指出:“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使命,是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这个论断把战斗精神的本质与军队建设的目标任务联系起来,让战斗精神的深层内涵直观地外化为可以触及的军队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从而使战争精神的实践价值凸显出来。
  战斗精神的实践价值,根源于精神活动本身的特性。军事实践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它也必然会体现着实践的基本特征。在实践活动中,人们一方面能动地作用于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另一方面则在与客观环境发生作用的同时又使自己的主观世界或精神世界得到建构和塑造。由此可见,精神的活动在人的能动的实践活动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它是人的实践活动得以发生和展开的根本条件。由于战斗精神具有内在的特性,属于人的精神层面。人的活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观见诸于客观的活动。这种主观实质上就是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其特性就是能动性和创造性。要考察人的活动,就必须深入地考察主观的方面或精神方面在人的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否则,就不能真正地理解人的活动。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意图,没有预期目的的”。离开了人的主观的或精神活动的参与,就没有实践活动。恩格斯的论断为我们反思人的精神在军事实践活动中的意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依据。军事实践活动作为人类实践的特殊形态,同样是人的主观的或精神活动进行能动创造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人们在从事军事实践活动时,需要认识军事活动的规律;直接投身战场的军人,首先则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然后才能发出消灭敌人的行动;而在同敌人撕杀和搏斗时,则要运用心机与敌斗智斗勇。毛泽东在军事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这个论断充分地肯定了人的精神在军事实践中的地位。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战斗精神是一种与士气、勇敢、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不怕牺牲等内容相关的范畴,体现着人们为维护崇高信念、捍卫正义事业、实现理想抱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品质。由此我们便能十分明了人的精神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就是通过战场环境的选择所表现出来的战斗精神。在和平环境下,我们党正是基于对战斗精神的这种理解,因而着眼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军事斗争准备的目标任务,提出了要按照“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使命重塑我军的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的实践价值,根源于战斗力的客观规定性。人和武器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在人与武器这两个基本要素中,人是活动的,有意志和情感,且能思考和自主行动的方面;武器则是一个死的物件,其作用的发挥完全依赖于人如何使用。而且这个物件本身就是人按照自己的功利目标制造出来的,它本身就是人的主观精神的物化。由此看来,战斗力不仅是人的精神活动之能动性地展开过程,而且,人们在制造用于战场的武器的同时,便在观念中逻辑地构造着战争的形态或样式。于是,战斗精神便借助于战斗力这个中介表现出来了。这就是说,要科学地揭示战争,就必须把战争中的精神要素和物质要素联系起来考察,准确地把握二者在战争中的相互关系。伟大的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是这样解读战斗精神如何发挥作用这一客观过程的:他说,“胜利通常产生于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总优势”,战争中精神要素和物质要素的作用是完全融合的。消灭敌人的军队并不仅仅是指消灭敌人的物质力量,而是应包括摧毁敌人的精神力量。战争中的精神要素与物质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在战斗过程中,一方面,使敌人精神力量受到损失,可以看作是摧毁敌人物质力量从而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一场大规模战斗的结局给失败者和胜利者带来的精神影响都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会使物质力量受到更大的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精神力量。但是,当代世界信息革命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人的活动的方式。瞬息万变的战场似乎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因为有人说当代技术已经达到这样的程度:一场战争从爆发到结束甚至使你连钦动电钮都来不及。既然物质已在瞬息之间使一切化为乌有,那战斗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何存?这似乎是一个无懈可击的逻辑,其实不然。尽管高技术战争极大地改变了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但并没有改变人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定律。人的因素包括人的军事素??其中人的战斗意志、战斗士气、战斗作风等,既是战斗力形成的催化剂,也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代战争的特点分析,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技术性能越高,功能越齐全,对人的要求就越大,越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高技术武器的杀伤力、破坏力大大增强,更需要参战人员具有顽强的战斗精神。实践表明,高技术战争,不仅仅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较量,更是人的谋略、技能、智慧和勇气的比拼。
  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是我军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的强大优势。正是靠这种过硬的战斗精神,我军一次次创造了以劣胜优的战争奇迹。不管战争形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的传统优势都不能丢。近年来,我军武器装备更新步伐不断加快,信息作战能力逐步增强。尽管与军事强国相比我军武器装备总体上仍处于劣势,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和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大力提高官兵科技素质,提高立足现有装备战胜强敌的信心,我军就能在气势上压倒敌人,进而弥补在信息技术和武器装备方面的不足,使精神优势转化为决胜优势,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

  三、战争精神的塑造

  战斗精神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依赖于严格的、近乎实战的军事训练,尽可能充分地使军人感受到临战的气氛。同时,还要加强以政治精神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培养军人的战斗精神。要让使命感、责任感、进步的政治观念和先进文化进入思想、指导工作、推动实践,使军人自觉地强化战斗精神。
精神本自磨砺生。伟大的精神往往是同人类所经历的磨难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伟大的民族最光荣的历史常常同这个民族最惨烈最悲壮的奋斗历程密切关联。可以说,没有血与火的洗礼,就没有人民军队的辉煌。克劳塞维茨认为:“精神力量只能从两个来源产生,而且只有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这种精神力量。第一个来源是军队经历一系列战争并取得很多胜利,另一个来源是军队经常经受极度的劳累和困苦,只有在劳累和困苦中军人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力量。”由此看来,战斗精神只能存在于艰苦卓绝的环境之中,存在于最严峻的挑战面前。只有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铸造军人的战斗精神,才能确保我军更好地担负起单项的历史使命。
  现代军队是以人为中心的复杂的人机系统。武器装备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但人是这个系统的决定性因素。这一因素既包括智能的因素,又包括精神的因素。信息化战争纵有夺目的武器之光在闪烁,其实质依然是物化的、高技术化的人与人之间的搏杀,是精神、智能的较量。军事对抗中处于劣势的一方一旦失掉精神支柱,丢掉智能因素,也就丢掉了赖以生存的命根子。物质是力量,精神和智能同样是力量,而且是作用更广泛、影响更深远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军事斗争准备很重要的是战斗精神和智能因素的准备。
  培养部队战斗精神,过去主要靠在战争中锻炼,现在则主要靠平时养成。面对新军事革命的挑战,我们尤其要强化培养战斗精神的意识。通过执行各项任务特别是急难险重任务,有意识地摔打部队,磨练意志,砥砺精神,培养作风;坚持以提高战斗力为目标来规定官兵的行动;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战斗精神的时代内容,创新培养方法,使其更具生命力。战斗精神的塑造,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将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培养过硬的战斗精神有机统一起来,更好地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军事训练是部队和平时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军人改造世界观、强化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军事训练中反映出来的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战斗精神的塑造,并进而影响着战斗力的提高。因此,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关键在养成。对战斗作风的培养和战斗精神的塑造,我们不但要学习和继承过去好的做法,而且要结合新的实际,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使之融入军事斗争准备的具体实践,渗透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为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用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塑造军人的战斗精神。军队的武德是战争中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之一,因而要对军人加强武德文化的熏陶。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武德文化传统,这些传统褒扬着历代杰出的军人为正义而战、为民族而战的武德精神;褒扬着为了完成军人的使命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敬业精神。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最为宝贵的战斗精神遗产,深入地挖掘和开发,并加以批判性的改造和唯物主义的重建,从而使之为我们塑造当代军人战斗精神提供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塑造军人的战斗精神,必须在军队中大力灌注无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这是因为,正确的政治目标、崇高的理想信念、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观念等基本方面才是深厚地蕴涵在战斗精神之中的本质内核。塑造军人的战斗精神,就要在军队中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不把“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不用“进步的政治工作去进行这种贯注”,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一切技术和战术就不能得着最好的基础去发挥它们应有的效力”。现代战争是对人民精神力量的全面考验。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决定于人民和军队在整个战争期间能否经受住高度的紧张和巨大的艰难困苦,能否发扬勇敢精神和树立必胜的信心。在实际上已经没有前后方界限的导弹核战争中,人民群众在精神上的坚毅性显得格外重要。
  战斗精神的塑造,是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的共同任务。军人的战斗精神体现着军人对军队的性质与作用、职能与任务,对军人的职责与使命的自觉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军人战斗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奉献与服从,爱国主义是战斗精神的主流。塑造军人的战斗精神,我们要冷静地面对社会上存在着的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冲击着奉献观念的价值追求、多层次的道德评价模糊着武德精神的时代内涵、多品位的文化生活干扰着军营文化的主旋律等现象的负面影响,要看到这种现象对军人战斗精神的淡化。我们要深入地探究和平时期锻造军人战斗精神的规律,要对“和平官”、“和平兵”进行战斗精神的锻造,使之牢固树立枕戈待旦的战备意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mobile|The little black house|Shanghai WTO Net ( 沪ICP备10034107号-3 )

GMT+8, 2024-4-20 18: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