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WTO Forum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46|回复: 0

美俄能源战略双簧,能源沙皇发威、欧洲震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 23: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俄能源战略双簧,乌克兰将计就计
         能源沙皇发威、三家欢乐、欧洲震撼
          ——节选中国石油战略研究
        作者:润泽东方(大庆油田 胡志越)

           润泽东方基本情况介绍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科技人员,曾获得石油工业标准化科研特别奖、大庆油田重大技术革新成果一等奖,黑龙江省一等奖,2004年中国科技年会暨石油石化工业可靠性设计年会二等奖,受中国科协邀请入选国际工程检索中的两个,即英文《工程检索》(EI)和《科学技术会议论文检索》(ISTP)。

  本节前言——大俄罗斯依托世界石油危机崛起

  新世纪以来,世界石油价格逐年攀升,2005年油价一度突破每桶70美元关口。此后,油价在每桶60美元上下徘徊。据世界银行估计,全球GDP的增长因此被拉低了0.5个百分点;然而,俄罗斯经济却一枝独秀,尽现风流。俄罗斯经济增长受到国际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双重影响,其石油产量的60%供出口,世界石油价格疲软,不利于俄罗斯的石油收入。若每桶石油价格下跌1美元,俄罗斯的石油利润就损失10亿美元——俄罗斯对于世界石油投机的暧昧就可以想见的。石油工业是俄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没有理由关闭这台“发动机”。俄罗斯的“大国情结”,将会随着俄罗斯石油工业的“国际贸易的启动”工程,而获得迫切需要的一种经济权利。

  所以,世界石油危机关键时刻——俄央行调低美元比重;2005年8月,俄罗斯央行宣布调低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比重,令市场重新关注美元作为各国央行主要外汇储备地位的可动摇性。2005年8月29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首次突破每桶70美元关口,达到创纪录的每桶70.80美元。俄罗斯暗中推动世界石油价格上涨。

  俄罗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俄2000年联邦预算收入中有110亿美元是来自石油业,2003年则高达250亿美元。另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俄石油出口收入同比增长68.8%,达到342亿美元。今年前6个月,俄罗斯石油产量继续增长,产油量同比增长2.7%,达2.3亿吨。其中除1亿吨用于国内外,其余1.3亿吨都投入了国际市场。2004年7月,俄罗斯石油日产量升至930万桶,创苏联解体以来新纪录,可与世界最大石油生产国沙特争高下。2005年上半年俄石油出口在出口结构中比重达33%,比2004年同期增长2.1个百分点——得益于上半年居高不下的油价。预计今年俄石油出口收入大约为900亿美元。截至9月18日,俄提前偿巴黎俱乐部(Paris Club)的巨额外债,将黄金和外汇储备提高到1497.54亿美元。俄政府决定利用高油价积累的稳定基金改造公路等基础设施,仅莫斯科准备兴建200座摩天大楼。
  
  2004年,俄杜马批准方案,剥夺地方州长控制当地能源资源的权力,通过增加赋税来干预石油工业。为国家控制能源工业奠定了法律基础。石油工业是俄罗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油出口成为俄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2003年上半年俄经济实现了7.2%的增长率。俄因此提出2010年前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出台《俄联邦2020年前能源战略》,强调大幅增加能源产品的产量和出口,增加投资,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输送基础设施,改建和新建一批输送管道,缓解运输能力落后于开采能力的局面。2010年,俄石油年产量将提高到4.45亿至4.9亿吨,到2020年达到4.5亿至5.2亿吨——巩固能源产业稳步发展,保证翻番目标的实现。

  不仅如此,俄远东地区已发现矿藏70多种,多种矿物储量居世界前列。煤炭储量占俄罗斯总储量40%;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在雅库特和萨哈林两大油气盆地,远东显示有多处含油气构造。1000多矿床,铁矿和多金属矿,有锡、铅、锌、金、银、铂、金刚石、稀土金属和矿物化学原料等矿,还有大量建筑材料矿藏。外贝加尔地区,面积占俄总面积的40%,埋藏着150亿吨煤炭、96亿吨石油和14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远东水域大陆架上蕴藏290亿吨炭氢化合物(石油、燃气),200海里水域的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沿海水产品的捕获量占全俄60%以上。金刚石、金、银、锡、钨、锑、锌、铁等矿藏的蕴藏量丰富。远东地区马加丹的黄金和雅库特的钻石几乎占全国的100%,锡产量占全国95%,另有40多种矿物原料。2005年第24期《专家》杂志披露,东西伯利亚地区石油储量高达175亿吨,按目前价格计算,未来25年,这一地区油气资源能卖7000-8000亿美元,平均年收入300亿美元。

  俄罗斯战略目标是控制重要原料资源增强自身影响并选择时机,破坏世界原料供应,以寻求世界格局的重新划分与利益的重新分配。同时,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完全绕开了美国控制的海上石油生命线,广袤的国土、强大的军事力量与漫长的陆地边界,使得美国在长期遏制中国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开始品尝到被俄罗斯日益边缘化的苦果。美国世界霸权的核心是能源霸权,能源霸权的核心是石油霸权,俄罗斯欲取代欧佩克成为世界石油的盟主,则意味着俄罗斯利用能源供应正在有效肢解美国世界领袖地位的经济基础。

  2002年5月美俄圣彼得堡峰会确定两国能源合作占据重要地位。俄罗斯游说美国,希望能取代沙特而成为美国进口石油的最大来源。为了增加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俄罗斯全力争取加入OPEC组织。如果美俄能够联手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展开“强强合作”,按照两国的利益标准设定油价,将大大削弱OPEC的主导能力,使得国际石油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遏制中国的战略使得俄罗斯飘忽的石油管道长达11年不能铺设——奥妙在此,11年不能铺设中俄石油管道不过是要引起美国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关注。

  ①俄罗斯企图充当世界石油天然气生产盟主,垄断上游价格;
  ②俄罗斯企图与美国联手,垄断世界石油市场的定价权;
  ③俄罗斯企图打破现行世界石油的供需关系与利益分配体系。

  近年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飞涨,2004年8月23日,普京和布什通话讨论石油问题,保证俄罗斯继续增加石油产量。表明俄罗斯能源优势在美国战略中影响不断提升。2004年俄罗斯4家石油公司计划在俄摩尔曼斯克市沿海建停泊超级大型油轮的港口,造价预计15亿美元,石油出口能力可达100万桶/天;俄罗斯建设该油港主要目的是向美国出口石油,可向美国输送其石油进口总量的10%。俄罗斯还要铺设1732公里的输油管道。预计这两项工程将在2006~2008年期间建成。
美驻俄大使阿·沃什鲍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选择,它可以取代波斯湾和世界其他地区(对美国)的石油供应”。《华盛顿邮报》的文章认为:普京利用石油,一方面在国际舞台上重塑俄罗斯的大国形象,另一方面在国内加强自己的权力。可以看出,一些美国人无视能源问题上日益受制俄罗斯的窘境,天真地认为俄罗斯可以替代欧佩克成为美国能源的提供国。最终,导致世界石油危机中的俄罗斯挥舞石油大棒。美国真实的战略意图究竟是什么?

              本节正文

  三、新世纪俄罗斯能源工业于欧洲腾飞

  新世纪,俄罗斯积极展开能源外交,调整国家发展战略目标。
  2003年6月28日,俄总统普京结束对英国四天的访问,签署100多亿美元能源合同,俄能源领域获巨额投资并用以保障俄经济持续复苏。双方将合作建造俄--欧海底天然气管道,耗资60亿美元,可将西伯利亚天然气经波罗的海国家直接输送到欧洲大陆,经德国通往英国。每年可输出300亿-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英石油公司BP与俄TNK石油集团签署合同,以67.5亿美元买下了TNK公司50%的控股权。据协议,BP出资61.5亿美元购买秋明公司股份,其中24亿美元以现金方式支付。协议规定双方各占TNK-BP公司50%股份,双方各任命5人共同组成董事会,公司董事长由俄方任命,首席执行官则由英国人担任。新的TNK-BP公司是卢克公司和尤科斯公司之后俄第三大石油公司,资本规模约为160亿美元,石油储量为94.88亿桶,日产量可达121万桶。运营后,预计年产石油6050万吨,将跻身世界十大石油公司之列。

  布莱尔表示,目前英能源进出口基本平衡,10年后,将成为能源纯进口国。而俄拥有占世界总量30%的天然气储量,石油日产量与沙特不相上下。在中东地区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俄能源供给市场的重要性凸显。加强英俄能源合作,对英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欧天然气管道将把欧洲和俄罗斯,以及俄罗斯和英国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俄罗斯在石油供应的诱惑下实现了前苏联冷战时期通过政治与军事手段所没有达到的战略目的。

  2005年9月8日,俄德签署《修建北欧输气管道拨款协议》修建波罗的海海底天然气管道协议。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德国电力EON和德国巴斯夫化工集团(BASF)将联合修建。该管道从俄西北部的维堡出发,穿越波罗的海海底直达德国东北部的格赖夫斯瓦尔德,全长1200公里,价值50亿美元,2010年管道建成后,俄每年可向德输送550亿立方米天然气。2005年德国37%的天然气和34%的石油来自俄罗斯,俄向德出口石油达3000多万吨/年。此前,2005年4月11日,德国和俄罗斯签署价值30亿美元的能源合作协议,德国巴斯夫化工集团将与俄方合作开采西伯利亚天然气。德国专家预计,俄罗斯将于2015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供应国,从而与沙特阿拉伯等国共同决定世界油价,德国捷足先登,有利于欧洲能源安全。

  2005年12月9日北欧天然气管道的开工,将绕开乌克兰以及波罗的海国家,沿着波罗的海海底直接从俄罗斯把天然气运送到德国。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计划在俄亚马尔半岛、北冰洋沿岸大陆架、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建设新的天然气开采中心,以满足国内外天然气用户的需求。?凝?方米,2005年约1450亿立方米,到2010年将增加到1900亿立方米。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表示:建设北欧天然气管道和开发俄巴伦支海什托克曼气田将成为该公司优先落实的项目。

  目前,西欧1/3以上天然气需求依赖俄罗斯,芬兰、斯洛伐克天然气需求则全部依赖俄罗斯。2002年,德、法、意、俄共投资20亿美元修建经白俄罗斯、波兰和斯洛伐克直达欧洲的天然气管道;2003年,俄、德、乌三国成立财团,10年内约150亿美元将用于途经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改造;2003年,俄罗斯、保加利亚和希腊合资铺设输油管线开工,将把俄罗斯里海石油直接运至欧洲;2003年以来,俄苏霍多利--罗季奥诺夫输油管和波罗的海输油管先后建成,第一期工程年输送能力达3800万吨。普京称两条管道建成使俄摆脱了油气出口受制于人的状况。

  所以,俄罗斯短期借助波罗的海的天然气管道,可巩固与德国的能源合作,持续抢占欧洲天然气市场份额;长期看,波罗的海的天然气管道可成为构筑俄罗斯与欧洲及其德国经济同盟的桥梁和纽带。能源持续扩张政策使得俄罗斯正在成为主导欧洲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传统看,俄罗斯天然气经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斯洛伐克以及波罗的海国家的陆上管道向欧洲出口,需要支付过境费用。 波罗的海海底天然气管道将绕开波兰等国,且管道大部分在公海,无需支付过境费用。乌克兰、白俄罗斯对协议表示不满,两国将失去过境运输通道的经济特权,收入减少;与德国相连的波兰也对该协议进行抵制。波兰总理贝尔卡指责该协议是试图绕过东欧地区的政治决定,协议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个问题。——波兰总理贝尔卡的言论是具有代表性的,表明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政治上持续摆脱俄罗斯的控制,经济上又企图无代价地牟取俄罗斯的经济利益——是无视俄罗斯能源大国地位而一味去俄罗斯化或者妖魔化俄罗斯浅薄行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不仅如此,2005年11月由土耳其、意大利和俄罗斯联合修建的蓝溪海底天然气管道竣工,此管线发端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伊扎比利诺耶,经黑海海底,终点抵达土耳其安卡拉,全长1213公里,总耗资达32亿美元。是对俄土之间经乌克兰、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天然气运输走廊的补充。按设计,俄罗斯将通过这条管道每年向土耳其输送16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满足土耳其80%的天然气需求。俄罗斯输送到西欧的天然气,将绕开乌克兰和波兰的管道,不再受制于人。俄政府和俄气公司正在研究将该管道延伸至南部欧洲的计划:经过土耳其、希腊,穿越地中海,到达意大利南部。

  俄罗斯——德国与俄罗斯——土耳其——意大利天然气管道的重要意义
  ①终结俄控制上游资源、东欧控制下游管线局面,俄独享利益。
  ②俄一经掌控能源、运输、销售一体化,占据资源战略主动权。
  ③中转站越少,价格便宜,便于提高俄罗斯能源供应竞争力。
  ④让东欧和乌克兰在寒冷的冬天随着俄罗斯的能源大棒起舞。

  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说:“天然气管道的铺设将使我们的天然气供应更加方便和稳定。中间商和中转站越少,价格就越便宜,对我们履行供应商的义务也就越有利。”

  2004年美国由于天然气需求量激增,本土产量下降,开始求助俄罗斯天然气资源。2001年开始,美国本土天然气产量下降了8%,需求增长迅猛,同期进口量增长4倍,面临巨大需求缺口,约75%的天然气以液化气的形式从国外进口。库页岛拥有约5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蕴藏约10亿桶石油,距美国本土近等地理优势强--可把液化天然气直接运送到美国西海岸。壳牌能源公司休斯敦分公司2000年在库页岛与俄成立了合资公司,投资约100亿美元,预计年产960万吨液化天然气,2007年天然气运到美国。大规模从单一国家进口能源违背了美国独立能源供应政策--受制于欧佩克石油供应的美国又要陷入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陷阱。不仅如此,俄罗斯拉走了美国的小伙伴--长期依赖美国能源保护的日本已有东京燃气、东京电力和九洲电力等3家公司和库页岛签约购买280万吨/年液化气,合同有效期达20年以上。

  不仅如此,俄石油业吸引美国公司参加大型能源项目的同时,向美国能源行业投资。卢克石油公司以7100万美元收购了拥有1300多家加油站和9个燃料库的美国格蒂石油销售公司。卢克公司对这些加油站进行了改造,在美国东海岸众多城市竖起了红白两色的卢克公司的标志。一些美国司机加油时惊呼:北极熊闯到我们家里来了。

  四、遏制颜色革命——俄能源大棒直指乌克兰

  1、美国战略之企图

  苏联解体后,俄把独联体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 企望以此抵御美国和北约的扩张,1993年2月,叶利钦提出联合国授权俄维护前苏联地区秩序。强调独联体内部的维和行动,只能由俄军负责。1997年6月,俄外交部强调:反对任何人干涉俄与独联体国家之间的关系。西方对此置之不理,采取渐进方式向独联体扩张渗透。

  几年来,美国领导发动了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颜色革命,先后推翻了米洛舍维奇、谢瓦尔德纳泽和亚努科维奇等政权。欧洲媒体将其评价为-事先张扬的革命:第一、接受美国资金;在乌克兰,美以民间组织或非政府组织的名义,如美国民主党“国家民主研究所”、美国共和党"国际共和党人研究所"、美国务院“援助开发署”、“欧亚基金会”、“自由论坛”等提供资金;第二、暗中组织人马,颜色革命者受美国专家直接指导,后回到当地领导学生运动;第三、利用选举,激起抗议浪潮,美政府随即声明支持,最后颜色革命者夺取政权。说明:美国政府过去两年中向乌克兰政治组织提供超过6500万美元的资助。白宫发言人鲍彻辩称:“我们的钱没有流向候选人,而是流向了选举程序当中,进行自由民主大选的公共机构。”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引言《超级大国政治》中曾经这样表述:欧亚大陆是成为争夺全球首要地位而继续进行斗争的棋盘。包含着美国对地缘政治利益作战略上的掌管。1940年,希特勒和斯大林秘密谈判达成协议——美国应被排除在欧亚大陆之外。他们认识到美国力量注入欧亚大陆将会阻止他们征服全球的野心。两人同意欧亚大陆是世界的中心而谁控制了欧亚大陆也就控制了世界这一假定。

  布热津斯基说: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将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少了乌克兰的俄罗斯仍可争取帝国地位,但所建立的将基本是个亚洲帝国,且更有可能被卷入与觉醒了的中亚人的冲突而付出沉重代价。那时中亚人将对失去新获得的独立感到愤怒,他们将得到南面伊斯兰兄弟国家的支持。中国也可能反对俄罗斯重新统治中亚。如果莫斯科重新控制了拥有五千二百万人口、重要资源及黑海出海口的乌克兰,俄罗斯将自然而然重获建立一个横跨欧亚强大帝国的资本。乌克兰丧失独立将立即影响到中欧,使波兰变为一体化欧洲东部前沿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
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政治学说,究其本质是以打造乌克兰作为美国及其北约的战略桥头堡进而达到遏制俄罗斯的战略目的。美国的政治家进行战略组织与实施时,一方面无限度夸大了前苏联国家追求政治独立的欲求——导致一种民主的狂热;另一方面极端忽视这些国家的经济现状——导致经济的困窘。

  美国奢望有关乌克兰颜色革命战略意图及其政治、经济后果
  ①政治上帮助乌克兰获得实际独立的国家地位;
  ②军事上试图完成黑海--波罗的海战略防御链;
  ③颜色革命力图终结俄罗斯构建横跨欧亚的战略意图。

  冷战年代,东欧是苏联同北约对抗的前沿阵地,是第一道战略防御屏障,苏联第二战略梯队则部署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等西线地带。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使俄罗斯失去了第一道战略防御屏障,且整个西线防御踏陷,原苏联第二战略梯队最精锐部队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导弹核武器,均落入外国,因此,俄罗斯同乌克兰的国家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其自身的西部安全。
美国此次颜色革命的战略指向:美国和北约企图建立黑海——波罗的海防御线,将俄罗斯和西欧隔离开来。北翼为波罗的海三国,南翼则为古阿姆集团的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随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和欧盟,北约已经占领黑海——波罗的海防御线的北翼。2003年格鲁吉亚总统选举引发“玫瑰色革命”,格鲁吉亚沦落为美在黑海——波罗的海防御线南翼的桥头堡。近年阿塞拜疆欢迎美国和北约在本国建立军事基地。2004年美国在乌克兰偷袭得手,橙色革命者胜利夺取政权。至此,北约成功合拢了黑海——波罗的海防御锁链,俄罗斯战略空间被迫收缩。

  2005年4月古阿姆组织峰会在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举行。签署《为了民主、稳定和发展》的声明,主张把古阿姆组织转变成为能够促进各成员国发展经济、确保稳定和安全的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希望与欧盟、北约、美国以及所有赞同古阿姆宗旨的国家和组织建立伙伴关系;要求俄罗斯尽快从摩尔多瓦和格鲁吉亚两国境内撤军;努力解决摩尔多瓦共和国境内的德涅斯特河左岸问题以及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境内的冲突;共同推进民主化进程、实现与欧洲一体化目标;同意尽快建立自由贸易区并加强能源运输合作等等。本次古阿姆集团峰会邀请了立陶宛、罗马尼亚、美国、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等国代表出席,首次将俄罗斯排除在外。

  然而,美国颜色革命的始作俑者忽视了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血肉关系。经济领域的考量显然是缺乏的,也就是说:美国颜色革命方案是仓促的。美国动用巨额资金支持前苏联国家摆脱俄罗斯的时候,却无力解决这些国家在经济问题和能源问题上过分依赖俄罗斯的严酷现实,形成了这些国家政治上的背离俄罗斯的同时却在经济上的严重依赖俄罗斯的局面;当俄罗斯挥舞能源大棒取消对这些国家的兄弟般优惠条件的时候,不仅是这些国家的民众深刻意识到俄罗斯所给予的经济上恩惠,同时也令整个世界陷入深刻的思考:前苏联、东欧国家颜色革命的始作俑者给予了这些国家??的同时,却无力改变他们经济上的困境——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欠的颜色革命是美国战略指针性质所决定的。塞缪尔·亨廷顿在《国际首要地位为什么重要》一文中说:“一个美国不占首要地位的世界,将是一个更加充满暴力、更为混乱、更少民主和经济增长更困难的世界。维持美国在国际上的首要地位,是保障美国人的繁荣和安全的关键,也是保障自由、民主、开放经济和国际秩序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存在下去的关键。”颜色革命的缺陷在于政治上促成前苏联与东欧国家实际脱离俄罗斯而独立的同时,经济上受到满足的是美国的繁荣与国家安全。关键的疑惑在于:美国为何在乌克兰国家历史走向——如此重大的问题上,实施有缺欠的战略组合?2005年4月,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希望乌克兰能在2005年11月前加入世贸组织,布什表示美支持乌克兰加入世贸组织,但提出乌克兰必须首先满足加入北约的苛刻条件。尤先科希望美国能承认乌克兰的市场经济地位,没有得到美国正面回应。《华盛顿邮报》报道,布什宣布向乌克兰提供6000万美元援助,美国会却把援助削减到3370万美元——如此少的援助能否理解美国国会对颜色革命缺乏起码的信心?乌克兰的主要经济弱点是缺乏石油和天然气——不仅欧洲依赖俄罗斯的油气资源的供应,美国也要有求于俄罗斯。对颜色革命的经济领域的支持乏力是美国国会削减对乌克兰经济援助的根源之一。
深入的思考:布热津斯基若将美国所谓的战略图谋公之于众——是美国国家高度机密,对于前政府官员是不允许的事情。故此,美国战略佯攻俄罗斯必定暗含深刻的政治军事背景。深刻原因是什么?——美国要重树“铁幕”。
美国真实战略不是谋求乌克兰实际政治独立地位,而是玩弄国家权谋

  其一、冷战后,欧洲崛起为新兴的国家联盟——世界新的一级,统一的货币、统一的经济联盟,政治上欧盟越来越用一个声音说话,德法不愿意再次沦为美国的小兄弟。苏联的解体——德、法真正砸碎了美国的铰链,这可从伊拉克战争中德法的态度得到证明,随着单边主义的一意孤行,德法不会选择长久的韬光养晦政策。

  9·11事件以来,美国奉行反恐划线的政策和单边主义,欧洲不甘充当美国小伙伴:欧呼吁美倾听欧洲的声音,要求美事先磋商,反对美随意动武。美推出邪恶轴心论,欧称之为荒谬逻辑,发展与朝鲜、伊朗的政治对话、经济合作。美宣要武力推翻伊拉克政府,欧抨击美师出无名,为伊拉克免遭军事打击出谋划策。巴以冲突,欧美立场迥然不同。欧不满美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单方退出反导条约、在国际刑事法院之外寻求公民豁免权、单方面向贸易伙伴征收高额钢铁产品关税等。欧决心强化政治一体化、更多地参与世界事务——成为遏制美国为所欲为的重要力量。民意调查显示,65 %的欧洲人认为欧盟应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强大力量。欧美在未来的合作中将加强竞争的态势,美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将不断受到来自欧洲的挑战。重新树立铁幕,让昔日的卫星国再次团结在美利坚的周围,以解决美军深陷伊拉克之窘境。

  其二、美国深知乌克兰对俄罗斯重要性,故此精心选择乌克兰作为新冷战世界秩序的战略桥头堡,重新拉开地缘政治的战略铁幕;单边主义已深陷中东的沙漠之中,世界霸权依然要依托文明体系形式上的对抗而获得支持。通过建立新冷战国际文明体系新秩序用以摒弃单边主义的罪恶——美国长久以来思考的国策。美国对乌克兰经济上的吝啬:尤先科访美仅仅拿到经过美国国会削减的3370万美元经济援助,杯水车薪;美国却提出乌克兰政治、经济改革必须满足加入北约标准的苛刻条件——直接说明美国对俄乌两国政治、经济领域争端的观望态度。

  美国深知:乌克兰是俄罗斯走向欧洲和世界的通道,不仅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陆上走廊,而且其所属的黑海是俄罗斯走向世界最重要的海上通道。俄罗斯年出口运输的50%,进口运输的25%都通过这里。作为原苏联四大舰队之一的黑海舰队都部署在这里。苏联向世界海洋的扩张首先是从这里开始的。历史上,沙皇俄国为获取黑海出海口,夺取黑海和黑海海峡的控制权,与土耳其以及英法等欧洲列强进行了长达近一个半世纪的角逐。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在黑海的主要出海口都落入乌克兰手里。所以,同乌克兰关系处理将决定俄罗斯通向欧洲和世界的道路是否畅通的重大问题。企望通过和平演变进而封杀俄罗斯的大国战略是浅薄的,若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则根本无法实现这样宏大的战略企图——而美国根本就没有做任何的战争准备。所以,美国选择乌克兰作为战略佯攻俄罗斯的筹码,逼迫俄罗斯采取激烈的自卫行动。

  其三、过于虚弱的俄罗斯并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虚弱的俄罗斯将造就更加强大的欧洲联盟与之对抗,两害相权择其轻,两利相权择其重。并且虚弱的俄罗斯将会继续努力与欧洲达成反美的联合阵线。
  世界高油价时代里,欧盟虽然不希望俄恢复对东欧国家的影响力,但是,也不认为俄在可预见的将来会对欧洲构成安全威胁。欧洲欢迎俄谋求在经济上融入欧洲的合作态度,俄潜在的巨市场、可靠的能源供应——有力推动着欧俄不断接近。伊拉克问题上,俄、法、德联合抗衡美国,普京把法、德、俄三国联手反对联合国授权美国攻打伊比作“建立多极世界的第一块砖”。若不及时制止俄欧能源合作、俄欧战略反美的势头,美国将孤独地品味深陷伊拉克的困境。再次选择新冷战——或许是美国最为渴望又最“拿捏不定”的国家战略——但确是唯一破解俄欧战略企图的“良方”。

  目前来看,美国战略佯攻俄罗斯将会产生如下结果:
  ①美国战略佯攻俄罗斯得手,世界大国俄罗斯沦落为地区大国;
  ②俄罗斯无法吞食失去乌克兰的苦果,选择战争,乌克兰分裂;
  ③俄罗斯能源反击,乌克兰就范,欧洲恐惧,寻求能源多样化。
  ④俄罗斯的崛起,将导致欧洲战略回归美国主导“两极世界”。

  新冷战的世界秩序是可以很快建立起来的,但强大的欧盟到底会选择什么?这是令美国人首先忧虑的问题——欧盟是否还是美国的小兄弟?

  有一点美国人是可以肯定的:相对强大的俄罗斯民族是不会战略内敛的,其咄咄逼人的进取精神和对独联体国家及其东欧国家的战略企图依然是欧洲倍感恐惧的根源。令美国更加忧患的问题:俄罗斯强大的程度究竟如何把握?不管怎样,先肢解因能源合作过于亲密的俄欧伙伴关系是极为迫切的。各个击破的政治权谋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2、俄罗斯决定挥舞能源大棒,逼迫乌克兰就范。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东北和东部与俄罗斯相邻,北方毗邻白俄罗斯,西与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西南接壤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南临黑海、亚速海与土耳其隔海相望,拥有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黑海沿岸及黑海出海口。乌克兰人称小俄罗斯,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同属东斯拉夫民族。公元九世纪的基辅罗斯,是他们共同的祖先,直到十七世纪,乌克兰民族形成。十四至十八世纪乌克兰先后受立陶宛和波兰统治。从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沙俄用150年完成了对乌克兰的兼并,并且乌克兰没有独立的历史存在。事关乌克兰国家未来走向的问题,乌克兰社会目前依然没有形成一致看法。两种观点:

  其一、向西方靠拢成为未来欧洲的一员。
  其二、乌克兰与俄罗斯结成紧密联盟。
  乌克兰西部选择加入欧盟和北约;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地区认为与俄结盟是乌克兰唯一正确选择。所以,乌克兰的选择将关乎整个斯拉夫民族的未来走向问题,俄罗斯国家杜马在乌克兰总统竞选期间曾以绝对多数通过一项决议,指责西欧一些国家在乌克兰政治危机中掀起一股激进情绪,并警告这样下去整个欧洲都可能受到这种情绪的负面影响。

  乌克兰前总统库奇马说:“在俄罗斯人的意识中,俄罗斯可以给予乌克兰主权,却不能给予乌独立”。如此,俄罗斯在能源问题上依然对乌克兰采取“同志加兄弟”的政策,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向乌克兰提供天然气。据俄专家估算,俄罗斯每年在乌损失约30亿至40亿美元。俄罗斯国内民用天然气价格比乌克兰的还高,俄政府的提价压力较大,因此俄对乌的天然气要价并不高。乌克兰天然气四分之三依赖进口,其价格对经济影响很大。如果价格上涨到160美元以上,乌国民经济将遭受严重打击。

  乌克兰在原苏联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中所占比例分别只有0.9%和3.9%,石油和天然气方面严重依赖于俄罗斯,随着从俄罗斯进口原料改用可兑换货币,每年乌克兰需购买74亿美元的石油,70亿美元的天然气。乌克兰经济因此出现危机,生产衰退,财政货币状况不佳——价格飞涨、恶性通胀和汇率大幅泛值等现象,能源、日用品严重短缺,人民生活困难。根据俄罗斯公布的资料显示:乌克兰完全利用自己的资源生产产品的能力只达15%。在能源方面,乌克兰的石油和天然气自给率只有10%和25%,其余的主要依赖从俄罗斯进口。目前,俄罗斯的能源价格逐步与世界价格接轨。仅天然气一项,乌克兰就欠俄罗斯债务达10亿美元。

  令人矛盾的是,颜色革命者为竟然为区区3370万美元的经济援助让乌克兰铤而走险——2005年10月乌克兰国家通讯社报道,尤先科主持乌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说:加入北约符合乌克兰对内、对外政策,将为乌克兰带来实质性的利益。北约与欧盟是欧洲安全和稳定的保证,乌致力于与欧洲一体化,希望完全加入这两个组织。乌克兰将对国防、外交、安全等领域进行深刻的改革,用以达到欧洲标准。——乌克兰没有经过充分的政治、经济层面的综合论证最终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2005年11月,乌克兰中央选举委员会正式同意社会民主党人建立全民公决倡议组的注册申请,发起就乌克兰加入北约和统一经济区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的运动,若获得足够签名支持,将于2006年5~6月举行全民公决。

  俄国家杜马议员、独联体国家研究所所长扎图林认为,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俄乌关系将陷入历史性低谷。他说:“我们将被迫修改国防学说,可能还会废除与乌克兰的友好合作条约。这会彻底破坏两国在军工系统的合作,对乌克兰军工系统造成沉重打击。乌克兰加入北??其军工系统会崩溃,而俄罗斯将被迫巩固与乌克兰的边界,花费巨大。另外,俄海军黑海舰队在塞瓦斯托波尔的驻留问防部长伊万诺夫在会见乌克兰防长格里岑科后宣布,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不排除全面中止两国军事技术合作的可能性。伊万诺夫的表述应当是美国颜色革命者所期望见到的最为符合美国根本利益的选择,这将导致俄罗斯构建强大的欧亚战略的基本指针的崩溃。精明的俄罗斯人很快发现了伊万诺夫声明的幼稚之处:这会使得美国佯攻俄罗斯的战略变成事实。
最终,俄罗斯选择了能源武器进行战略威慑以达到如下目的:
  
  其一、试探美国颜色革命的底线;
  其二、能源威慑欧盟东扩的信心;
  其三、能源遏制乌克兰颜色革命。
  此方案的高超之处在于,用世界经济民主的原则,对付美国颜色革命的政治民主原则。政治民主最终要为经济民主服务——美国造就乌克兰民主革命的狂潮,但美国对乌克兰毕竟没有地缘优势,而俄罗斯却掌握着乌克兰能源供应。乌克兰独立以后,经济不断滑坡,聚居在乌克兰工业发达的东部地区的俄族人要求实行自治,恢复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克里米亚占人口70%以上的俄罗斯族人的分离活动不断发展,俄罗斯族人要求脱离乌克兰,回归俄罗斯或者独立。俄罗斯的态度对乌克兰独立、领土完整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基于此,俄罗斯决定挥舞能源大棒,逼迫乌克兰就范。

  2006年1月1日俄乌未能就天然气供应价格及运输费用问题达成一致,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完全切断了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此前,俄以50美元/千立方米向乌克兰出口天然气;谈判之初,俄要求2006年1月1日起把出售乌天然气价格提高到230美元/千立方米,以接近国际市场价格。乌克兰认为俄罗斯的要求是在挑衅,坚称只接受75~80美元/1000立方米的价格,且分阶段过渡到市场价格,以减少对乌经济的冲击。这个态度是美国、欧洲在乌克兰颜色革命后并没有在经济上采取有效改变乌克兰经济现状的必然结果——政治独立的热切沦落为经济上的无耻。

  切断对乌克兰天然气供应是俄罗斯自认为崛起后的首次全球重大历史行动。俄罗斯国家战略忧患在于:同属于东斯拉夫民族的乌克兰不应当倒向西方,南斯拉夫的历史悲剧,是俄罗斯人不愿意看到的,有关乌克兰天然气供应所发生的争端是俄罗斯与西方之间一场勇气的较量。也就是说:自苏联解体以来,由于欧盟扩大和北约东扩,西方对东欧和中亚不断的蚕食,俄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格鲁吉亚让俄罗斯失了地缘政治上重要盟友,俄罗斯无法再吞下失去乌克兰的苦果。若乌克兰加入北约,将导致北约长期扼守俄罗斯通往地中海与巴尔干的通道,使俄罗斯彻底失去最后的防线与最为亲近的兄弟,俄利益与西方利益已直接发生激烈冲突。

  2005年12月31日,俄总统普京说:“我已命令政府和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如乌克兰方面在今天结束前签署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提出的合同,在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执行市场价,2006年第一季度仍然按照2005年的价格和条件向乌克兰供气。”

  乌克兰的真实战略图谋的矛盾及其后果
乌克兰总统尤先科2005年12月29日表示:乌克兰只能出价75到80美元——人们不仅仅要问?一个主权国家为何要在经济上如此甘愿寄生于人?乌克兰究竟是否存在真正独立所应当具有的基本经济条件?平等的国家关系难道不是乌克兰处理与俄罗斯的国家关系所应当追求的吗?单纯昂扬的所谓政治独立的英雄气概究竟是包藏祸心还是另有所图?

  民主狂热掩映下的乌克兰,其真实战略图谋是什么?乌克兰地处欧亚核心地带,历史上从来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先后受立陶宛、波兰、俄罗斯的统治——民族性格中养成了夹缝求生存的特质,利用美俄争霸牟取最大的国家利益是其最大的民族生存战略;他们深知加入北约,乌克兰将成为欧美遏制俄罗斯的第一道战略防御前线。继续留守俄罗斯乌克兰依然是抗击欧美的战略前沿。战略前沿——是需要经济上的优厚回报作为现实的基础的——这就是乌克兰的国家根本利益。

  现在,乌克兰成为大国角逐的全球战略焦点国家,美国对乌克兰的兴趣,不是要造福于乌克兰国家,而是美国的全球霸权的需要。对这一点的认识乌克兰的颜色革命者深信不疑。2005年1月24日,尤先科总统上任后第二天飞抵莫斯科对俄进行工作访问。他宣称:“我们过去和现在都认为,俄罗斯是我们永久的战略伙伴。乌克兰首要任务是消除使俄乌关系陷入困难的问题。俄乌之间的相互关系应该是相互合作、对我们共同的历史、我们的家庭和亲人怀有深深尊敬的真诚关系。”这样的宣誓不是理解性的,而是斯拉夫民族兄弟的真情告白。反映了乌克兰民族的基本心态。在尤先科眼中亲西方不过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要赢得俄罗斯经济上、能源上的特殊地位。
  现在,乌克兰采取极端的做法恐吓俄罗斯:
  ①加入北约;
  ②融入欧盟;
  ③拒绝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

  前两个做法是政治上的要价,后一个做法才是最终乌克兰真实的目的。乌克兰战略目的不是真正加入西方与同为斯拉夫民族的俄罗斯为敌、做西方的战略前沿;而是对俄罗斯的一种战略要价:融入欧盟则俄乌之间的能源关系就会受到俄欧整体关系的制约,俄罗斯必然强烈反击。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会议成立能源安全问题专家工作组,制定《2030年前乌克兰能源战略》,重点是如何解决乌克兰能源供应来源多元化的问题。能源多元化还能买到比俄罗斯更加便宜的能源吗——乌克兰恐吓俄罗斯不计后果。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发言人谢尔盖·库普里亚诺夫公开拒绝尤先科的天然气价格:“尤先科这个提议荒谬可笑,我们在欧洲的伙伴们非常清楚目前的市场价是多少——每千立方米高于250美元。” 乌克兰对此威胁说:如俄停止向乌供气,乌将抽取俄经乌出口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天然气的15%,作为“过路费”。乌国家安全会议秘书基纳赫在向欧盟国家驻乌大使通报俄乌天然气谈判局势后表示,乌方提议从明年1月1日起俄方以每千立方米80美元价格供应天然气,乌对俄过境天然气收到每百公里1.75美元的费用。强调如不能在2006年1月1日前达成协议,乌将向斯德哥尔摩国际仲裁法庭提请仲裁。乌方已做好谈判破裂后的应急准备,尤先科总统已批准确保乌能源安全的首要措施计划。

  相关欧洲国家分别致信俄乌两国,敦促其保持对西欧天然气的供应和运输,否则将产生严重影响。德、意、法、奥四国能源部长向俄乌发出联合呼吁,要求两国保证天然气供应的稳定,并警告乌克兰,若俄罗斯向欧盟的天然气供应减少,将影响乌同欧盟的关系。德国称其天然气储备量非常充足,能够维持75天。意大利埃尼天然气公司有29%的天然气从俄罗斯进口,埃尼公司称俄罗斯天然气股份公司已警告供应可能会中断。法国天然气公司表示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并考虑预防性措施。波兰称当前天然气储备够用一个星期。捷克表示若俄天然气中断,捷克几星期内有天然气可用。

  然而,乌克兰手中已经没有牌了:俄罗斯——德国天然气管道与俄罗斯——土耳其——意大利天然气管道将彻底终结俄罗斯控制上游资源,东欧国家控制下游管线的局面。最终俄罗斯的天然气将从南北两翼包抄东欧各国的后路,彻底打破目前俄罗斯控制上游资源,东欧国家控制下游管线的局面。2005年12月北欧天然气管道的开工典礼。新修建的天然气管道将绕开乌克兰以及波罗的海国家,沿着波罗的海海底直接从俄罗斯把天然气运送到德国。
掌控管道,体现了俄罗斯洋溢着世界大国的政治、经济的高超智慧:建新管道,并不意味着废黜旧管道。俄罗斯能源掌控上游资源、下游管线局面,是实现利益独享、提高能源供应竞争力的基本手段,俄罗斯的最终目的是作欧洲能源体系的霸主。
  ——所以,等待乌克兰的只有一个结果——最终的屈服和优厚的经济援助。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2006年1月4日宣布,俄乌克兰就天然气价格问题签署协议,合同期5年。俄方将以每千立方米230美元的价格向俄乌能源公司出售俄天然气。俄乌能源公司将俄天然气与来自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混合,再以每千立方米95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乌克兰。俄乌能源公司是从事将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输送到乌克兰的中介公司,2004年7月在莫斯科成立,该公司50%股份属于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余下50%股份属于奥地利赖夫艾森银行。

  值得关注的是俄乌双方达成的妥协性方案的有效期,恰好落脚在俄罗斯——德国天然气管道建成之时。届时,乌克兰将彻底失去控制管道的下游的经济权力。这就是乌克兰颜色革命的经济代价。俄乌之争表明:占据资源的上游拥有更大的主动权——能源不可再生,管道随时可以修建。多条油气管道的相继建成,逼迫东欧和乌克兰随着俄罗斯的能源大棒起舞。

  3、俄罗斯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揭示了如下战略理念
3、俄罗斯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揭示了如下战略理念

  俄罗斯果断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深刻的理念:俄罗斯可以容忍乌克兰兄弟的道德背叛与政治、军事的背离,然而,俄将象对待友好国家一样,用国际通行的天然气价格进行两国间平等的贸易。政治上的平等最终要表现在经济上的平等——这就是世界民主的原则。俄修正这一政策的缘由:乌克兰、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前苏联国家已明显倒向西方阵营。俄被迫战略洗牌,取消经济优惠政策,捍卫本国根本利益。乌克兰橙色革命后与俄罗斯渐行渐远且要加入欧盟和北约,导致俄乌关系紧张。选择乌克兰进行能源威慑用以表明俄罗斯维护自身根本利益的决心。

  俄罗斯通过能源遏制提醒前苏联国家:美国一手炮制的颜色革命所带来的有关前苏联某些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兴奋是暂时的,经济基础永远决定上层建筑,乌克兰的经济窘境刚刚开始:因为乌克兰不能在政治和军事上成为美国和北约封锁俄罗斯的战略桥头堡而在经济上又企盼享受俄罗斯国内地区的能源优惠条件——德、俄两国共同建设的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的最终建成投产,将带给乌克兰长久的“能源冬天”。

  同时,俄罗斯通过天然气供应问题警告欧洲:不要跟随美国企图插手独联体国家事务,否则,老欧洲将会遇到新麻烦——俄欧能源合作是具有政治前提的。值得关注的是:前苏联国家和东欧国家的颜色革命是以美国为民主政治的依托、以加入欧盟为国家归宿的。欧盟作为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民主联合体,对东欧、前苏国家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颜色革命后的乌克兰从亲俄罗斯转向图谋入盟欧洲即为实例。然而,乌克兰忽略了俄欧能源合作背后所隐含的政治意义——在能源需求方面的劣势,将最终导致乌克兰国家发展的历史新选择。2006年1月2日,德《世界报》发表题为《莫斯科的力量》的评论,文章认为俄与乌天然气争端实质是俄以天然气为工具向乌施压,俄仍把西部几个邻国看作前沿阵地,不能容忍这些国家固执己见,不惜加以制裁。俄切断输往乌克兰的天然气不是出于经济原因,而是因为乌选择了向欧洲靠拢的路线。《南德意志报》载文指出:俄乌天然气之争的背后不是市场,而是权力、力量。

  五、俄罗斯能源供应的权力体现

  在前苏联地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控制白俄罗斯天然气输送公司30%的股份,用以抵消白俄罗斯2.82亿美元能源债务中的8000万美元。俄罗斯获得亚美尼亚天然气销售公司55%的控股,俄接管了亚美尼亚5个大型企业,以抵消亚美尼亚1亿美元的能源债务。在摩尔多瓦,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长期控制着摩尔多瓦的天然气管道,摩尔多瓦的外债中有2.7亿美元属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立陶宛,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向当局施加压力,要求当局同意它获取私有化的杜约斯天然气公司34%的股份,它同时还在考虑购买考纳斯温泉核工厂,而联合能源公司则在竞标获得立陶宛电力分配系统的控制权。

  美国曾经计划修建一条长1000 英里、穿越阿富汗的输油管道,每天可运出100万桶油,以加利福尼亚联合石油公司(Unocai)命名为尤诺克计划, 1998年年美国联合加州石油公司获得中亚天然气公司(CenGas)46.5%股份,中亚天然气公司中的合作伙伴有沙特三角洲石油公司、土库曼斯坦政府、印尼石油公司、日本伊藤忠公司、韩国现代公司和巴基斯坦新月集团。中亚天然气公司计划建设一条由土库曼斯坦出发、途经阿富汗连接巴基斯坦港口的输油管道和输气管道的计划。按设计,这条管道长1271千米,由土库曼斯坦的道勒塔巴德气田直通巴基斯坦的穆尔坦,估计造价19亿美元;计划再追加6亿美元,可将管道铺到能源短缺的印度。加利福尼亚联合石油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最终退出。联合加州石油公司称项目要等待阿富汗和平与稳定获得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而且要有一个为美国和联合国承认的政府。2002年12月土库曼总统尼亚佐夫、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和巴基斯坦总理贾马利在土库曼签署协议,修筑从土库曼至巴基斯坦(长达1400公里)的天然气管道,投资25亿美元的管道能将道勒塔巴德气田的天然气输往巴基斯坦。

  然而,2003年4月,土库曼总统尼亚佐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有关天然气合作的框架协议,土库曼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敲定为期25年的天然气供应合同。俄将土库曼所有的天然气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跨越阿富汗管道计划被俄罗斯终结。

  所以,未来的能源供求关系依然表现为美国与俄罗斯两个大国间遏制与反遏制,表现为德法与美英等发达国家之间控制与反控制,表现为第三世界资源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掠夺与反掠夺之间的矛盾冲突。

  结论:脆弱的欧洲在俄罗斯的能源大棒面前倍感恐惧

  俄与乌天然气纠纷随着两国新合同的签署暂时告一段落,欧盟在表示欢迎的同时称,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欧盟将在继续保留俄罗斯作为主要的天然气供应国的同时,努力寻求能源管道的多元化。将引发一些国家进一步加快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步伐,避免对少数能源生产国的过度依赖。与此同时,各国还将加快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从长远看,世界能源结构将随着这些措施的推进而出现渐进式的变化,而这也将对国际政治产生间接影响。

  欧盟轮值主席国奥地利经济部长巴滕施泰因说,欧盟国家应当更加有效地利用能源,更多利用可再生能源,并投资建设电力和其他基础设施,以减少对俄罗斯和其他天然气供给者的依赖。巴滕施泰因还说,欧盟国家还应当从天然气运输管道系统建设方面考虑,使获取天然气的管道更加多元化。

  美俄战略双簧,各得其所,俄罗斯将持续采取步步紧逼的国家战略,不断崛起于能源投机不断升温的世界;乌克兰民众将在俄罗斯的怀抱里尽情享受俄罗斯国民都无法享受的经济优惠而带来的阳光雨露;美国则牢固控制中东能源基地,张开双臂迎接欧盟小兄弟的历史回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mobile|The little black house|Shanghai WTO Net ( 沪ICP备10034107号-3 )

GMT+8, 2024-4-20 10: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