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WTO Forum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82|回复: 0

75%外贸企业赞同信用有助中国产品走向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5 09: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项对全国近10万家涉外经贸企业进行的追踪调查显示,68%的企业承认在与国际商业伙伴进行商务活动中,曾因信用问题受到损失。该调查还显示——
  

  无诚则无信,无信则不立。一个社会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一个企业没有信用就打造不出品牌。

  近日,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2008·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十五年调查综合报告(上)》显示,2007年我国24.1%的企业在对外合作中经常遭遇不讲诚信的情况,29.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在目前阶段,讲诚信的企业往往吃亏”。这表明我国的诚信环境建设任重道远。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家队伍迅速扩大,他们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有些企业经营者唯利是图,为追求短期行为不守诚信,以次充好,甚至假冒伪劣。现在人们明显感觉到假的东西多了。

  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显示,我国企业信用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依次为“拖欠货款、贷款、税款”、“违约”、“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披露虚假信息”、“质量欺诈”等。这些问题直接破坏了市场秩序,使商业活动难以正常进行。

  据2004年商务部企业信用体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

  2005年9月,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信用研究中心主任陈新年,在一次高层论坛上透露,中国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约55亿元,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

  从短期来看,偷工养料、不讲诚信的企业可能会一时获得一些蝇头小利,但却失去了客户的信任,从此砸了自己的饭碗。在历史长河中,那些历经岁月磨砺沉淀下来的老字号,无一不是以诚信为本。百年老店同仁堂为什么至今仍广受欢迎?秘诀只有一条:“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再看那些唯利是图的企业,哪个不是昙花一现?

  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就是一个令人痛心的反面教材。一个有着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几年前竟一时利欲熏心,用陈馅翻炒后再制成月饼出售。事件被曝光后,举国哗然,各界齐声痛斥其无信之举。冠生园顿时无人问津,并从此一蹶不振,最终破产。

  企业诚信缺失,还意味着失去了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的通行证。

  美国《财富》杂志去年公布的全美500强企业中,沃尔玛以2198.1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跃居榜首。沃尔玛的胜出在于八大要素,其中真实稳健的财务状况,内外一致的形象和诚信的服务居要素之首。

  美国《财富》杂志邀请8000余名高级管理者、非执行董事及金融分析家对每年销售额在5亿美元以上的30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商誉和企业信用带来的企业形象状况”已上升为企业选择的首要指标,而且这个指标与企业经营业绩呈正函数关系。

  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市场经济时代,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由诚信带来的利益和由不诚信导致的损害,将因经济全球化而成倍放大。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跨国公司竞争力》课题组在研究世界500强时发现,它们树立的企业核心理念几乎很少与商业利润有关。企业短期的繁荣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获得,但是企业持续增长的力量,却只能从人类几千年来的价值公理——诚实守信中获得。

  诚实守信背后所体现的更深层次的就是契约精神。成熟的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法制经济,良好的诚信制度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根本保障。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相当一些企业缺乏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契约意识,经营缺乏诚信。这将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一大软肋。

  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信用评估部和北京国商国际资信评估公司联合对全国近10万家涉外经贸企业进行的“外经贸企业信用信息跟踪调查”显示,68%的企业承认在与国际商业伙伴进行贸易、投资、项目洽谈等商务活动中,曾经因信用问题而受到损失,赞同“外经贸企业信用体系有助于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占75%。另外,有超过半数的企业认为,信用体系对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实施出口名牌战略都将产生很大帮助。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诚信的问题出现?这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和经济转型过程中,法规不健全、环境意识薄弱、违规成本低、社会风气不佳等因素密切相关。从调查报告来看,48.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社会诚信环境的缺失,是导致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诚信制度立法及有关法律在对失信行为的监管方面还存在制度漏洞,惩治不够严厉,在执法中对违反诚信制度的企业存在以罚代法、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

  复旦大学一项关于中国(上海)企业社会责任现状的调查,披露了这样的信息——在101家上海本地受访对象中,能够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外在因素动机依次来自:诉讼、恶性事故的发生、媒体、商业竞争、管理阶层和股东,被认为最不重要的竟然是政府部门。在一切以GDP至上的原则导引下,在地方保护主义的促使下,许多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失信行为不仅姑息养奸,甚至为其保驾护航。我们熟悉的“阜阳奶粉”、“齐二药”等事件,大多是发生恶性事故经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才忙不迭地进行查处。

  值得肯定的是,眼下企业诚信问题已经日渐受到重视,各级政府也在采取措施,规范企业诚实守信。据了解,福建省将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和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在浙江,人民银行把各地恶意欠薪的企业信息录入企业诚信系统,供相关部门查询,这也意味着这些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失去获得银行融资的机会。

  企业诚信缺失的根源在于制度缺陷,完善企业信用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整个诚信制度体系,包括培育诚信理念,健全监管机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快建设信用评级制度,推行违信惩罚制度等,使诚信者不再觉得吃亏,欺诈者无处生存。此外,还需大力倡导包括公民在内的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只有我们不断努力,共同营造一个诚信、健康、共赢共享的社会氛围,企业才能持续发展,健康成长,社会经济才能平稳快速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mobile|The little black house|Shanghai WTO Net ( 沪ICP备10034107号-3 )

GMT+8, 2024-4-20 16: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