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WTO Forum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75|回复: 1

扩大内需的短期政策与长期规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 09: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冲击,中央政府很快地就推出了4万亿投资的扩大内需的刺激计划。同时,最近温家宝总理在考察青岛时指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要实施一揽子计划,把扩大内需、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最近政府刺激经济的计划,不仅在于从短期来看,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对民生有关的项目投入,以这种方式直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而且还把扩大内需与振兴产业及科技创新结合起来,以此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基础,而不是把刺激经济计划看成是一时之作。
 这样,既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帮助企业渡过眼前经济难关,也有利于增加民众的经济福利水平,提高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比如,在200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已经提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包括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行业。而且在温家宝总理看来,对于重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业和汽车业的规划已经制定出来,其他规划正在加紧制定,这些规划既着眼于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又着眼于产业的长远发展,成熟一个,执行一个。

  还有,政府要把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重大专项的实施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这里,应该有以下几层的意思。一是,从现代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工业化是现代经济增长与繁荣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保证一个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与繁荣。因此,要推动国家经济的工业化,政府就得采取一定的产业政策,并通过国家产业政策来安排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优先发展,然后在此基础上,带动国家经济全面的工业化。这里有日本等亚洲国家之经验。

  二是,国家经济的工业化不仅在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让国家经济工业化与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结合,让现代科学技术成为工业化发展的坚强后盾。这样,不仅可以让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工业企业生产效率,而且也能够以现实工业发展需要来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同时,由于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是以国家科学技术成长为基础,这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而且容易把这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及品牌。

  但是,就目前中国现实情况来看,尽管“中国制造”这个名称在 世界上大有市场,但实际上中国产品以品牌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不是太多而是很少。近几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很大程度都是订单经济为主导,即以来料加工为主导。

  因此,美国次贷危机一爆发,世界经济一衰退,货品订单一收缩,立即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中国进出口贸易立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负增长。如果“中国制造”不是订单经济而是品牌经济,那么中国制造不仅能够面对国际市场,也可面向国内市场,中国企业就有更多的企业应变能力,而不是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冲击。可以说,未来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就是企业品牌打造、品牌确立的过程。而要做到这点,则需要国家科学技术为后盾与长期支持。

  三是,正因为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没有适应的产业政策,正因为中国工业化不能够与国家科学技术长期规划有机结合在一起,这就造成中国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扭曲、企业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严重等。因此,借助于这次整个国家经济调整、产业的振兴,来改变这种现状,以便为未来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是,工业产业的振兴,同样要把扩大内需、增加民众基本生活福利水平结合在一起。如果国家经济发展与工业振兴不能够与民生的问题结合在一起,那么中国内需的扩大也无从谈起。而居民内需则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改变目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的动力,如果没有这个动力,那么其他经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从政府的振兴产业规划来看,民生的问题仍然放在特殊的位置上,产业振兴的规划也放在保证民生的前提上。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温家宝总理把4万亿扩大内需投资计划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结合在一起,以此让中国经济走出次贷危机之困境,以此来保证中国经济增长。

  以下本文仅就钢铁、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的现状、产业未来发展、对经济与内需拉动作用等方面作一点分析,然后再作一个总体评估。

  我们先来看中国钢铁业,它是政府振兴产业的第一个行业。对于我国钢铁行业来说,此次出台的振兴规划具有长期战略指导意义。可以说,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钢铁的需求也再现前所未有的增长,从而导致了钢铁行业长期的供求关系失衡。钢铁产品供不应求,从而造成了钢铁行业长期的高利润。2000-2005年钢铁业平均利润远远高于其他相关产业。而钢铁业的高利润自然会吸引大量的各种资本进入。

  但钢铁业是一种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新进入企业往往容易受到资本不足、技术不足的限制。因此,许多企业进入钢铁业往往会起点低、生产经营规模小、产业技术劣势,从而使得中国钢铁业的产业集中度低。也就是说,近几年中国钢铁业的发展基本上处于一种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企业效率低、产业污染严重、竞争力不足而又快速扩张的状态。

  正因为中国钢铁业的劣势发展,美国次贷危机一出现,钢铁业就首当其冲。从2008年10月起连续几个月出现全行业的亏损。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前中国钢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钢价大跌导致企业亏损。而这些的主要原因又在于钢铁产业集中度低,落后产能过大,国外钢铁需求一减少,再加上房地产行业持续不景气,从而就出现目前中国钢铁业全行业亏损的状况。

  因此,这次钢铁产业规划的产业政策重点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组织的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从而帮助中国钢铁业控制规模和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钢铁业有序健康发展。

  还有,如何缓解目前国内钢铁企业面临出口需求减弱的问题,估计政府还会对钢铁业出口退税调整,即通过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的空间以及用自己生产代替进口,来大力推进钢材出口,同时实现产业升级。据报道,这次钢铁产业振兴规划是一个3年规划,它既解决眼前困难,也考虑到中长期产业规划问题。对于钢铁业的产能过剩,规划主要立足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

  这里又包括提高钢铁企业的淘汰标准,比如说,可以通过节能减排与法律的手段,设定相应的制度,从制度上完善淘汰机制。同时,建立起钢铁业的产能退出机制。而钢铁业的产能退出机制并非是简单地关闭企业就一了百了,而是要通过利益激励机制让不适应的企业自愿地退出。比如说,地方从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补贴。还有,在这种淘汰及退出机制中,要建立起地方政府问责机制,以此来约束地方政府盲目扩张的行为。再就是,国家对于钢铁企业的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会给予大力支持;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铁矿资源。

  钢铁业作为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也就是说,毛泽东所说过的“以钢为纲”。中国这一轮经济快速增长中,钢铁业的快速扩张为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受相应的发展瓶颈约束也不大。

  但是,由于钢铁业的快速扩张,也导致了钢铁业未来发展有不少问题。由于受种种利益牵扯及产业发展制度路径依赖,如果不对钢铁业进行重大调整与改革,在未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钢铁业也就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大障碍。

  因此,中央政府借助于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与冲击对钢铁业重新规划、重大调整,及对一些行业制度规则全面改革,既是为钢铁业未来创造条件,也是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再来看中国汽车业。对于汽车业在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国轿车的发展,以往一直持否定的态度。什么轿车是奢侈品,它不适应中国;什么中国人多地少,不适应汽车进入家庭;什么中国人收入低,买不起轿车;什么资源短缺,支撑不了汽车的大规模消费等等。正因为早期社会及政府决策人对汽车业的观念上的落后,对汽车业的定位不清,以致中国汽车业无法发展起来。“幼稚工业”的汽车业更是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全面的保护不开放。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历史研究表明,对汽车业发展的疑虑和抑制性消费政策,使中国汽车的大众消费时代推迟了10年。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09: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只是近些年的事情。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与汽车业由大众消费带动爆发式的增长有关。在这一轮经济增长中,汽车的大众消费成为消费结构最为重要的表征。有研究表明,通过对2005年中国62个部门的投入产业流量表的分析表明,中国汽车制造每增值1元,将可以有效带动其上下游关联产业2.64元的增值。在假定汽车产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通过计算近几年汽车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表明汽车产业及关联产业对GDP增长的综合贡献率突出,曾在2002年达到了12.97%,在2006年也保持在9.37%的水平上。而家庭小轿车由2001年的771万辆上升到2333万辆,增长近3倍。

  有人预测,在未来的10-15年,GDP每年的新增量中将有16%-17%由汽车业提供,汽车业将成为当前及未来中国国民经济拉动力最强的产业之一。

  可以看到,由于汽车产业链较长,涉及石油化工、钢铁、电力、轮胎、金融、维修服务等众多行业,可以直接面对大众消费,因此,发展汽车业可以成为国家扩大内需、刺激居民消费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它也可以成为拉动2009年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一环。

  而且,我们还应该看到,汽车的大众消费将会带来社会结构、居民生活及消费模式的深刻革命。汽车消费的普及,不仅能够改变人们的活动范围,改变他们的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的方式,也会改变目前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加快城乡居民的融合及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汽车消费的普及,不仅将改变居民的居住方式,从而导致城市化快速外延扩张,而且将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旅游、郊外休闲等将成为居民最为便利的生活态势。而正是这种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增加了居民消费需求,而且也创造了居民的消费需求。通过汽车业的发展与普及来扩大居民内部需求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式。

  因此,这次政府出台的振兴规划将主要从刺激汽车消费的角度来帮助行业渡过难关,其中减免汽车消费税和购置税可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鼓励汽车企业研发自主品牌将使自主品牌厂商从中受益,扶持新能源车也将使有相关环保技术的厂商受益等。

  不过,尽管中国汽车业得以快速发展,但是所面临的问题同样不可低估。比如,产业集中度低,没有形成企业的规模效应;汽车业的制造能力强,但没有形成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只有产品,没有品牌;行业的对外开放度高,但对内开放度则低,从而使得国内企业进入汽车业障碍重重;经营管理粗放、技术研究发能力不强、企业缺少信用等问题突出。因此,如何形成汽车业的充分有效的竞争,如何改善汽车业不合理制度与管理体制,如何让国家科学技术转为汽车业的生产力等,都成了中国汽车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再来看电信业。可以说,随着国内启动发放3G牌照工作,2009年将掀起3G投资建设的高峰期。有分析员指出,电讯营运商的资本开支将超过3100亿元人民币,电讯设备制造商将成为主要得益者,相关股份因而备受追捧。

  还有,尽管3G需要电讯营运商有较大的投资,但由于中国人口庞大加上市场广阔,不仅会吸引更多的用户由2G转向3G,而且也会吸引更多用户进入3G市场;再加上,来自增值业务或将有更快的增长,因此相信有关经营回报将相当吸引3G,可能在中国持续的时间会是五到八年的应用期。有人认为,在这段时间,3G启动将会拉动的总的经济规模可能会超过10万亿人民币。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电信业对居民消费直接拉动的作用,电信业对扩大内需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且电信业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不仅表现为现有电信业的本身,而且表现为电信业对居民消费创造消费的作用。我们只要看看这十多年来国内电信业的发展,就能够看到电信业对居民消费创造消费的作用。

  因此,有分析员认为3G启动在未来5-8年内增加居民消费10万亿元并不过分。而且如果考虑对电信业上下游新产业的影响,那么这种拉动居民消费的作用可能比我们估计的还要大。本文认为,这是中央为什么强调电信业对扩大居民消费的重要性,其意义就在于这里。对于其他几个行业,在这里就不分析了。

  但是,这里有一句话,就是产业的规划、产业的调整、产业的升级等,都必须建立在中国的基本国情上。我们既要通过产业的技术升值与调整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保证居民内在需求不断地扩大与增长,同时,也得把这种产业技术改造与升级建立在中国现实的基础上。

  而且,政府在实施财政刺激措施及产业规划过程时,不仅要照顾传统的基础项目,关注产业的发展,更多的要增加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加大公共交通和落后城市的基础建设,以及激励创新和投资(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扩大内需保证经济增长,不是要政府比过去更多地参与市场,而是要更多更好地完善市场制度规则,创造更好的市场竞争条件,做到政府短期行为与长期规划相结合,改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这样,才能让中国经济走出次贷危机之困境,保证2009年中国经济保持在8%-9%的增长速度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mobile|The little black house|Shanghai WTO Net ( 沪ICP备10034107号-3 )

GMT+8, 2024-4-23 15: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