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将争夺世界领导地位 美欲对中国新疆下手
伊朗新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8月12日表示,伊朗将加强与里海沿岸地区国家的关系,加快开发这里的资源。舆论认为,伊朗今后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动里海地区的能源开发,这可能引起该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动,不仅对国际能源供应,而且对世界政治形势将产生重要影响。“第二个中东”
里海沿岸有五个国家:俄罗斯、伊朗、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在发现中东石油之前,里海曾一度是世界石油市场的支柱,1901年里海的原油年产量就达到1000万吨,占当时世界原油总产量的50%。在当时的世界石油贸易中,里海占30%。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俄文含义是“石油城”,1940年仅阿塞拜疆的石油产量就达到2200万吨,占当时苏联全国产量的70%。
根据已探明的地质资料,里海的石油储量约在1100亿桶到2400亿桶之间,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8%,其中仅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两国就拥有近一半的资源。里海地区的天然气储量也十分丰富,据保守估计,天然气储量约14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量的4.3%。西方把里海称为“第二个中东”,宣称“谁控制了里海战略资源,谁就能主宰21世纪的国际能源市场。”
这并非夸张之辞,里海地区的能源供应在世界能源体系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004年里海石油管道共向国际市场就输送了2250万吨原油,预计今年则达3200万吨。俄燃料和动力部资料显示,该地区年石油出口能力在7000万吨至8000万吨左右。里海国家的估计是,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计划到2010年前每年出口石油1亿吨,土库曼斯坦计划出口5000万吨。美国能源部专家的预测更为乐观,他们认为里海地区的石油出口总量到2015年将达到每年2亿吨至2.3亿吨。大国竞相进入里海丰富的能源资源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并成为新的地缘政治角逐场,相关大国都纷纷加入了里海的能源竞争中。伊朗新总统内贾德正是看准了这种形势,认为加快里海地区的能源开发将给伊朗带来经济、政治和安全方面的利益。伊朗的目的是,借助其地缘优势,建立一个把波斯湾、里海、俄罗斯、中亚国家和巴基斯坦都联系起来的能源分配体系,伊朗则处于这个体系的“天然中心”,以增强抗衡美国的实力。
具有同样想法的还有俄罗斯。作为里海沿岸国家,俄罗斯既把里海地区作为“聚宝盆”,又视为自己的后院,一直反对大规模开发里海资源。近年来俄调整政策,积极参与里海能源开发。俄又同该地区国家建立了双边联合开发的机制,并曾考虑建立一个包括俄罗斯、伊朗、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在内的“里海五国同盟”,通过一个共同的天然气战略,以确立和增强俄罗斯及其能源盟国在世界能源市场的优势。俄还加强在里海地区的军事存在,俄总统普京直截了当地说:“里海地区舰队现在是保障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的惟一的工具。"
日本和印度也加入了竞争。日本石油的55%来自中东地区,但中东的局势令日本人感到不安。为预防风险,日本选择了俄罗斯及其他里海沿岸国家作为后备,为此日本外务省正在以中亚和高加索8国为对象重建“丝绸之路外交”。从明年起,日本外务省将把欧洲局的“新独立国家室”改编成“中亚-高加索室”,以加强对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渗透。而不久前出版的日本《政府开发援助大纲》,也将日本援助重点区域延伸到包括中亚在内的能源丰富地区。种种迹象表明,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日本正在重新展开自己的“中亚攻略”。印度也把里海地区视为自己未来最大的能源供应基地,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这里,未来10年里海地区在印度的能源供应中将有可能会取代中东。同时,为巩固能源方面的计划,印度正在发展与中亚国家间的军事政治合作,并取得了明显进展。
中国与里海地区的能源联系也不断加深,目前仅在哈萨克斯坦就已经有700多家有中国资本参与的合资和独资企业,40多家中国公司在那里设有代表处。1997年9月,中石油获得了哈境内阿克纠宾斯克和乌津两大油田的开采权,中方总投资高达100亿美元。2004年5月,中哈双方签署协议,表示将尽快建成中哈石油管道。目前中哈石油管道工程第一期“阿塔苏-阿拉山口”段正在进行中,预计于今年12月26日建成并开始输油。根据设计方案,该管线每年至少将向中国输送1000万吨石油,最高可达5000万吨。
美国的战略考虑
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正以强势姿态参与里海的能源开发。过去5年中,美国向里海地区投入了300亿美元,大部分是投向富油国哈萨克斯坦,目前美英控制着里海27%的石油和40%的天然气资源。美国政府甚至设立了一个特殊的职务——美国国务院里海能源大使级特使。美国副总统切尼就表示,“没有哪个地区像里海那样突然获得了如此重要的战略意义。我找不出其他例子。”
美国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其《大棋盘》一书中写道:“里海石油是把中亚和外高加索从地缘经济引向世界市场的最好工具,使它们与俄罗斯分离,从而彻底根除后苏联帝国一体化的可能性。”该书还隐约地提到这样一种可能:未来中国将有可能与美国争夺世界领导者地位,那个时候,中亚可能会成为美国从新疆着手瓦解中国的一个基地。这种预测虽然纯系臆想,却也值得人警觉。
布热津斯基的思想正在变成现实。今年5月开通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简称“巴杰线”)就被称为“政治管线”,这个原本只需要十几亿美元投资的管道,最终投资额将高达40亿美元,原因是放弃现有的连接里海和黑海的管道不用,并绕开了俄罗斯及其盟友亚美尼亚,大大增加了管线的长度。布什对该管线的开通曾表示,“希望能促进本地区各国的独立,成为帮助各国加强经济改革和民主进程的杠杆。”在此次开通仪式上,一位西方外交官寓意深刻地说:“这条管线是双向的,美国人一边通过这条管线将里海石油运向国际市场,一边又通过这条管线向外高加索和中亚地区输入民主思想。”
美国推动“巴杰线”工程也有阻止里海石油流向中国的意图。巴杰管线虽已通油,但如果找不到稳定的、充足的“油源”,那么巴杰管线便会“吃不饱”。目前,阿塞拜疆的石油年开采量约为1600万吨石油,出口量1000万吨,这与巴杰管线每年5000万吨的设计运输能力还相差甚远,为此美国建议哈萨克斯坦参与巴杰管线,即铺设一条从哈萨克斯坦里海港口阿克套至巴库的石油管道,哈正考虑美国的建议。如果哈最终参与“巴杰线”,中美便会在哈形成竞争,哈能否稳定地向中国提供石油,将充满变数,因为哈的石油毕竟有限。
Pag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