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出国情况及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国留学活动得到大的发展。30多年的实践证明,出国留学事业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知识贡献,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成为改革开放的显著标志,成为人才培养和汲取国外先进科技的重要途径。如今,留学回国人员已经无可争辩地成为新时期中国社会具有特殊贡献的群体。中国留学活动已经进入到稳定发展期,上海青年的出国及回国行为更加活跃。从中国留学活动发展情况来看,留学活动的空间和规模变得越发宽广,其流动性也越发常态,并正在成为人类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融和的重要载体。
上海市青年出国现状与动机
上海作为特大城市、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对外开放程度很高,市民对于外国的认识水平、出国的愿望和操作成功率较高。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走出国门,普通家庭的孩子也可出国深造,出国成为一种愿望的结果而非能力的情况。
2005年1月至2011年前三季度的近七年的时间里,上海6-45岁出国总人数为102978人,具体为:2005年13789人,2006年16525人,2007年12369人,2008年10563人,2009年18541人,2010年19576人,2011年前三季度11615人。(作者注:资料时间截至2011年10月。要说明的是,如果在国外拿到绿卡,不在此统计范围内,就是说定居数小于移民数。)
本研究于2011年6月对上海市710名青年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出国意愿的青年所占比例较大(三分之一强)。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出国留学的成本大幅降低,国内外政策也放宽,又可以在就业困难的前提下延迟就业,以期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所以很多青年有出国意愿。
研究发现,24岁以下的青年出国意愿更强烈;有过出国经历的青年有出国意愿的比例较高;父母学历水平越高,子女出国意愿越强烈;已婚者考虑出国的人数相对较少,有恋人的考虑出国的比例较低;学生考虑出国的比例较高,并且,学历越低打算出国的人数越多;商业工作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考虑出国的人员比例较高,这部分青年对增加专业技能的心理需求和职业流动的灵活性对其产生重要影响。
上海青年出国留学主要出于三大动机,即寻求良好的生活环境,教育质量、教育环境,开阔眼界、了解不同文化风俗。而没有出国打算的青年选择不出国的三大原因主要是经济、费用因素,语言问题、担心受到排斥,不适应。
青年认为的移民国外的主要好处,前三项分别是完善的社会保障、良好的生活环境、自己及后代教育。关于考虑移民国外青年的选择方式,有一半的人想通过出国留学取得当地绿卡。出国或移民到国外的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人会首先看重国外的良好的经济效率、稳定秩序和个人自由与幸福。
上海市青年出国的四大特点
目前,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更加繁荣的经济发展、更加通畅的人才流通渠道、更加畅达的信息条件对人才流动的影响力更大,出国更加容易,回国发展也很方便。同时,上海市青年出国也呈现了四大特点。
1.青年留学大多以读大学为主,但低龄化趋势凸显。西方国家以各种方式吸引留学生。同时,公民留学观念也日趋成熟和理性,出国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学生考虑未来出路时的选择。
我们得到的调研数据显示,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上海市青年出国读书的总人数为75211人。其中,23-28周岁这一年龄段的青年人数最多。
金融危机对上海市青年出国留学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对于19-22周岁这一年龄段的青年,他们中的很多人原本是要在国内读大学本科的,由于国外高校教育成本的降低和各种优惠政策,出国读本科的学生人数猛增。18岁以下青年出国人数不断攀升,15-18周岁这一年龄段青年留学人数2010年比2005年上升了21倍;6-14周岁这一年龄段孩子留学人数上升了4.3倍。
2.出国做劳务的主体人群为学业后青年。出国劳务的主要年龄段为29岁以上的青年。目前,青年出国劳务的总体人数呈减少的趋势,不同年龄段青年在人数增减上有一定差异。23-45周岁青年劳务人数减少,而19-22周岁青年劳务人数早些年极少,而近五年相对增加较多,从2005年的1人到2010年的703人。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城市,出国劳务的人数在逐渐减少,然而,19-22周岁青年劳务人数近年增多。据笔者判断是由于处于读大学本科阶段的青年,出国的目的仍然是读书,出于某种原因不能直接达成目标而采取的间接办法。
3.青年出国的费用以家庭资助为主,渠道多是以个人申请。青年出国多数是个人申请,少部分呈多元化方式进行。在35岁以前的青年人委托中介公司的情况随着年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托亲朋好友帮忙和参加国家公派考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的,单位派遣的主要人群是30岁以前的已成年青年。因此,青年出国的经费来源目前呈多样化,有三分之一来自于父母的资助,其次是金融机构的贷款,再次是朋友的帮助/向朋友借钱。
4.选择移民的青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人数增多。资料显示,2005年至2011年前三季度,15-18周岁746人,19-22周岁1011人,23-28周岁1779人,29-35周岁3431人,36-45周岁3722人,6-14周岁989人。要说明的是,6-14周岁移民的人数多于15-18周岁,这一年龄段的小孩基本上是随父母移民,父母年龄大多是40岁出头。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具有移民倾向的青年,要么是在留学的基础上,要么是作为投资移民,这样在年龄上就要有一个要求,更年轻的人出国学习的人数会更多,而不是定居。
出国浪潮下的新问题
出国留学浪潮化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青年的出国导致人才的流失,而随着投资移民的增加,社会财富流失国外的可能性也在增加。一些社会问题也需重视,出国移民风潮会加重社会化的焦虑感,高考弃考和垃圾留学的现象也比比皆是。
1.青年出国导致的人才流失。到目前为止,虽然留学回国的人数不断增长,但其占出国留学人数比例则下降。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数121.17万人,留学回国人数31.97万人,平均回国比例26.4%。其中,1988年中国留学人员回国数占出国留学人数的43%,2007年下降到26.5%。
2.随着投资移民的增加,社会财富流失国外的风险也在增加。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移民申请人数以办理技术移民偏多,移民绝大多数是有知识、无资产。目前,一些国家技术移民政策紧缩,使得办理技术移民的中国申请人数量有所降低,这一点在2010年特别明显成为移民市场的分水岭。由招商银行等机构新近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投资资产超过千万元的富裕人群中,近60%的人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这也是在发展中国家一直出现的现象。这样,在中国人才外流的基础上,又会加上资产外流的风险。
3.移民风潮带来的社会问题。调查发现,选择移民主要原因在于:为了摆脱应试教育重压,为了获得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保障,希望投资环境更为规范,期待没有因贫富差距导致“仇富心态”的氛围。然而,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知识精英及富裕人口过多流失,会加重普通人乃至整个社会的焦虑感。另外,海外置业也可能成为一些非法致富人群的“出路”,借移民而“漂白”。
4.越来越多的“高考”弃考现象。中国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大专院校的最大海外生源地。截至2010年底,中国在美国、英国和日本的留学生,已经分别接近或超过10万人。据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的高考弃考人数接近100万,因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约占1/4。若干年前,高中生出国留学,大多是学生考不上大学的一条退路,只能依靠家长财力的支持出国读大学。现在有不少尖子生申请到世界级的外国顶尖大学。
5.垃圾留学比比皆是。当前,不少家长看到别人的小孩出国后发展不错,回国也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很风光,纷纷送孩子出国学习。许多家长送孩子去国外读书是“没有选择的选择”,类似在国内学得差却能在国外轻松上名牌大学的观点,可以激发出国热情,却很难达到留学的实际效果。
6.中介过度包装导致的行业诚信危机。中国目前的留学行业基本没有一个行业标准,有不少中介公司为了赚钱,把留学生推出去,往往造假,出国后对青年的学习成长很不利,对于行业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中介应该做的是挖掘出学生身上潜在的能够匹配国外学校、专业的东西,让学校看到这些亮点去录取。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发展角度、从国际趋势角度,去推出人才、培养青年、发展行业。
促进青年良性出国的对策
经济全球化大大提高了国家和地区间人口流动的自由度,一定数量的中国人留学及移民,不仅让个人有更多选择,也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然而,在当前青年留学和移民中反映出的问题必须加强管理和调控。
1.减少留学及移民的盲目性和低龄化。有些青年出国留学是为了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谋求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机会,有些青年出国留学是因为受到周围人员的影响,回避就业和考研压力。对于青年出国动机要加以一定的引导。建议家长在孩子年纪稍微大一点时,再送孩子出去。留学对于学生的一生可以说是十字路口,其影响肯定是与在国内受教育完全不同,只有大点的孩子出去才能把握好人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
2.帮助青年做好出国的适应准备。很多人在出国前对国外的学习和生活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有些是想到了,但现实往往超过预期很多,致使一些青年在国外学习、生活不适应。因此,出国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充分重视外语能力,充分了解留学国家高等教育的特征,做好出国初期适应困难的充分心理准备。
3.加强有关青年出国的相关信息公布和中介机构建设,发挥市场作用。通过建立出国留学政策网站和资料档案室等方式,向公众公开出国留学政策和相关资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外,均应向社会随时公开。同时,政府有责任加强中介机构的管理。能够由市场调节的就交由市场,只有在市场调节失灵时,政府才介入,政府只需履行市场监督职责。
4.建立留学贷款征信系统,保证青年机会均等,保障国外学习生活。目前,我国青年出国主要由家庭承担,一般家庭的重担往往过于沉重。留学贷款推出已有几年,但条件过于苛刻,手续繁杂,留学贷款的金额低。当然,银行是为了控制贷款风险而采取的无奈之举。可以建立完整的大学生诚信网络系统和留学贷款数据库,一旦贷款学生出现还贷不良记录后,银行会终止他们将来的房屋、汽车等相关贷款。还可由工商、税务、公安等机关做好配合工作,对违约者进行相应处分。根据有关规定,对没有按照协议约定归还贷款的学生,经办银行应对违约贷款金额计收罚息,并将其违约行为载入金融机构征信系统。
5.加强国内经济建设,促进出国青年人才回流。在海外学有所成的人员普遍认为国有企业的招收、聘用及用人的制度和模式比较落后,不利于自身进一步发展,比较倾向于在海外就业或者定居。部分出国深造的科研人员,由于国内有些科研的支持条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而寻求在海外的科学实验室工作,这就使部分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无法回迁。
因此,也只有把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好,青年的发展环境更加优越,盲目出国热才会不再为继。只有从“经济大国”迈向“宜居大国”,中国才能留住财富、留下人才,向外移民才不会成为一种热潮。出国留学也只是为了增长见闻和掌握不同的知识技能,而不是为了改善生活和发展机会的移民目标。■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员。周知秋编辑,工作邮箱:zhouzhiqiu@wxjt.com.cn。)
http://trade.wtosh.com/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zhujp的微博
Pag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