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补促压 中国力保粮价稳定
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粮食价格也面临很大的压力。眼下确保早稻春播面积达到计划目标是政府保持粮食延续高产趋势、防范粮价大幅上涨的首要问题,在价格调控外,确保粮食各项补贴到位成为中央最重要的政策手段。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上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目前早稻的生产面临不少困难,部分双季稻主产区有“双改单”和季节性撂荒趋向,稳定面积的任务艰巨。有的生产技术到位率低,影响稳产高产。特别是今年受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滞后影响,均对早稻生产构成威胁。
而对于农民来说,更为紧迫的威胁是成本压力和备耕资金的短缺。以吉林为例,吉林省统计局在本月对近百户农民进行走访调查中就发现,目前备耕物资货源充足,但部分农资价格涨幅过大、农民备耕资金短缺、备耕生产进度迟滞的问题不容忽视。
其中,二胺由同期的2700元/吨涨至4400元~4600元/吨,尿素由1600元/吨涨至2000元/吨,复合肥价格更是上涨了48%,种子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与此同时,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同比、环比均出现回落,加重了农民的惜售心理,使农民手中的粮食不能及时兑换成现金,造成农民备耕资金紧缺,影响了备耕生产的进程。
吉林的调查发现,去年同期备耕生产已基本结束,而如今被调查的大多数吉林农民仍持观望的态度。
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市场粮价和价格总水平,今年2月8日国家公布了2008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近日再次提高,两次累计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9%~10%,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提高4%~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陈剑波对记者表示,粮食最低收购价不是市场的实际收购价,只有当市场粮价低于最低收购价时,最低收购价才会启动,更为重要的作用是给农民一个积极的信号。
“按照我的计算,在农民新增收入中,来自于非农产业收入比重接近60%,而来自于农林牧渔四大农业的收入比重为40%,这样看来,来自于种植农业的比重其实是比较小的。”陈剑波对记者表示,“提高粮食收购保护价对农民增收更多是一个信号作用,要保持粮食供给,重点还需要落实各项粮食直接补贴。”
事实上,提升农业补贴也正是中央的政策导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立即采取增加农资综合直补、增加良种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一系列综合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同时开始了部署。
补贴政策已经得到了强力执行。从发改委的反馈来看,截至3月末,年初安排的739亿元投资已经下达80%以上,近日新增20亿元投资也于3月底前下达。
陈剑波对记者分析说,尽管国际粮价出现上涨,但对国内的直接压力有限,因为中国粮食的进口量一直控制在总消耗量的5%左右。而且从国内的库存和粮食保有量来看,中国今年的粮食供给是没有问题的。粮食市场已经是一个价格放开的市场,多方促进供给才能真正缓解粮食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通胀压力。
他同时认为,在国际粮价的间接影响上,严格管制出口并核实粮食库存,防止企业利用国内外市场差价谋求粮食出口收益,减少国内有效供给。
Pag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