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对抑制通胀有多大影响
关于人民币升值能否缓解日益严峻的通胀压力,舆论界和学界存在很大争议。本文认为虽然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无疑会抑制通货膨胀,但从短期来看,由于价格传导机制不畅、进出口刚性和汇率政策的外部效应,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将十分有限2008年4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达到1美元兑6.9920元人民币,一时间人民币汇率破“7”成为热点问题,其能否缓解日益严峻的通胀压力更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关于这个话题,目前舆论界和学界存在很大争议。官方舆论和一些主流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根据他们的观点,我国通货膨胀率大幅上扬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外输入通货膨胀。当人民币升值,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变得较便宜,这会传递至工业品出厂价格和消费价格,因为生产商和经销商可能会相应地降低产品价格,从而有利于抑制国内物价的上涨。而另一些学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不仅不能抑制通胀,反而会激化人民币升值预期,刺激更多的外汇资金流入,从而加剧通胀压力。笔者认为,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无疑会抑制通货膨胀压力,但从短期来看,由于价格传导机制不畅、进出口刚性和汇率政策的外部效应,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将十分有限。
价格传递机制不畅
人民币汇率升值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抵御输入型通胀呢?笔者认为汇率对物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进口价格的改变。人民币升值首先影响进口价格,然后影响批发物价,最后传导到消费价格。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民币升值具有抑制物价上涨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下。然而,由于生产商和经销商未必能把进口价格的改变即时完全地传递到工业生产和消费价格上,因此实际的汇率传递效应会比进口依存度分析得出的结论小很多。另一个原因是要素资源价格的管制,客观上影响了汇率缓解通胀压力的效果。当前,国内要素价格仍存在明显的价格管制。以石油为例,国内成品油价相当于国际油价在每桶72美元左右的水平,而目前国际油价已突破了100美元的阻力位。人民币快速升值,更多地只是降低了中国的进口成本。这种能源相对价格的变化由于能源等要素资源价格的管制无法在实体经济内部有效传导,对其他经济实体没有本质性的影响,也没有显著影响市场对能源等要素资源的供需变化。
进出口刚性
用升值抵制通货膨胀是有条件假设的,那就是升值导致进口明显增加,出口明显下降,从而有效地抑制总需求,使物价有下调压力。但实际上,这个假设条件并不能得到满足:从进口看,中国的进口主要取决于投资,投资对价格的敏感度很低,因为许多需要进口的重大建设项目的上马,往往取决于政府计划部门及银行贷款,并不会太多考虑汇率,中国的进口与消费主要还是受到医疗卫生、养老、退休和社保等服务体系等众多非汇率因素影响;从出口看,企业生产计划都是去年底制定的,在短期内很难调整。同时,出口增长模式有一定依赖性,因此表现为“出口刚性”,短期内不可能改变。
汇率政策存在外部效应
理论上讲,汇率政策在解决国内经济问题时并不十分有效,原因在于使用汇率作为政策调整的杠杆会因为存在外部效应而导致政策的有效性被外来的冲击所抵消,这在金融一体化、资本可以跨境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会变得更为突出。
首先,由于人民币强烈的升值预期和中国宽松的外汇政策,大量的海外游资进入中国,中国金融机构的全额兑付迫使中央银行增发人民币,使得国内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实物的增长量,从而导致人民币购买力下降,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
其次,持续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投机资金流入,这些投机资金主要投到股市和楼市,推高了国内的资产价格。高涨的资产价格一方面通过财富效应提高了国内的消费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托宾的“Q”效应拉动了国内的投资需求,从而对国内物价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后,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背景下,如果中美利差为负,中国仍继续提高利率,则会降低热钱流入中国的成本,鼓励热钱流入,加速人民币的升值步伐,进而导致出口大幅度下滑。从这种角度来说,央行应降低利率以减少出口企业的财务成本,降低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带来的压力。当然,这得依赖于出口企业对政策的影响力。这意味着,人民币持续快速升值会抑制利率上升,从而刺激国内物价的上涨。
结论
人民币升值并不是针对通胀问题提出的,更非治疗通货膨胀的良药。虽然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物价上涨,但短期来看,由于种种原因,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非常有限。实证研究表明,当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一次性改变1%,消费价格在6个月和3年后的变动分别为0.04%和0.30%。这意味着,假如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5%~10%,CPI在半年后仅减少0.2%~0.4%,而3年后累计下降1.5%~3.0%。因此,我们应正确看待汇率破“7”这一问题,不要片面夸大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看帖回帖,占位顶贴
Pag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