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紧货币政策:争论下的坚持
从紧政策的三次争论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8年开始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2008年1月和2月我国突遭冰冻雨雪灾害,同时美国次贷危机有恶化趋势,因此关于调控思路是否需要转变引起了热烈讨论。
在这次争论中,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损失没有充分显现,而且我国南方冰冻雨雪灾害是突发事件,虽然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不会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和总量产生大的冲击,中央对去年底制定的调控目标实现还是充满信心的。因此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强调指出“今年经济工作,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和美元持续走软,中国出口有下降趋势,经济面临下滑的风险;同时美元走软,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国输入型通胀的威胁进一步加剧。因此又引发了从紧货币政策是否要“松动”的争论。
这次争论中,随着国际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化,政府关注到美国次贷危机在进一步恶化,适时调整了宏观经济目标,如在2008年3月26日国务院第2次常务会议上通过的《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既要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抑制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经济下滑,避免大的起落”。“双防”目标的调整体现了政府对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担忧。5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的通胀率为8.5%,央行随后提高法定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更加坚定了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
目前我国贸易盈余有下跌趋势,四川汶川地震灾害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据估计达5000亿元,这又引起货币政策是否放松的第三次争论。
从紧方向仍要坚持
笔者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仍要坚持。
首先,目前中国通胀的压力仍然存在。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美元贬值,世界粮食价格和油价不断上升,通过汇率渠道和资金流动渠道会传播到我国,导致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这种情况会继续存在。同时由于今年的自然灾害会导致一些受灾的农作物价格上升,灾后重建也会增加总需求,可能导致物价的上升,因此防止通胀仍是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其次,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可能会继续存在。中国的贸易顺差目前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仍然继续保持一定规模的国际贸易盈余。同时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和美国利率下降,中美利差倒挂进一步扩大,会导致投机资本流入,中央银行外汇市场的干预会导致外汇占款增加,尽管央行采取了对冲的方式,但是随着资本流入的增加,中央银行并不能够完全冲销掉外汇占款的增加,因此货币供应量会上升,同时通胀的预期也会上升,也增加了通胀的压力。
最后,投资过热的趋势并未改变,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问题仍然存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灾后重建会投入大量资金,新开工项目会增多,这必然会增加总的投资需求。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政绩,也会导致当地投资规模不断上升。
因此笔者认为仍然要采取从紧货币政策。要继续收紧对房地产、“两高一资”等投资增长过快的行业的信贷。保持人民币的适当升值步伐,缓解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由于国际收支双顺差将继续存在,央行仍然要加大对冲的力度。从目前来看,控制通胀是否同时采取加息、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一直存在争论,笔者认为数量型工具仍然优于价格型工具,但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央行可以适当提高人民币利率,如若下半年美元走强,人民币升值压力放缓,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控制通胀和投资过热问题。
同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并不排斥对灾后重建和对“三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这两者之间是一致的,因为一旦受灾地区恢复生产和农产品供给增加,是有利于遏制通胀的。而且国家对灾区的重建并不仅仅是通过货币政策,还同时采取财政政策支持,因此也没有必要改变目前从紧的货币政策。
Pag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