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心系泰山
自青年时代就立志“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认定“有大志向的人,便想去救国,尽力社会”的周恩来总理,一生虽然没有登过泰山,但他非常关心泰山这座“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在百废待兴、日理万机的建国初期,还是在“十年文革”的特殊年代,每逢泰山“有事”,总理总是批示“保护”!今日之泰山以完美的形象屹立于“世界遗产”之林,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周总理功莫大焉!建国初期之时,高瞻远瞩的周总理,批示泰山“山前不准开石”。1951年下半年,泰安当地有人因建筑所需,将古代帝王禅地古遗址社首山凿毁,夷为平地;同时又有人在泰山主景区黑龙潭水库西侧之“科学山”乱打风景名胜。周总理得知后,于1952年初作出批示:“根据有关部门反映,部分群众在泰山科学山上乱打山石及社首山被毁,应立即调查处理,坚决制止”。山东省人民委员会(省政府)和泰安专署逐级传达周总理的批示,采取有效措施,很快制止了这股乱打山石及破坏泰山古迹的歪风。但是,后来又有人在科学山上偷偷地乱打山石,周总理于1955年又专门批示:“在科学山上不准打石”。“大跃进”的1958年,有人借势在山前山后开山采石,周总理于1959年再次批示:“山前不准开石,三岔五沟不宜开采”。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在数年间三次批示保护泰山资源,重视之甚,可见一斑。
“文革”特殊时期,“忍辱负重,苦撑危局”的周总理,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超人智慧,批示“派得力同志查办”破坏泰山事件。“文革”之于泰山,如同全国一样,是一场浩劫。后石坞大铜钟和岱庙所存明代铜器砸烂21吨;岱庙太尉殿拆除,正阳门改为水泥新式大门;科学山锤打炮轰,三年毁石万余方;特别是地处蒿里山与扇子崖之间开阔地带的著名风景名胜点“擂鼓石”被毁,严重破坏了西汉末年赤眉农民起义在泰山的古遗址。鉴于这种严重形势,泰山文物工作者和林场正义之士不断向中央反映情况。1970年初,中央《文化大革命信访简报》第4期刊载《泰山文物古迹和山林遭到严重破坏》一文,周总理阅文后非常气愤,但鉴于当时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他只能于1970年2月5日批文:“请伯达、康生同志批”。次日陈伯达批示:“建议中共中央办公厅立即通知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杨得志同志派人调查此事。山林文物要一律停止破坏。山林的破坏可能影响到水土流失,引起很坏结果。请得志同志将调查情况及处理办法报告中央”。当日(2月6日)周总理立即批示:“请王良恩同志将此件和伯达同志批注报告杨得志同志,请他派得力同志去查办此事。”前后两天两批示,既可见当时形势之严峻,更可知总理心情之急切和态度之严厉。周总理的批示产生了强大的震慑作用,当时各级领导部门做出一系列强烈反应:2月11日山东省革委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下发了鲁核发第55号文《关于认真做好文物古迹、山林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继而杨得志同志亲自派人到泰安调查;2月25日,泰安县革委会印发并张贴《认真做好泰山文物、林木保护管理的通知》;2月26日,泰安地革委也印发《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并立即协助省革委派员展开全面调查。4月10日,山东省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向周总理并中央呈报《关于泰山、曲阜文物古迹和山林破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的处理意见是:“加强教育,适当处理”。总理批阅《调查报告》后质问:“让你们查办查办,为什么只查不办?”总理的严厉态度,有效制止了一场泰山乃至曲阜的浩劫。
“焚书成风”年代,心系中华文脉传承的周总理,指示从香港购进《泰山志》等古籍文献。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焚书坑儒,而十年“文化大革命”则是一场“大革文化命”,许许多多的古籍文献被视为封建糟粕付之一炬,惜哉!痛哉!1970年,周总理得知香港有一批古籍文献,便指示北京图书馆购进,其中就有明代《泰山志》。《泰山志》系汪子卿应仲言永之约编撰。为编此书,汪氏“登泰山,凌日观,摩穹苍,栖巉岩,探泉溜,扪悬崖,蒐残碑,抉晦蚀,稽古牒,踪迹文字以来,帝王、圣哲、瑰奇、幽异、坛遗、台殿、楼观、亭障、府寺、鸟兽、虫鱼、药草、木石、上下数千年,亡间于微显、存不、鸿鲜,罔不毕志,斯以详矣”(《洪序》)。历时年馀,始成此编。为泰山最早之规范性专志。内地失传多年的明代《泰山志》,在周总理的关照下于“焚书”显示“革命”的年代从境外购进,良谓幸事!
重病缠身之际,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座右铭的周总理,抱病批示制止泰山乱修公路。1975年有关部门以“搞好广播、气象和备战工作及促进旅游发展”为由,提出修一条上山公路,确定的施工方案是:从登山东路的红门宫地震台开始为上行公路,经小罗汉崖、斗母宫、经石峪、葛条根沟、回马岭至中天门,在此与下行的西路汇合后再向上,经老牛寨东、裤裆子口、万丈碑前、肝花泉子,折向西北经独秀岭、舍身崖下,至碧霞祠西神门外天街东头建终点停车场,总造价36万元人民币。这在当时用常人的眼光看来,或许是一项“理由充分的政绩工程”,而胸怀全局、着眼未来的周总理以战略眼光看待此事,在医院抱病批示:“我们还很困难,国家急要用钱的地方很多,目前泰山没有必要修公路,登泰山登泰山,何必花那么多钱修路呢!”周总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关心泰山的语重心长话语,让泰山人世世难忘,代代铭记。30年后的今天再看,如果当年修了这条公路,将会对泰山、泰安乃至中华民族带来多么大的损失。
邓颖超八十高龄“登泰山看祖国山河之壮丽”,圆了总理一个梦。周总理如此关心泰山,但总理太忙了,他一生并没有登过泰山,这对我们荫受福祉的泰山人说来是一憾事,但周总理夫人、战友,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同志于1984年6月10日登上了泰山。当日上午,晴空万里,风和日丽。在山上,81岁高龄的老人不仅不坐提前准备好的轮椅,而且还不时的跟游人握手、交谈:“今天,我很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上了泰山——五岳之尊的泰山,在南天门跟你们见面了,我想这次见面大家都非常高兴,它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当游人报以热烈的掌声时,邓颖超同志又说:“振兴中华,要拿出比泰山还高十倍的意志和热情,一直攀登到‘四化’实现。我们在这里的许多人可亲眼看到‘四化’实现的那一天。我们用自己的手来创造新的中华,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这是一位多么慈祥的老人!这是一位多么乐观的革命家!下山回到住所,她老人家还兴致不减,亲笔为泰山题词:“登泰山看祖国山河之壮丽!”泰山人太高兴了,太感动了,把其墨宝刻勒于岱顶天街崖壁和立碑于岱庙汉柏院,为泰山增添一道永不磨灭的风景线。
Pag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