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为什么不低价多买石油
文:苏文洋题首言“再论”,缘于前年以来,我已经多次提出在低价位时买石油的问题。本文“再论”,确切地说,可以称之“再再再……论”。总之,高价多买石油、低价少买石油的问题一天不解决,我就准备“论”下去,我不相信天下没有公理。
前年11月29日,我在《“没事”专家少给政府帮倒忙》的今日快评中说:“(2006年)10月我国原油进口1082万吨,同比下降3.8%,这是今年迄今以来除7月以外的最低水平。而在9月,我国进口1346万吨,创下今年新高。8月78美元/桶时,我们多进口;9月63.9美元/桶、10月60美元/桶时,国际油价走低,进口反而下降。国内油企这帮人,跑到国际市场上买涨不买落,多花了几十亿美元,一方面固然是有发改委在国内市场调价,最终由老百姓买单;另一方面,也有专家的解释,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董秀玉说:‘国内油企在购买国际原油时,先签订数量合同,在经过一个月的周期后,才根据国际定价系统进行交割。此举意味着,国内油企购买原油有一段时间的滞后期。’降价时多买点,涨价时少买点,老百姓居家过日子都是如此,与一个月后交割有什么关系?石油又不是苹果,买多了还烂了?降价时为何不多买点?”(全文收入《白纸黑字》一书)
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国际石油涨价时多买、降价时少买的局面改变了吗?答案是没有改变,反而有变本加厉之嫌。今年7月,国际油价曾经一度冲高到147.27美元/桶,国内93号汽油也从6月的5.34元/升涨到如今6.25元/升左右。
请问:假如2006年10月,国际油价60美元/桶时,我们买1000亿美元的石油,把油价锁在这个位置,油价还有可能涨到147美元/桶吗?真的涨到147美元/桶,我们把60美元/桶的石油卖掉一半,不是等于我们买的石油不花钱还赚钱吗?
为什么60美元/桶时不多买点,100多美元/桶时大买特买,是走了眼,还是什么别的深层次原因?真是搞不明白,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这些买油的人,不会是把腿伸进人家的裤管里去了吧?
买石油比买国外债券、国外股票简单多了,也可靠多了。买石油只要记住苏式购买石油定理就行:60美元左右/桶,大买特买。147美元/桶,少买不买。反其道而行之,必错无疑。
国外债券有可能变成废纸一张,国外股票也有可能变成一张废纸,惟独60美元/桶石油买1000亿美元的,到时候回来的是石油,不可能是废纸。不排除油价可能跌到50、40、30美元/桶,但这种概率只有在全球经济发生特大危机时才会发生。即使真的跌到30美元/桶,赔上一半,毕竟买的是实实在在的石油,石油总要运回国内来。债券、股票赔光了,连点废纸都见不着,现在是数字化时代。
话说回来,如果石油从60美元/桶上涨,不是涨多少赚多少吗?涨到147美元/桶,咱们赚得可以数钱数到手抽筋。今年,明摆着是让外国人赚了,咱们老百姓赔了。
上周五,国际油价再遭重挫,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盘中一度跌破63美元/桶,我们是否该出手大买石油了?假如我们打算买1000亿美元石油,此时就可以先买300亿。如果继续跌,就一路跟跌买下去。不管怎么说,也比一路跟涨买到147美元/桶合算。
顺便说一下,今年2月底,原油期货价格突破每桶100美元时,美国各大投行都积极唱多石油,高盛更是宣称:年内原油价格将冲上每桶200美元。事实给了高盛和各大投行一记耳光。今年6月,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指责说:如果中国政府继续人为地把油价压在低位,将会进一步扭曲国内能源价格,鼓励过度使用能源,遏制新能源的发展。考虑到低油价将促进需求增加,这可能让通胀形势进一步恶化。报告还造谣说,中国是世界上油价最低的国家之一。仅仅3个多月,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国内油价比美国、日本还高。华尔街这帮大骗子,满嘴跑舌头,听他们的话,即使不反听,也要长个心眼。我们或许有一些所谓从华尔街归来的专家学者,被华尔街的巫师洗过脑了,“身在曹营心在汉”,事事处处和华尔街一个鼻孔出气,帮助华尔街算计中国人的钱。虽然称不上“间谍”、“汉奸”,但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为中国人欢迎,我们在此向他们发出警告: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要以为你们和华尔街沆瀣一气,我们都看不出来。
上周三,《竞报》提出一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买美国债买什么?我的回答是:第一,买棉衣、棉被,买里面全新的,二手的不要,支援灾区人民,解决自己老百姓的温饱。温饱没问题了,第二是买石油,趁着全球经济不景气,石油需求减少、价格下跌时多买一些,搞点石油战略储备,别等到过两年经济变暖油价上升又花大价钱。第三是买煤炭、钢铁,多进口点煤炭,挤对小煤窑关门,可以大幅度减少矿难。第四、第五……限于篇幅,以后再说。还有余力,当然也要买点美国债。总之,立足于把自己的事情先办好,中国好了,世界不会坏到哪去。
Pag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