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WTO Forum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38|回复: 0

茅于轼:国富与国穷 制度和中国的经济改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7 11: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改革之后的三十年,是非常了不起的三十年。大家知道我是研究经济学的。经济学解决什么问题呢?就是解决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我们怎么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全世界还有很多穷人,包括中国。解决穷人的问题有两个办法,第一个是增加财富的创造,第二个是合理财富的分配,除此之外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首先要有财富的创造,否则大家争来争去,你多得一点我就少得一点,这个社会就搞不好。我们这三十年确实做到了这一点,现在的财富从可比价值来说增加了13倍,现在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三十年改革真的是了不起。我们千万不要把过去走的这一段路看错了。当然,我们也有问题、有矛盾,还有很大的风险,但如果我们能够坚持改革开放,再有三十年,甚至再有二十年,中国就能够真正变成一个发达国家。现在我们很复杂,一方面很富,一方面又很穷,一方面很先进,一方面又很落后。这些矛盾的解决,需要我们全国人民有耐心、有理智,懂得过去这三十年我们是怎么过来的,然后安排好我们将来这二三十年。中国的复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确立自由交换制度保证了改革的成功

  我们这三十年改革的成功需要总结。我在十年前(1998年)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干同样的活,在美国拿的钱多、生活得好,而在中国拿的钱就少、生活得就差呢?为什么穷国和富国同样的劳动,得到的报酬不同呢?如果说劳动是价值的源泉,那么同样的劳动就是同样的价值嘛!这实际上就是经济学想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我今天要分析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财富是怎么创造出来的。是不是劳动就可以创造财富呢?显然不是,否则美国和中国就应该是同样的劳动、同样的收入,可见有很多别的因素在其中起作用。我们改革三十年之所以成功,就是把这些因素抓住了。

  财富是怎么创造出来的?有一个最简单的经济学道理,那就是交换创造财富。

  我经常举这样一个例子:我有100根香蕉,你有100个苹果,但我也喜欢吃苹果,你也想吃香蕉。我就用我的香蕉换你的苹果,一根香蕉换一个苹果,我就变成99根香蕉加1个苹果,我们两个人加起来还是100根香蕉、100个苹果,但我的财富增加了,你的财富也增加了,何以见得呢?我这99根香蕉加1个苹果,这1个苹果的价值是超过1根香蕉的,我是用1根香蕉换来1个苹果的,但换来的这个苹果不只值一根香蕉,要不然我干吗跟你换呢?或者说有一个人再拿一根香蕉想把我这唯一的苹果换回去,我不会干,你拿两根香蕉我也不干,因为我的香蕉很多嘛。也许你拿了5根香蕉,我勉勉强强给你这个苹果。这证明我这个苹果值5根香蕉,交换以前是100根香蕉,交换以后变成了104根香蕉,而且你也赚了。

  这个例子说明,如果两个人都同意交换,那就证明这个交换对双方都有好处,它不会损害任何一方,因为损害一方的交换是不会同意的。所以凡是能够达成协议的交换,必定是双方同意的。双方同意就是对双方有好处,对双方都有好处,那就说明有财富的创造。所以要鼓励交换,消灭一切对交换的障碍,敞开所有交换的自由。我们改革三十年的成功就在这里。而改革之前是不让交换的,也就把所有创造财富的路都统统堵死了。

  一个双方平等、自愿的交换一定创造财富,而且这个财富是双方都在创造的。全世界有很多穷国,他们为什么穷呢?就是没有一个平等、自愿、自由的环境。就拿中国来说,我们在改革之前,又没有平等又没有自由,还做什么买卖啊?我们现在从事交换的人不那么绅士,有一些小人见利忘义,这是我们的大问题。在发达国家,都是绅士进行交换,大家很尊重对方,很守规矩、守信用,不胡来,这样一个商业环境财富就创造出来了。为什么美国人赚的钱多、中国人赚的钱少呢?这是一个根本原因。

  交换创造财富,有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一个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从一方转手到另一方,一定是卖方对这个商品的估价低,而买方对这个商品的估价高。所有的买卖,都是从低价值估价的人手里转移到高价值估价的人手里,绝对不是等价交换,等价干吗还要交换呢?一个社会财富的创造,就是因为各自优势的发挥,有分工,而且这个分工是发挥优势的分工。计划经济毛病在哪儿呢?计划经济也是有分工的,但不发挥优势,搞不清楚谁的优势是什么。现在搞清楚了,因为现在有价格在,干什么都要钱,你就有优势。有了价格,分工就不会错了。所以我们要看到价格的重要性,这是非常深刻的道理。

  可是,市场经济制度不是一个简单的交换,它有很多制度性的保障,没有这些保障交换是很不可靠的。什么保障呢?第一是产权的保障,所有权的保障,我的财产不会随便被剥削了、被转移了、被剥夺了。这一点太重要了,过去我们在这些方面犯了错误,剥夺了某些人的所有权,现在还有很多国家在继续犯这种错误。认为有钱的人就是剥削,就有理由去剥夺他,这是非常危险的。当然有钱人也要分情况,有的是靠贪污腐化来的,靠权钱交易来的,这又当别论了,他是没有财富创造的。我们中国的特点不是财富的转移,大家千万要注意这一点,我们是财富的创造。对于交换的认识已经确立,但这个问题不能说彻底解决了,政府还在经常干预普通人的交换。比如马路上摆一个摊,城管就来驱赶了。马路上摆摊,是在创造财富啊。为自己赚了一口饭,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对社会大有好处。当然可能妨碍了交通,或者破坏了环境,需要加强管理,但不能禁止他们。要饭的不创造财富,而是财富的转移。这种财富的转移,我觉得是很合理的,给有困难的人一点帮助是有好处的。但贪污腐化、剥削,那当然是不好。要讲什么是剥削,有没有剥削,我有一句话,“不是平等自由的交换就是剥削”。比如说拖欠工资、克扣工资、违反劳动法、加班加点不给钱,或者没有加班额外的补助,或者是工作场地非常不安全等等,这些就是剥削。没有这些问题,不可能会有剥削,你剥削我,我找一个不剥削的人去。市场是充分自由的、竞争的,那就不可能有剥削。

  改革就是为了提高生产和消费的效率

  下面我说一说财富消费和财富生产过程中所有者的利害关系问题。

  先说一说消费。我们花钱有四种情况:一是自己的钱为自己花,二是自己的钱为别人花,三是别人的钱为自己花,四是别人的钱为别人花。显然第一种情况是效率最高的,不会出问题。其他三种情况都会有问题。自己的钱为别人花,省是省了,但用处可能不对。别人的钱为自己花,用处可能是对的,但不会省。别人的钱为别人花,那就更不用说了。全国人民创造的财富都要花掉的,要让它花得有效,就必须是尽可能变成自己的钱为自己花,不要拐弯抹角让别人为自己花钱。

  我们以此进行分析,来看看改革以前和改革以后的变化。

  改革以前,很多钱都是别人为别人花,即公有制。比如拿盖房子来说,国家要盖一些房子,计划部门设定一个计划,钱也拨了,这个钱就是别人的钱为别人花,计划部门控制这个钱,这个钱是谁的钱呢?是国家的钱。这个钱为谁花呢?为老百姓花。房建出来,不一定很适用,也不一定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因为是别人的钱为别人花。现在我们买房是自己的钱为自己花,所以对质量就有监督了,房子不好我就不买了。再举一个例子,义务教育也是别人的钱为别人花。给你一个什么学校,你就上一个什么学校,你对学校不满意也没有办法,因为这个钱是别人花的,别人做决定。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办法,就是让教育的钱变成自己为自己花钱,即把国家的教育经费变成教育券,孩子的家长可以持券选择学校,这样学校就有竞争了,办得不好,人家就不来你这里了。

  花钱的四种情况是美国的一个经济学家提出来的,我受他的启发,也提出了生产方面的四种情况,即用谁的劳动为谁赚钱:用自己的劳动为自己赚钱,用别人的劳动为自己赚钱,用自己的劳动为别人赚钱,用别人的劳动为别人赚钱。

  用自己的劳动为自己赚钱,最典型的就是马路上的小摊,他们一定很努力,不会偷懒,不会贪污―――都是自己的钱,没有办法贪污。他也不能降低质量,因为有竞争。他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降低成本、增加劳动时间。独资企业和个体户都属于这种情况,也是最有效的,不需要监督。

  用自己的劳动为别人赚钱,最典型的就是义务劳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的劳动就等于义务劳动,你的劳动是为别人的,你的劳动成果自己看不到,全国变成了一个义务劳动的国家。你说好得了吗?

  用别人的劳动为自己赚钱,就是老板请人打工,打工的人是为老板赚钱的,而老板则要监督打工的,这里就隔了一层。民营经济的老板就要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有一些办法,让总经理或者每一个员工关心企业的利益,比如说给他一点股票。

  用别人的劳动为别人赚钱,国营企业就是如此。国营企业是国家的,雇了一批打工的,让这些打工的好好干,但赚的钱不是总经理或者厂长的,而是国家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太关心劳动的效果,改革后把国营企业大部分都改成私营了,生产效率就得到了提高。生产效率的提高,是靠着改变谁的劳动为谁赚钱这个最基本的关系。

  我们的改革就是要使得生产、消费都是有效的。怎样有效呢?简单一句话,尽量私有化,消费也要私有化,生产也要私有化。当然,完全私有化是不可能的。

  我们要争取的是一个没有特权的社会

  最后,我想谈一谈关于改革开放的前景问题。我们现在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解决。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森说的一句话,“自由就是发展。”怎么发展?给老百姓自由就得到了发展。给人创造的自由、给人选择的自由。但我在这里要补充一句,什么是自由啊?是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呢?显然不是,如果大家都为所欲为,那就糟糕了。一个社会好不好,一方面要看大家有没有自由,自由就是发展,另一方面,也要看大家对自己的自由有没有约束,这两点缺一不可。只有自由,没有约束,这个社会就乱了。过去的社会,一些人享有特权,可以为所欲为,可以侵犯你的自由。改革就是要彻底消灭这种特权。一个有特权的社会,就是一个没有自由的社会。

  这就又说到平等了。什么是平等呢?每一个人的自由一样多,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自由比别人的自由多,这就是平等。我们不能要求平等就是大家收入一样,但每一个人的自由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约束是相同的,你不能做的事大家都是不能做的,你能够做的事大家都是能做的。因此,自由的另外一个定义,恰好不是为所欲为,而是每一个人约束自己不妨碍别人的自由,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特权的人来讲,你的自由就是以不妨碍别人的自由为限,你要约束自己。

  我们说什么是人权?说了半天,生存权、财产权、言论自由权等等,说到底就是没有特权。什么是人权?就是没有特权,也是我们现在要争取的一个前景。需要澄清一下的是,这里的特权是与身份相联系的特权,即把职务权利变成个人权利。消灭了这种特权的社会就是一个民主和法治的社会。

  作者简介

  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供职于天则经济研究所。

  1975年开始从事微观经济学研究,1979年提出择优分配原理。1984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赴美国任哈佛大学注册访问学者,1987年回国,1993年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任理事长。现任LEAD国际培训项目中国国家理事会成员兼核心组教授。主要作品:《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谁妨碍了我们致富》,《生活中的经济学―――对美国市场的考察》,《经济学的智慧》,《财富是如何创造的》,《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经济白话》,《感悟世界―――我的新经济观》,《需求社会致富之道》,《道德、救济、制度》,《我所认识的经济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mobile|The little black house|Shanghai WTO Net ( 沪ICP备10034107号-3 )

GMT+8, 2024-12-4 16: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