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全国首个关于现代服务业团体标准编制的指南性文件《上海现代服务业团体标准编制指南》正式发布。该团体标准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现代服务业标准创新发展中心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现代服务业评测中心等共同编制完成。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作为综合性枢纽型社会组织,目前拥有会员单位1230家,其中有184家行业协会或商会类社会组织,基本囊括本市服务业的各个行业。近年来,充分发挥跨界融合、异业联盟的独特优势,通过搭建平台、汇聚资源、提供服务、助推发展,实现服务要素的高效组合和协同创新,努力助推新兴服务业、高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的创新发展,为上海持续增强服务业能级、加快建立符合全球城市功能要求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作出贡献。
2019年7月30日,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编撰发布了国内首部聚焦汇集地方现代服务业标准的蓝皮书——《上海现代服务业标准(一)》,树立了地方枢纽型社会组织与国字号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国家服务业高质量战略,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在这本蓝皮书编辑过程中,联合会深切感到,除了现代服务业行业标准缺失、标准体系缺乏等问题外,在团体标准制定过程中,也存在没有标准和缺乏规范等问题。为此,联合会尝试编写了《上海现代服务业团体标准编制指南》,并将其收录在首本蓝皮书中予以公布。通过蓝皮书在会员单位和社会上的广泛传播,该指南文件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越发突出。为此,联合会经过两年多的意见征集和多次撰写修改,将《上海现代服务业团体标准编制指南》上升为联合会的团体标准,并在国家及地方团标平台公布。成为国内首个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团体标准而制定的团体标准。
《上海现代服务业团体标准编制指南》在推动现代服务业标准的培育和系统的构建,促进行业的行为规范以及发展方向,通过标准战略实现市场引领的作用,增加企业竞争力上,其影响将是持续的、深远的。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郑惠强指出,当今世界,标准已成为企业、行业、地区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和战略资源,产业标准制定的竞争更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焦点。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证明,服务标准化是实现服务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联合会具有跨界融合的鲜明特征和推动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独特条件。推进标准建设,是联合会的办会性质和优势所在,也是更多更好服务会员单位的实招和平台,更是联合会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的战略布局。联合会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跨行业跨领域的独特优势,协调各类市场主体开展团体标准化合作,共同研制发布满足市场需求的团体标准,以此推动不同领域、多个产业间的相互融通,扩大团体标准应用的覆盖范围,引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与持续发展。 发布会上,标创中心与上海临港集团、中国干细胞集团等十一个团体标准建设项目签约。项目涉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循环经济、金融科技、民生服务、人力资源等多个领域。与前海联合交易中心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共同围绕实体产业绿色供应链全生命周期应对双碳政策,实现减排绩效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低碳标准研究。此标准也是全国首个在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心贯彻双碳政策,推动低碳供应链的创新模式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