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WTO Forum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89|回复: 0

对讲机行业市场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3 11: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年市场好,让大家都有钱赚,其中连实力较弱的企业也能分到一杯羹,然而今天的对讲机企业境遇却已经大相径庭,众企业无不都面临着严峻甚至残酷的竞争状况,于是有些业界经营者开始抱怨市场疲软、需求不旺。
    那么销量怎么也上不去是不是真的是因为市场疲软了,其实不然,笔者以为之所以很多经营者大呼市场难做,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不太了解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造成的。如过多的企业参与同一产品竞争的必然结果,产品大同小异,在局部市场上出现了供大于求,而过多的企业参与同一产品竞争的原因是我们的企业没有市场细分的概念,即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细分、怎么走自己的路,更不了解市场细分之后应当根据企业的实力来选择与本企业实力匹配的“子市场”,每个企业都选择市场规模最大的“主流市场”,而没有考虑如果这个市场只能容纳3到5家企业生存,自己是不是其中的一个?为什么自己能成为垄断竞争者中的一员?从静态的角度看,企业选择主流市场没有错,因为这个“饼”最大,前景最好。但如果从动态的角度去看就有问题了,因为没有考虑竞争者的因素,结果必然处于被动状态,既谈不上什么产品差异战略,更没有竞争优势可言。
    于是有人试图通过打价格战来解决问题,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能刺激一下市场,但可以肯定地说这些方法最终都无济于事,因为战略错误是无法通过精明的战术来补偿的,不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去做,就必然付出代价。如果不改变这种思维模式,非要“一条道走到黑”,前景如何?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明白,即最后落入价格战的漩涡之中难以自拔。而价格战结果是消费者虽然得到了短期利益,殊不知大的损失在三四年后便接踵而来:维修找不到主,有的也算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只不过是“放大”了的小作坊,根本没有经营理念,甚至还自圆其说是用高质低价产品来走俏市场,真是可悲。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牺牲了利润强抢了市场,这种靠“量大”的策略不但让企业致命,最后还坑害百姓。长期下去,企业将臭名远扬。
    不可否认从微观上讲,对讲机产品确实存在产品过剩;但是另一方面,现在行业内还没有绝对领导性企业,细分产品还没有领导性品牌,我们可以列出市场上很多的产品出来,却很难列出几家具有绝对代表性的品牌来,大家都忙做大、做全、仿制快、降价多……哪个品种热销,几个月内多家企业竞相仿制上市,价格一路拼杀,非到无利可图方言罢休。而很多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却无人提供,所以从宏观上讲,中国对讲机业远没有进入“过剩经济”时代。
    所以所谓的市场疲软,其本质只是很多企业的经营者缺乏创新精神和竞争战略意识,以及推卸责任的集中表现。因此市场疲软症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因素占主导。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运作本身是要在一个大市场中进行搏杀的,而固有的几种营销模式一旦被大多数企业做精或是做烂了,如果没有尝试、突破、创新与企业营销新模式的结合,那么企业的市场、产品市场就易患“市场疲软症”。
    由于市场疲软症在很大意义上还取决于市场操作者是不是对企业抱有鲜明的立场、热爱的态度,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不是要在这个企业实现,企业命运与自身利益是不是息息相关等等。所以解决今天对讲机业“市场疲软”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进行综合性革命,同时在对外的攻城掠地中进行专业化运作,有针对性的营销。
    此外,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市场细分之后对选定的目标市场有比竞争对手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因为市场机会来自消费者对现有产品和服务的不满意。那种认为别人做能赚钱我也能赚钱的想法是违背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是有勇无谋的具体表现。一个企业要成功,只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因此行业的细分也必将折射出企业的定位越来越明晰。
    一言以蔽之: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企业。未来的对讲机企业要想有一番作为,有所成就,制胜的法宝一定离不开专业、专一和规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mobile|The little black house|Shanghai WTO Net ( 沪ICP备10034107号-3 )

GMT+8, 2025-2-24 17: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