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3月28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李超27日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发展外汇市场,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的能力。由于按照现在的机制,根据市场的变化,人民币具有自主向上或者向下浮动的空间和能力,因此,人民币汇率将不再有官方宣布的一次性调整,而是在现行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根据外汇市场供求和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自主浮动。
记者问:为实现贸易收支平衡,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已开始采用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市场开放、汇率浮动以及扩大进口等组合政策措施。请问,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展如何?今后是否还要进一步完善这项改革?
李超回答说:去年7月21日,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
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有了较大的灵活性。在即期市场上,人民币汇率不再固定不变,而是可以在每日0.3%的幅度内浮动。银行间人民币远期市场建立后,远期汇率没有波幅限制,完全由市场决定。2005年9月23日人民银行扩大了银行间市场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同时商业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汇价的波动幅度扩大至1%。2006年1月4日,又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了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改由15家中外资银行做市商报价产生,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汇改以来至2006年3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累积升值3.09%。8个月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贬有升,双向波动,弹性明显增强,反映了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体现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规律。特别是实行做市商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有了较大提高。
提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需要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增强市场决定汇率的力量。而中国的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想更好地适应浮动汇率,也需要外汇市场有足够的深度和丰富的交易产品。包括积极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完善外汇市场体系,逐步增加市场避险工具等等。
2005年8月2日,人民银行扩大了人民币对外币远期业务的主体和交易范围,放开了交易期限,允许银行自主定价,允许银行对客户开办外汇掉期业务。8月8日,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进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同时允许银行之间开展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交易。8月15日,正式建立了银行间人民币远期市场,目前已有64家中外资银行成为远期市场会员,其中外资银行50家,包括5家美资银行。
2006年1月4日,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后,OTC市场已成为中国外汇市场交易的主体,做市商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2月9日,中央银行推出人民币利率互换试点。3月1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达成协议,中国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可以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交易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汇率和利率产品。这些都为我国外汇市场与国际外汇市场进一步接轨创造了条件。
8个月来,在放宽外汇管制方面作了相当大的努力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大幅放宽了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保留现汇的比例限制,提高了居民个人购汇限额并简化了手续;放宽了企业资本项目下用汇限制,等等。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调整部分外汇管理政策,为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创造政策环境。
今后,我国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发展外汇市场,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的能力。由于按照现在的机制,根据市场的变化,人民币具有自主向上或者向下浮动的空间和能力,因此,人民币汇率将不再有官方宣布的一次性调整,而是在现行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根据外汇市场供求和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自主浮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