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WTO Forum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58|回复: 0

中国经济何以成为"避风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9 20: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相对较小

  ●金融体系相对独立成防火墙

  ●经济偏热中和危机连带影响

  ●全球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信心

  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了全球,影响深度和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形成此次金融危机的成因,可以归结为“金融创新扩张”经济发展模式的崩溃。通俗地说,“金融创新扩张”具有“传销模式”的特征。所谓“传销模式”,就是设计一个宣称能够获得高收益的投资,吸引大量投资者购入,而后用后期投资者的资金支付前期投资者的高收益,循环往复,直至后续资金难以为继、或投资者信心不再之时,整个系统迅速崩溃。

  从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金融创新扩张模式”的发展后果来看,应给中国经济以下警示:一、金融规模超过实体经济所需规模后,对经济体系没有正面意义,不可能提高资本流动效率,也不可能提高资本收益,只会加剧整个经济体系的风险。各个层面的债务(政府债务、企业债务、消费者债务、金融机构债务)应限定在理性范围。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应保持金融体系的独立性,金融全球化应限于金融基本职能方面。金融投资活动的全球化,只能使先行国家“创造”金融衍生品图利后进国家的图谋得逞。如同传销过程中的少数上家获得巨大利益,而众多的下家则被套牢的状况。国家层面的“传销”图利模式,也不得不防。要与坚持金融过度扩张的金融体系相隔离,不参与其相关金融投资活动,也不相信其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三、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回归到基本职能。银行自身也进行投资活动的话,必然导致金融资产过度扩张、金融资产“收益”不当提高,实质是对实体经济收益、未来经济收益的无形侵蚀。

  此次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无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和冲击。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所受影响相对较小,成为“避风港”。一是由于中国金融体系与国际金融体系相对独立,成为一道“防火墙”,且金融资产规模与实体经济规模的比例,远比金融发达国家低得多;二是中国经济增长当时正处于偏热状态,此时遭遇金融危机的连带影响,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中和作用,一方面使过热状态消失,同时也使之避免了金融危机雪上加霜式的影响;三是中国经济当时正处于通货膨胀状态,与全球金融资产过度膨胀而导致的美元过度投放、与石油等资源的过度炒作有直接的联系,当金融泡沫破灭后,这些因素自然消失,使得中国经济的价格水平回归合理状态;四是饱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全球经济体对受冲击相对较小的中国经济增长有较大信心。

  此次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主要影响在于可能导致出口的负增长、投资增长的放缓以及外汇资产的贬值或损失。由于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0%,无疑最大影响就在于出口方面。一方面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乃至衰退,导致出口需求的大幅减少;另一方面是国内经济体也没有出口意愿,出口换来的外汇,既缺乏投资出路,还要承担汇率贬值或外汇金融资产贬值的风险。所以,中国经济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手段只能是扩大内需。一是消费市场的内需扩大,要用财政手段支持和扩大居民消费;二是要让实体经济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而加速发展,可通过减税、减息、有效融资等方式来实现。对于金融也不要因噎废食,应围绕实体经济更有效率地满足资金需求而进行金融创新;三是政府应加大基础建设投资,促进需求与就业。但对于预期生产能力过剩的产业投资应谨慎;四是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的落实,围绕农村土地流转等形成一种活跃经济的新途径,与之相关联的农村金融活动可望得到大力发展,但应及时引导和规范。

  (作者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mobile|The little black house|Shanghai WTO Net ( 沪ICP备10034107号-3 )

GMT+8, 2024-12-4 16: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