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外界盛传中国将在2016年前建造3艘航母。无论这个消息是真是假,从各方面的情况看,我国的航母计划无疑正在进行中。自海军第一任司令员肖劲光大将起,中国海军人的航母梦已经有超过半个世纪了。梦将圆,中国人应该把目光放得更远。
航母是一个强国的象征。在我国陆地压力缓解之后,一支蓝水海军就成为了中国人魂牵梦萦的东西。而航母恰恰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蓝水海军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次又一次,祖国因缺少足够的远洋力量而蒙受耻辱。中国人,应该把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需要和平,但绝不是别人施舍的和平!
顺着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向世界能源中心的中东地区前进,南海就成为了中国海洋运输必经的第一站。南海是我国最深也是最大的海。南海地区渔业及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具备极高的经济价值。除了经济价值以外,南海西接印度洋,东邻太平洋的地理位置也极具战略价值。我国的海洋战略,特别是航母编队的使用都离不开南海。
对于中国海军来说,不可能无视第一岛链的存在。从军事意义上打破第一岛链不难,难的是从地缘政治上打破第一岛链。打破第一岛链的地缘政治阻碍有两个方法,一是台湾,二是琉球。二者得其一,第一岛链也就基本丧失了地缘政治上的意义。考虑到琉球地位的特殊性,一旦我国有力量解决琉球问题,那么台湾问题应该已经顺利解决或者如探囊取物一般简单。因此,我国海军从地缘政治角度上突破第一岛链的标志应该是台湾问题的顺利解决。
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放弃武力的基调之下,台湾问题的解决并非旦夕之功。台湾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还是一个国家战略的问题。何时以何种手段解决台湾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台湾问题解决的时间底线则应该是中国海军大举进入第一岛链与第二岛链水域并冲击第二岛链的时候。此时,如果台湾问题仍然无法以和平方式解决,那么武力将不得不成为最后的手段。
在中国海军的力量不足以消化第一与第二岛链之间的空间并与美国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力量相抗衡之前,即便解决了台湾问题也不能给我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海权愿望带来太多的正面效益。在中美力量不对称的情况下,海军盲目放弃来自陆地的支持是不理智的。通过空间追求的不对称来平衡力量的不对称是必要的。在现实的力量的巨大差距面前,困守第一岛链附近仍然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海军所难以摆脱的状况。从战略角度来看,这一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要求并不急迫,我国仍然可以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以和平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避免中华民族内部的流血。
暂时不大举越过第一岛链并不意味着放弃海洋力量的发展。不大力加强海洋力量的建设,中国海军将永远没有大举进军第二岛链的那一天。新的问题是,中国的海洋力量如何部署。特别是当中国的海洋力量以比较大的幅度增长的时候,我们的海洋力量究竟应该向哪个方向部署才最为符合国家战略的要求呢?
中国周边国家,大多对于中国海洋力量的增长抱有敌意,区别仅在于多少。国家力量的增长,尤其是军事力量的增长,必然引起整体亲和力的下降。亲和力的下降也有临界点。当一国的军事实力与另一国形成绝对差距之后,军事力量的继续上升对于亲和力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同期经济联系的加深完全可以抵消甚至超过亲和力下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南海周边地区的国家实力相对来说比较弱,也就比较容易突破临界点。
渤海、黄海、东海地区海洋力量的增加影响最大的无疑将是日本。中日之间存在着东海和钓鱼岛争端。中日之间又是世仇。现实海洋利益的冲突与历史恩怨交织在一起无疑会让日本对于中国海洋力量的发展极为敏感。虽然中国将海洋力量增长的主要方向放在南海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日本宣扬中国海洋威胁论借机发展自己海洋力量的问题,但至少此举可以最大限度地削弱日本持有借口的渲染力。
在限制日本军事力量发展的问题上,中国和美国是有默契的。美国的确希望借助日本的力量来遏制中国,但这种借力是有限度的。一个中国的存在已经大大削弱了美国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控制力,如果再出现一个军事力量强大的日本,那无疑是美国在东亚地区权力的终结。中国海洋力量的快速增长并不发生于直接针对日本的海域显然是美国继续有力压制日本军事力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
无论是渤海、黄海还是东海海域,其空间都相当有限。在这三个海区内,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完全可以照顾到制空权的争夺。缺乏足够的战略纵深,此三个海区不利于航母机动,也没有必然需要航母完成的任务。我国对于东海及钓鱼岛争端的基本判断是时间有利于我。基于这一判断,短期内,我国不大可能主动挑起在东海方向的战争。一定数量的中型舰艇完全可以保证东海方向与日本海军(写海上自卫队麻烦,也没必要帮它遮掩)的对抗中不居于下风。没有一场战争,钓鱼岛问题难以解决。没有必要徒逞口舌之快而意图获得东海方向的压倒性优势。最大限度地配合美国压制日本军事力量发展的意图才最有利于我国及早解决钓鱼岛问题。
日本这个国家我们也不能以常理来看待。历史上,它曾经多次不宣而战地发动战争。虽然我国现在拥有着比日本雄厚得多的战争实力,但是仍然要防备日本类似二战偷袭美国珍珠港似的通过不宣而战获得战争初期的主动权。渤海、黄海和东海三大海区都处于日本陆基飞机的打击范围之内,适当地部署一定的军事力量而将主力部署在更为安全的海域显然符合纵深部署的要求,能够加强我国海军的抗风险能力。
海军主力部署于南海地区会让我国海军的使用更具灵活性。一旦在对日斗争中需要使用直接的军事手段,我海军可以选择过台湾海峡进入东海从正面威胁日本或者出巴士海峡从侧面威胁日本以及两面夹击三种方案。大大增加了对日军事斗争的可选择方案,也加大了日本方面应对的难度。由此可以看到,将海军主力部署于南海地区不会影响到对日军事行动,甚至一定程度上还能带来正面效益。
南海海区与美国部署于横须贺的第七舰队有相当距离,同时更远离美国部署于巴林地区的第五舰队。可以认为这一海区是美国力量的薄弱海区。将南海海区作为我国海军力量增长的主要区域也可以避免过早地与美国海军的直接碰撞。在今天这个网络舆论高度发达的时代,美国要打击中国人民的士气,影响中国国内的安定,就可以通过外部矛盾向内传递的方法。在第一岛链之外,我国缺乏陆地力量的支援,且又是公海区域,起步中的海军很可能会在这一方向吃亏。南海海区周边美国力量薄弱,对于美国方面可能的挑衅,我海军都将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反应。南海海区某些岛屿已经拥有或者具备修建机场所需要的基础条件,通过技术手段可以使之与我国在海南岛的机场发挥一个整体性的作用,巩固我国在南海海区的军事、政治斗争基础。缺乏必要的基地掩护恰恰是我海军前出太平洋地区的劣势。扬长避短可以比较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在我海军发展的中前期进行合理的保护,同时不至于让我海军限制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带状海域,成为一支尴尬的存在舰队。
在东海方向,日本方面在资源上暂时没有什么动作,反而是在南海方向,各周边国家打井钻油。南海问题的解决或许也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但相比于东海钓鱼岛方向,一支强大的舰队显然可以更为有效地加速问题的妥善解决。以军事存在为基础,将南海地区的争端通过和平手段逐步解决是有可能的。
东南亚地区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我国未来的利益集团中,也应该有东南亚国家的位置。这一人口规模比较庞大,制造业有一定基础的区域非常适合作为中国产业升级后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方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海洋力量与美国的差距都将继续存在。通过地缘上的优势地位,保证产业链转移后仍然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控制对于我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南海海区以较快速度增加我国的海军力量是有助于这一进程加速到来的。这是中国展现自我实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亲和力下降的同时,通过威慑力的增加来改善国家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让东南亚国家尽早接受中国在该地区绝对军事优势的状况可以加快后续步骤的到来。
也许东南亚国家在当前一个阶段都是属于骑墙派。可那是因为中国在该地区的力量存在还不够,同时在经济利益上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还不够深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状况必然会发生改变。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不低头的,恐怕是少之又少了。中国并不是以绝对实力去侵略或者凌辱这些国家。实际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主要矛盾恐怕就是南沙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在中国实力快速增长的背景之下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东南亚国家很难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非把这一问题推上战场。而经济利益的诱惑又是难以避免的。从地缘上考虑,日益发展的中国给东南亚地区所带来的实际经济利益要远远高过美国所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
印度是我国在地缘政治上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国家。或许可预见的未来印度并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左右世界的国家。不过印度必然是世界上的一个重要大国。印度有自己的野心,这是作为一个大国的必然。印度对于将自身海洋影响力向东方扩展有着相当的兴趣。这一问题上,是两国中合作中必然的竞争。我们不能期望印度自己来限制自身海军的活动空间,只能用实力说服印度。通过南海地区的强大军事存在,会让印度接受中国海军在南海的绝对优势这一地位。同时,潜在来说,中国在南海地区的优势军事存在不盲目进入印度洋海区就会被印度视为对于他的一种让利,也是一种善意的表态。这与中国海军无力进入印度洋海区是有本质区别的。对于中印关系的长远合作看来,这一让利是更大程度上合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对于印度的一种潜在威慑手段。
在我国整体海洋力量还不足以进入第一岛链之外的区域之前,潜艇将是我国海军实现大洋存在的最有效手段。相对于日美在北面的强大反潜侦测网,南面的菲律宾等国显然要弱小得多,同时在敌意上也??要少的多。因而这一方向是我国潜艇进入太平洋的最佳隐蔽路线。在一二岛链之间水域的水下力量存在,对于美国海军来说未必不是一种潜在威慑手段,至少也能让美国海军在突发事件的反应上必须多考虑一种因素。
从我国的西太平洋海洋战略顺利实施的角度上来看,在我国海军拥有3-4个航母战斗群的时候在西太平洋方向进行突破是比较理想的时机。毕竟,在突破地缘政治阻碍之后,我国需要一定时间将这种地缘政治因素的优势发挥出来,对我国新获得的优良的前出基地进行改扩建,以在未来可能的军事政治斗争中发挥足够的效能。同时要注意到,我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稳定台湾地区的民心。这对于复杂的军事斗争显得尤其重要。考虑到我国工业技术水平以及经验上与美国方面的差距和美国对中国军力增长的反应,3-4个航母战斗群相对于美国海军来说仍然居于绝对劣势,甚至相对于太平洋海区的美国海军都大大不如。这种力量对比可以很大程度减轻美国对于中国的敌视程度。可是相对于日本的力量,笔者相信此时我国已经可以比较轻松地解决了。考虑到这一时期应该是在本世纪初前二十年机遇期结束前后,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应当都足够应付与日本的局部或者全面战争。同时,我国的军事力量也应该能够保证我国本土在战争中不会受到大的影响。解决东海和钓鱼岛问题就在此时。台湾问题最为理想的也是在此一时期解决。
我国的第一代航母的发展不会很成熟,战争的检验从军事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并不是坏事。我国不会去为检验军事技术而特意发动一场战争,但如果正好有一场战争来检验军事技术却并不是一件坏事。中国军事力量的持续上升也会让美国对于日本的军事限制慢慢被日本挣脱,我国应该赶在日本挣脱束缚之前解决东海和钓鱼岛问题,以避免这个问题被继续拖延下去。
中国要想实现西太平洋海区对美国的和平权力交接,就应该使这一进程发生得更为平缓,尽量减少美国人的不适应感。慢慢加强我国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的军事存在是一个可能的方法。从频率和数量的缓慢但坚定的增加上让美国接受我国海洋力量在西太平洋地区崛起的这一实力。这样,想必不会超越美国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我国准备冲击第二岛链的时候,南海海区的意义将更为突出。虽然军事斗争的焦点此时应该是西太平洋第一和第二岛链之间。可是斗争就得有进有退,毕竟不是准备毕其功于一役。我国海军很可能在冲突中被当成冲突升级为战争时候的有限战争目标。笔者在很多文章中一再强调,美国人的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同时保全自己。与中国同归于尽不会成为美国的选择。中国也应当在国家崛起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此一不对称。然而,如果我国碰到问题就直接退回到东海海区,显然对于国民士气是一个极大的打击。那么,通过巴士海峡进入南海海区就成为了一个合适的选择。南海海区非常广褒,也是我海军的一个主要活动海区,有着非常宽广的战略纵深。台湾岛同样也是一个合适的基地。美国海军如果尾随我海军,显然就将面临着台湾岛陆基支援的威胁。我海军舰队在穿过巴士海峡之后也不需要直接返回基地,而可以继续向南游弋。这一选择至少在政治上不会失多少分。相信美国海军并没有勇气轻易地穿越巴士海峡。即便美国海军真的敢于穿越巴士海峡,此时中国海军也没有任何必要畏惧。通过永兴岛和太平岛以及台湾岛这三大支点,我海军完全可以在南海海区的任何水域直面美国海军。
从南海过巴士海峡进入菲律宾海将直接进入第一与第二岛链之间的中心水域,这比从东海方向进入一二岛链之间的中心水域要更为便捷,不需要在进入大洋后南下到中心水域。此一选择的覆盖水域和航行方向也更为多变,有利于我国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决定后续步骤的实施。这一选择的另一个重要利好因素就是剥离了日本,削弱了美国围堵中国战略中日本的价值。
美国在第二岛链上真正意义的战略支点是关岛。北面的小笠原群岛和硫磺列岛等都是日本的,于我国突破第二岛链的必要压制任务来看是联系不大的。中国要真正意义上突破第二岛链,最需要压制的就是以关岛为中心的美国基地群。从距离上看,显然南海方向前出要短的多。这对于军事斗争的分秒必争来看,也是有相当必要的。这一优势,无论我国是否能够拿到琉球群岛的控制权都是没有影响的。琉球群岛的主要意义还在于对日本的打压和迂回的快速性,从对美斗争的角度多一条通道。由于琉球群岛问题本身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也不能将这种可能当成一种非常容易实现的状况。
需要认清的是,压制日本的发展不等于把军事力量堆积在日本门口。巨大的压力只能让日本倾注更多的力量发展军事。在和平年代,日本的经济水平是能够支撑一支大规模的海军力量的是。和前面笔者提到的一样,借助美国压制日本仍然是有可能的。有日本这样一个据点在,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意图的实现才有基础。日本失控虽然会给中国带来一定的麻烦,然而更大的问题则是美国自身。日本彻底摆脱美国控制之日也就是美国在东亚地区利益丢失的时候。那时候,西太平洋海权于美国来说,反而变成一种鸡肋了。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相信会有清醒的认识,倒不至于舍本逐末。美国需要在必要的时候制止日本的冲动行为。因为从中日长远较量来看,保持一个哪怕经济实力强大的日本仍然可以在东亚地区给予中国相当的牵制。中日之间的不信任感是长期的。只要日本的经济仍然能够和中国竞争,这一点就不存在疑问,中国也没有任何可能使用利益拉拢日本。反而是一个军国主义的日本会让中国具有一役定东亚的可能性。发生这种情况,中国可以实现将东亚地区长期的较量压缩,更容易抽出精力着眼于世界其它地区。
从遏制中国的角度上来看,哪怕不能永久性地遏制中国,为美国争取到战略调整的时间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局面。这也就要求美国保持对于日本的控制。前面笔者提到了中国解决东海钓鱼岛问题的时机也正是基于美国对于日本控制的要求。日本在战场上敌不过中国的话,就需要美国的调解,美国可以乘机以日本的拯救者身份加强对日本的控制。这一点,于中美两国来说都是可以接受。这也是中美竞争中有合作的地方,即中国需要美国看住日本,美国需要中国把日本压向自己的怀抱。日本,不过是中美战略中的一粒棋子,属于双方利益的一个重要缓冲地带。
美国的海洋战略是全球性的。可以想象,美国不可能在非战争状态下将其全部的海洋力量拿来针对我国。这就决定了中国冲击西太平洋地区海权的时候比之美国海军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将有限的力量发挥到最大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中国自身是多极化不可分割组成部分,多极化也将有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身的影响力。中国应该为全球化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行为也将奠定多极化后中国的国际地位。
多极化需要削弱美国对于世界的控制。中国可以使用自己的力量牵制美国的军事存在。美国对于印度洋海区是相当敏感的。在与苏联的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投入注意力最多的区域就是中东地区。美国不会也不敢忽视中东这样一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中心。将第五舰队部署在巴林就是美国中东政策的最好诠释。如果中国海军能够有效进入印度洋,那不仅仅会让美国对于中国海上生命线的封锁没有把握,就连美国自己与中东地区的联系都可能受到威胁。哪怕仅仅是中国潜艇进入印度洋地区,也将让美国日夜不安。通过一定手段使得我国海军,特别是潜艇首先具备进入印度洋海区的能力就是一个非常应该走的步骤。
当前,美国和新加坡的关系比较紧密,在新加坡还有美国的樟宜海军基地。未来,不排除美国将新加坡作为自身一个长期的基地使用的可能性。这对于中国海洋力量进入印度洋海区无疑是一种相当大的威胁。特别是潜艇力量,在空中力量的绞杀之下,在狭小的水道之内,几乎没有任何还手的余地。即便是水面舰艇战时进出马六甲海峡,同样面临着相当困难。美国通过沉油轮等手段甚至可以让马六甲海峡长期封闭。绕道巽他海峡在和平年代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战争状态下马来半岛与加里曼丹岛之间的狭窄水道美国完全可以以新加坡基地陆基飞机辅助下的海洋力量实现封锁。这一区域已经脱离了太平岛机场的有效掩护范围了,于我海军作战和政治斗争都极为不利。更往东一些的通道差不多就要到澳大利亚水域,显然无论从效率上和安全性上都是不高的。
新加坡作为美国重点培养的一个关键性战略要地,想要在比较短的一个时间段内通过经济手段来拉拢几乎不现实。新加坡大部分人口是华人,由于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对于我国影响力的提升也比较敏感。现有地缘政治状况下,不拿下新加坡,马六甲之路显然是很难走通的。我国当然不应该坐视这种状况发生。
笔者在半个月之前曾经写了一篇题为《中国280亿美元玩政治游戏》的文章,提出在适当的时机开凿克拉克运河的方案。克拉克运河开凿所能带来的经济收益远远不止于280亿美元。克拉克运河的开凿所能够带来的地缘政治价值更是难以估量,其意义绝对不下于巴拿马运河的开凿之于美国。
泰国处于什么位置?东南亚而不是北美。如果我国未来连在泰国抵御住美国影响力的信心都没有,何谈国家复兴。开凿克拉克运河对于泰国所能带来的长远经济利益是难以估量的,泰国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当然,对于泰国来说,克拉克运河的开凿同样将带来巨大的地缘政治利益。泰国将取代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地区地缘政治中心的地位,从而成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战略的核心国家。从中国的发展趋势看来,泰国不仅仅是没有理由,更没有力量拒绝这一进程。即便中国提出获得基地的要求某种意义上也是合理的。中国花费大量的资金所获得战略水道当然应该保持有效的控制。此时,中国对于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同时是也是军事上的。无论陆军或者海军,中国都将有充分的能力影响到泰国。
通过在泰国获得的基地,陆基飞机完全可以掩护到泰国湾内的水域。出泰国湾,则进入了在太平岛掩护下的南海海域。南海连同泰国湾,毫无疑问地将成为中国海军的乐园。克拉克运河将是中国海军特别是中国潜艇部队进入印度洋的最好通道。在一??战的技术条件下,德国所开凿的基尔运河显然是不能与克拉克运河相提并论的。基尔运河至多仅仅是让英国海军不得不在一个相对比较广褒的水域来拦截德国海军,并没有解决德国在海洋竞争方面于英国的地缘政治劣势。克拉克运河则完全不一样。通过陆地获得缅甸泰国等国机场的使用权,完全可以打开一条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深处的坦途。
笔者并不主张中国海军过早地大规模进入印度洋海区。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将决定中国未来有多少力量可以投入在其他战略方向。印度也是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印度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国家,对于海权的诉求是一种正常的要求。我们在印度洋海区的主要对手仍然是美国海军。在克拉克运河开凿之后,必然会引起美国和印度的警惕。无论是美国还是印度,都会做出反应。无论是谁做出反应,双方又会互相刺激。这样,印度对于美国的海洋牵制也将加大,无疑会让美国的全球战略力量链绷得更紧。
中国海军在无事的情况下不大规模进入印度洋地区,印度就不至于将中国的行动视为敌意。要看到,无论走马六甲线还是走克拉克运河线,都将直面尼科巴群岛和安达曼群岛。因此,印度在印度洋地区对于中国是有地缘政治优势的,盲目进入是要付出比印度大得多的经济和军事代价的,并还将最终上升到地缘政治领域。太平洋地区还应该是我海军照顾的重点区域。海军主要任务是保留必要时候进入印度洋海区保卫我海上航线甚至打击对手航线的能力。因此,将海洋力量的主力集中于南海区域仍然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对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上升,南海海区将变得更为安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地位也将更为巩固。
美国海军的使命是保卫其全球霸权,而中国海军的使命是削弱并打破美国海军的全球霸权。双方的目标是不对称的。在不对称的目标之下,中国海军只需要具有美国海军一半的力量就足够让美国的全球霸权被压倒。美国还需要大西洋,还需要地中海。欧洲、俄罗斯等等,都可能成为压弯美国全球霸权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说开凿克拉克运河是彻底击碎美国霸权的最后重拳,那么在南海首先将中国海军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远洋作战力量就是将拳头攥紧准备出拳的那个阶段。作为最容易发挥海洋内线优势的南海海区,其当之无愧为中国海军的澡盆。
在郑和下西洋六百多年后,踏着郑和的足迹,中国海军将成为中国复兴道路的坚实支柱。当我们的舰队有一天能够很平常地游弋于当年郑和曾经到达过的地方,相信中国已经恢复了昔日的辉煌。在此之前,我国海军的积极防御战略是基于攻势防御的指导方针制订的,而南海则必然是实践此一海洋军事战略的最佳海域。170与171绝对不是结束,而仅仅是中国海军辉煌征程的开端!中国航母编队,将在南海实现其最大的价值。相信走向明天的中国海军将给国人一个满意答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