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WTO Forum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54|回复: 0

对抗或是合作?—中国与日本关系未来十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6 02: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日本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安培访问中国所带来的短促的蜜月氛围在一点点的消退。不同于小泉的是,安培是一个内敛但却执意的人。去年十月访问中国所走的模糊路线似乎在日本的国内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响应。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二战后未对历史做出检讨的日本民族性格取向,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了“右”的倾向。如何放任这一种走势,那么六十年后的的今天,日本与亚洲国家将不得不再次走到对立面。这与亚洲地区的和平与长远战略利益是不相符的。

那么中国与日本关系在今后十年的走向就特别令人观注,中日走向对抗无疑是不符合中国长远战略利益的,中国对日本的克制也正是缘于就一点。东亚地区的不稳定性,缘于二战后的遗留的日本的正常化和朝鲜半岛问题。东北亚经济发展问题,中日韩能源冲突问题等都是东北亚地区和平的复杂性增加。做为本地区重要的国家,中国的日本的取舍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下面我们就深层次的剖析一下未来十年中,中国与日本合作和利与弊。

第一点, 历史问题应不应该是中日关系冲突的重点?

小泉的执政期间的六次参拜深深的刺激了中国人的感情,让中国重新记住了六十年前那一幕幕的悲惨镜头。和平来之不易,发展权不容置疑。以小泉纯一郎,石原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右翼能把持日本政坛这么多年,在反映了日本社会的集体“右”倾走向同时,也让中国认识到一个对历史问题还没有进行深刻反醒的民族是非常危险的。

历史教科书问题,日本国内越来越强的民族主义倾向等,召致亚洲国家对日本存在怀疑是正常的。正是在这一种情况下,日本一再的否认侵略历史,而且对亚洲受害国家民间的索赔漠然置之,这对一个民主与文明自称的国家是莫大的讽刺。面对日本的不反醒,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时刻“提醒”日本不要忘记自己的罪恶昭彰地历史,是防止日本再次走向军国主义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地区未来安全的负责。

问题在于,日本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对历史的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日本民族的“共识”,这才是极其危险的信号。当日本正个民族“右”转,极力地否认这段历史,包括参拜甲级战犯等活动,使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极端走向更加强烈的同时,也刺激了亚洲其它国家对日本的仇恨。那么,在亚洲地区因为历史问题所造成的在新的一代思维中的对立,是对亚洲地区未来和平的最大威胁。比如对中国反日情绪调查中发现,在七八十年代出生年轻一代中,对日本基本上没有什么好感。在资讯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日本将其归结为中国等国家的“仇日”教育,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相反,在韩国有人切指仇日的情况下,中国显然是在压制民间对日本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也显示了中国对中日未来冲突的担忧。与韩国的民粹主义不同,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更多的显然是出与公正与道义的立场。如果说日本在历史问题上依然不能正确对待的话,那么历史问题就是日本永远背在背上的一个包袱。因为日本必然要犯更多的错来掩饰原来的错误。同时,种植在新一代心中的仇恨也就不能化解,这种积聚总会在一定的时候发泄出来,极有可能造成未来的冲突。

所以,在中日关系甚或亚洲与日本的关系上,日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安培十月访问中国后,中日两国历史学家同意联手研究历史问题,向中日两国特别是日本主流意识客观的展现那一段历史,是对未来的负责。

同样,中国国内各种以盲目对日友好而删减有有关日本侵华战争的文章,非但无助于中日间的友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中国国内民族主义者的反感情绪。基于对未来的负责,中国能不能真实全面客观正确的向新生代进行历史问题教育,也关系到中国新生代的历史观。否则,中国新生代走向极端民族主义也不是没有可能。

第二点, 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依存还是零和游戏?

在日本国内,有一种观点非常有市场,那就是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扶持就是对日本的冲击。其实细细分析研究一下中日两国的情况,这完全是一种肤浅的认识。日本的经济腾飞源于电子消费产品,汽车工业与船舶工业,工程设备等快速发展。日本经济上的腾飞,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国内市场对日本的开放,中国的低价原材料向日本的进口。也正是在这一种模式的支持下,日本这个对进出口贸易加工来获取利润的国家才得以快速发展。

而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扩散,工业制成品、半成品,以至于高科技产品向日本的出口已走向正常。即使在这一种情况下,日本相对于中国来讲,其技术的保有量还是大大的领先于中国的,中国与日本的经济互补性还是非常大。问题在于,日本对技术的保守,对中国投资的保守。

从上个世纪的改革开放来看,日本在华的投资规模和技术转让水平是让人失望的。相反,海外华人,欧洲与美国对中国的技术输出和投资规模,应该让日本这个中国的邻居感觉到脸红。不客气的说,说在对待中国崛起的态度上,日本完全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日本把中国当做了一个残次品的销售市场,能源的掠夺国,技术的封锁对手,也正是由于这一种原因,日本的产品与市场在中国的萎缩是极其自然的事情。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与日本和合作应该是造就造就亚洲大陆特别是东北走向繁荣市场的重要一环。而现在由于日本的原因,这个包括东北亚经济圈在内的远大计划仍然掩盖在政治的冰天雪地下。

日本应该看到,中国和日本两个庞大的市场,只会刺激两国的经济合作规模,造就一个与北美和欧洲匹敌的工业化市场。日本应该学会如何在中国的发展与崛起中找到自己配角的位置,而不是一味的否认和敌对中国的发展。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国崛起为亚洲中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为除了日本以外,东南亚地区、南亚地区、中亚地区和俄罗斯都是中国发展的方向和资本。相反,以外向型为主的日本经济,在06年以来最明显的感觉到了能源与成本的压力。类同于中国南方的“血汗工厂”,如果说日本在技术上渐趋失去领先,日本沦为“血汗工厂”也就是一个时间问题了,日本的电器产品领域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那么,在经济的发展上,中国与日本的分工与合作是共赢的基础。而日本对中国的开放是取得中国的信任的前提条件,这也取决于日本对中国的技术开放程度。

第三条,中日东海领海问题是否会引发战争?

在未来十年内,中国与日本在东海区域与钓鱼岛屿及更远的台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日本的军事力量发展本身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但现在这种力量的发展,已经为周边国家视为对地区安全最大的威胁。中国与日本在领海问题的冲突不是短时间内就会有结果的。中国政府克制了军事上的行动,但民间与政治上的斗争却没有停止过。

从任何角度来讲,中国政府也不可能在领海问题有所退让。这不但是一个民族感情的问题,更是关系到中日未来关系走向的问题。中国政府与日本就东海问题的谈判力图将东海打造成“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几次谈判下来,分歧还是严重的,特别是日本以“立法”形式要在东海采油后,中国与日本冲突的可能性在增大,“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在现在看来现想与现实还是有距离的。

中国致力于走向蓝水的“新海军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日本“九•十”舰队在东亚以至于南中国海地区的影响力。虽然在目前来看,日本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稳固了日本的防线,两国联合海军在这一地区占有绝对优势。问题在于,单纯的中日地区冲突,美国能介入多深?潜在的地区大国中国和印度的海军力量的增长,不但在渐趋改变东亚地区的原有格局,同时使日本介入南中国海和马六甲海峡维护其“千里海上生命线“的努力变得遥远而不可及。

在这一种格局下,日本扩军能为自己带来安全吗?相反,日本快速对自己军力的扩充,非但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反倒让亚洲国家陷入对日本的戒备中,导致亚洲地区的军备竞赛。韩国与日本的“独岛之争”、朝鲜铤而走险的“核爆”,都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但却加剧了地区的不稳定性。

回头我们再次看一下中日之争,虽然日本制定了《西南有事法案》,但真的与中国在这一海域发生冲突,却都是得不偿失。一则岛屿的争夺战不是一战就能定乾坤。二则东亚至少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都是冲突不断的局面。这样的情况下,相互国家间的信任荡然无存,地区的经济与安定都将受到极大的挑战。小的冲突会对各国民族主义情绪起一个挑动作用,大的冲突正好符合了美国在这一地区“分而制之”的长远战略。

日本的军事化走向,会拖滞中国的发展,但不会影响到中国最终的走向。只有看清楚这一点,日本摒弃冷战思维,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与中美保持相应的距离,积极参与地区地区安全构架,才最符合中日之间的根本利益。相反,与中国的冲突只能使日本走向边缘化,论持久战的观点是正确的,时间在中国一叨?侨毡疽槐?
单纯的军事技术对抗,中国与日本各有所长,日本在东海的强硬是有强大的海空优势做后盾的,但随着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歼十入役,美日不得不调F-22等平衡歼十所带来的冲击波。随着中国在三代机上的突破,东海海域的天空将发生变化,而且这只是一个开始,谁也不能保证中国不会迅速的突破战机代性上的差距。所以在战略上看,技术兵器的冲击波也影响到了战略的抉择。

综上所述,中日在东海的潜在冲突和小规模摩擦是肯定有的,但发展到大规模对抗双方都有制约。更深的取决于中国和日本潜意识里战争的冲动。

第四,日本应该离中国近,还是应该离美国更近?

地缘战略上,日本处在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包围之中;政治上,日本尚处于二战后美国的托管之下;军事上,日本不得不借助美国的庇护;经济上,日本还得依靠美国、欧洲与中国的庞大市场。日本自从“广场协定”之后,经济上的“南进”受到了东南亚金融风暴的惨重打击。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在能源价格上涨的今天比任何时候都强。这些都是影响日本取舍的重要方面。

出于利益与战略的考虑,日本对美国的依赖性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变化。虽然中国对日本的直线距离更近一点,但除了传统的文化影响外,中国对日本在其它??提??先想到的是找一个强者做自己的保护伞,所以其向美国的倾向也是正常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国的态度对日本国内的影响力看出来,与中国友好和平相处的声音总是被淹没在了对中国的指责之中。日本不能客观地对待中国的崛起,除了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日本现阶段远没有美国的影响力大。

但是长远的看,日本要成为正常国家,要树自己的大国地位,则根本不可能忽视中国的存在。日本与德印巴的“入常”之旅,就是中国给画上的句号,想想当初逼中国在“入常”问题上就范的幼稚举动,日本的政治家应该感觉到羞愧。日本在政治上离美国越近,其选择的余地就越小,也就越会被其它国家所孤立。

安培访问欧洲期间,重提“入常”与谋求共同“遏制”中国,是极其可笑的。日本与欧共体对中国的“遏制”,只有可能在市场上,技术上的封杀只是暂时的,一旦中国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例如歼十等),那不管欧洲还是日本,都将在中国的眼中失去价值!在这一点上,俄罗斯就是最好的例子。另外从战略上讲,多个国家组成的“遏制联盟”就如一条链子,总有最薄弱环节被突破,这种“一点上的失守”就会导致整个链条的崩溃。张仪和“连横”也正是如此破了苏秦的“合纵”,日本走这条路只能说明其政治上的短视。

近日日本国家有一种观点力促“中日联盟”,出现一种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是一种好的现象,希望并不等于现实。日本所要做的是切切实实对自己的对外政策和选择做出反省,看看自己是要做“亚洲的英国”还是“亚洲的日本”。这个关系到日本的未来。

第五点,中国将如何定位与日本的关系?

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确认正确的方向,那么在未来十年或者说更长的时间内,中国将如何定位与日本的关系,将是保证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维护地区和平的重要保障。

首先,对于历史问题中国应该要求日本做出实质性的认识,确立正确与客观的历史观。只要日本一天没做到这一点,中国就不能放弃在历史问题上对日本的谴责。必须认识到,只有对历史负责,才能对未来负责。对历史问题认识不应该是中国的包袱,而是中国走向成熟的桥梁。

其次在经济上不能拒绝与日本的合作。这一种合作不应该是盲目性的,而是有选择性的合作。合作的目的是提高中国技术水平的发展,是资金和技术的利用,而不是单纯产品的引进。这种全方位多选择的技术引进,才能迫使日本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相反,如果拒绝日本进入中国,则间接地把日本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同时自己也失去了一个庞大的市场。中国要做的就是用中国的产品在日本市场上替代日本的产品,这样远远比抵制日货所带来的收益高百倍不止。

再次在军事上中国必须维持发展,没有军事实力上的保障,中日发生冲突的机率将增大,反过来将损害地区安全与中国的利益。也只有军事上的强大,才能制止日本再次走向军国主义,冒险发动战争的可能性。

最后在地缘战略上,日本的最终定位应该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缓冲。日本与美国能保持“恰当的距离”将是最符合中国利益的,而一个松散地中美日三角关系,是相互制约的基础。同时我们应该警惕日美边角的强化,这是走向冷对抗的前兆。

所以,在未来十年中,政治上斗争、经济上合作、军事上对抗是中国和日本关系的主流。如果中国发展的平衡,政治变革与国内问题处理和得当,后五年时间中国在这一种战略选择中将占到绝对主动的地位。跨过这十年,日本在亚洲将再次沦为中国的配角,中国也就真正跨出了崛起的一步。

其实在一个民族的崛起中,思潮起伏的冲击是最明显的,如何冷静下来沉思一个民族的未来,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从个人感情上讲,我永远不会原谅日本对中国所带来的一切伤害。中国要崛起,不单纯是实力上的崛起,还有思想上的成熟。正视历史,把握机遇,面向未来,是优秀炎黄子孙所必须做到的!

我们不应该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让愤怒与仇恨占据,更应该深刻的沉思,我们怎么样才能打败日本,才会打败日本!让每一个中国人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mobile|The little black house|Shanghai WTO Net ( 沪ICP备10034107号-3 )

GMT+8, 2024-11-22 11: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