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WTO Forum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35|回复: 0

中国银行业的超高利润之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7 04: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眼下成了舆论焦点,各方担忧甚多。担忧银行的高利润侵蚀实体经济基础,形成产业空心化者有之;担忧银行垄断导致低效率者有之;担忧存款人利益被掠夺者有之:担忧银行业养尊处优最终死于安乐者亦有之。

  上海证券报发表经济学博士、高级记者陈三三文章称,仅仅十多年前,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还居高不下,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一度高达50%以上,而原为城市信用社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更高,银行业效率低下,亏损严重。当时国外有人甚至危言耸听,指中国的银行业在技术上已整体破产。国内也有人因为担忧银行破产会导致挤兑风险,主张仿效西方国家成立存款保险公司;最悲观的估计是担忧加入WTO后,在国外跨国银行的竞争下,中国的银行业或将全军覆没。

  时移,势易。当年的“丑小鸭”如今成了“金凤凰”,而担忧仍不止。毕竟,银行业是以经营货币为主要业务的特殊企业,尤其是国有银行垄断体制的背景下,对银行业的考量,确应有更深更广的维度。

  文章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是金融的核心,更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心脏。因而高效的银行系统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就好比一颗功能良好、健康的心脏对人的生命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一样。大家只要看看还在发酵的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巨大影响,就能管中窥豹。因此,国人对银行系统效率的高要求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经济决定金融,没有现代化的经济就没有现代化的金融,银行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据马克思的《资本论》分析,银行业利润是产业利润的再分配,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利润率最终会趋于平均化,若银行业的利润过高会侵蚀产业利润,影响产业资本的发展,最终会影响银行业的长远发展。

  一面是实体经济普遍增长减缓,利润下滑,另一面却是银行业独善其身,利润年年大幅增长,这种情况说明中国银行业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而银行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十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了3倍,同期,基本没有发起设立新的银行,大多数银行都是由过去的金融机构整合改组而来,银行业的利润增长是存量改革而迸发出的活力,并非增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垄断的金融制度和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形成的路径依赖。

  中国银行实行国有垄断制,除少量的私人金融成分外,市场准入壁垒森严。另外,中国货币政策调控中的利率调控仍保留着传统计划经济的色彩。央行直接调节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实际上是直接确定了商业银行的成本价和销售价格。分析上市银行的收入结构,净收益增加主要是源于利息净收益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益增加。数据显示,沪深两市16家上市银行2011年前三季度净息差收入总额超过1.2万亿元,占营业总收入近八成。其中,五大国有银行净息差收入占总营收的75.7%。可见,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中很大一部分是现有金融制度带来的高息差利润,并非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而获得。这种高息差利润中,包括了很大一部分存款人利益和企业让渡的利益。

  文章认为,对于目前银行业的高利润,国人的担忧理所当然,但不必过忧。一则,不管怎么说,垄断产生高利润总比垄断而低利润要好。过去金融同样是国家垄断,但效率低,利润低,大家应该还记忆犹新。二则,在银行业高进入壁垒的国情下,其他实体经济想进入银行业是很难的,因此,也不会形成有些学者所担忧的实体经济空心化的问题。三则,利率市场化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并不是有些学者所说可立刻通过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来缓解的。因为利率是货币政策调控的工具,这几年我们很艰难地通过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遏制了通胀的势头,如再来迅速降低贷款利率是不现实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听之任之,无所作为。

  从国家层面上看,中国理应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尽快建立起以调节银行同业基准利率为主要指标的利率调控体系;对银行的高额垄断利润通过征收特殊税收划归财政,或者直接划归国家社保,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实体经济实施减税;逐步降低银行业的进入壁垒。从商业银行层面上看,应加强监督管理,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减少过多的中间收费;尽快建立起真正自由竞争的存贷款利率制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实体经济的繁荣兴旺是银行业的发展之本,怎么能竭泽而渔?

  文章最后说,要免国人之忧,中国银行业不光要自忧,更应 “先企业之忧而忧,后企业之乐而乐。”



该贴已经同步到 zhujp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mobile|The little black house|Shanghai WTO Net ( 沪ICP备10034107号-3 )

GMT+8, 2025-1-22 12: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