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秋梅
如何达到与上海同样的等级?原本藏在华北平原的一个河北小城泊头,因为近40万帖子的地区贴吧,与上海等大城市走到了同一个舞台上,同居“百度十大城市贴吧”行列。
这是泊头近万“YOU(网民)”力量的呈现。4月7日,泊头市将“泊头吧”评为城市的十大名片之一,泊头市副市长王利彬说:“我也是泊头吧的常客。”
当美国《时代》(TIME)杂志将“YOU”评为2006年年度“风云人物”的时候,中国的“YOU”也已经在悄然中猛进。在互联网兴盛十数年后,以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中文多称“社会网络服务”,或更为宽泛的称为“在线社区”)为代表的2.0互联网,“YOU”正逐渐代替资讯凸显在互联网上,人们的社交以及生活正受着更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YOU”出乎预期地猛进,MySpace让人两眼发亮的增长态势以及它在中国渐进的脚步,促使中国互联网巨头不由自主地转身。
多方面的合力预示,中国的“YOU”时代已经不可阻挡地拉开序幕。
“在2006年中,互联网演化成为这样一个工具,它让上百万人微小的努力集腋成裘。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卡里(Thomas Carlyle)关于‘世界史无非是伟人们的自传’的理论,今年受到严重挑战。”这是《时代》对“YOU”作为年度人物的注解。
在若邻网总裁陈浩源看来,SNS则是一条“荡绳”:你的教育、你的家庭、你的邻居、你的工作、你和“他人”的关系,一切都在变化。国内市场调查公司艾瑞的数据显示,去年第三季度开始,若邻网取代联络家成为国内商务SNS的领军。
“找人”元年
当2005年,在启动Xing(曾用名“OPENBC”)在中国的仪式时候,宋新宇还需要对SNS的概念做大量的说明,他是Xing在中国区的总经理。
Xing是一家在德国创建的典型SNS网站,去年12月7日,Xing作为Web2.0技术代表公司在法兰克福上市,这也是全球首家商务SNS网站上市。但是,如今,“今年碰到很多人,对SNS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宋新宇说,“当新浪的博客流量都已经超越它的新闻流量时候,中国的SNS元年开始了。”
“是的,2007年1月的最后一周,我们的博客流量超过了1.2亿,首次超过了新闻频道的流量。”新浪“互动社区”总经理霍亮说,“新浪博客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新浪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运营策略定位准确以及超强的执行力;还有新浪的品牌影响力和出色的营销。另一方面,更是顺应社会潮流的产物。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在有影响力的媒体上表达自己的心声,被大家关注,展现个性。”
新浪是大家熟知的中国新闻门户网站,“其实新浪最早做的就是社区。”霍亮说。不过,社区概念在新浪不断淡出,2000年前后,新闻成为新浪的产品核心,并以此成功拓展出大量的内容资讯服务。2005年,新浪开始酝酿博客。2006年新浪博客发展很强,流量增长了10倍,超出了新浪管理团队的预期。
百度、腾讯、新浪长期位于美国Alexa网站的“全球互联网排行榜”的10名前后,是国内领先的三个互联网巨头。Alexa对这三个巨头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post.baidu.com(百度贴吧的网址)以11%的用户流量占比,排在百度所有产品流量的第四名,而news.badu.com只有1%;腾讯网qzone.com的流量以19%排在第一,高于其第二位的ent.qq.com 12%以及news.qq.com的9%;新浪的blog.sina.com.cn以15%用户占比的流量排在其所有网页的第一位,news.sina.com.cn以13%用户流量占比排在第二位。
Alexa的数据表明,人们登录互联网更多的目的不是为了找信息,而是为了“找人”。关于“SNS”的具体定义,业内还是有很多争议。有人说SNS是互联网2.0的一部分,有人说互联网2.0是SNS的一部分,不过有一点已经形成共识,SNS是真正的互联网2.0。互联网1.0抓的是信息,而SNS抓的是人,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让用户之间了解然后互相连接,形成网上的社会关系网络。
“SNS核心是更加注重用户,让用户更加舒服。”蓝岛工作室的孔铁山说。他曾经以cnsns的网名写了一系列SNS的文章,引起了业内的关注。
贴吧的亢奋
同样超出创始者预期的,还有“百度贴吧”。
百度最初成立贴吧,并非刻意为做社区而推出,而是源自于百度对搜索关键词的深入挖掘。“起因很简单,我们发现很多用户在搜索同一关键词,贴吧成立的初衷,则是为了让这些对同一话题共同感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百度产品市场总监边江说。2000年后,上网的人数开始爆炸式增长,“有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组合关键词来准确搜索,另一方面,有些内容比如“哪家的北京烤鸭最正宗”?更多人喜欢直接输入短句来寻找,贴吧就是弥补关键词搜索的不足。”
改变百度贴吧轨迹的是2005年的“超级女声”事件。李宇春、张靓颖、何洁、周笔畅这些当年最红火的超女,她们各自的“粉丝”都在百度上开了以她们个人为主题的“贴吧”,在“贴吧”上互相寻找、提供超女的各种资料,呼来同去各地展开拉票活动。
麦田是蚂蚁社区的CEO,也对SNS长期关注,他认为,百度贴吧与传统的论坛版块貌似一样,其实不然。“传统BBS要拉人、建版、发起讨论等,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培养一个成熟的版块;而百度模式中,版主开了版之后,对于版块的建设完全不需要经过最麻烦的‘拉人’步骤,他只用自己完善内容,然后坐在家里,等待搜索引擎把用户带上门。”“超女”事件的成功演示,让更多临时性的集合投影到了“百度贴吧”,“一些年轻的用户已经开始把生活上载到互联网。”
“贴吧出来后,我们发现人们交流的渴望非常强烈,最后贴吧形成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人们谈论的话题从李宇春这样的大众话题到人文科学等的冷门小众话题,都受到了欢迎。”边江说,“网络成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影射,这种感觉我觉得是越来越清晰了。”
粉丝形成的“贴吧”只是百度贴吧极小的部分。从明星贴吧到情感到文学艺术到科学军事再到各个城市。百度贴吧里的“地区”贴吧,已经有了400多个,除了泊头,还有众多以往你根本不会注意到的地区。4月24日,百度贴吧自身显示,其中有89个城市的发帖数量在10万以上。
“百度的贴吧数量超百万了,每天发的帖近千万条。”麦田估计。百度提供的数据表明是几百万的贴吧数量,“详细数量我们不方便透露。但是贴吧一直在迅猛发展,每天都有大量贴吧由用户们自己不断在创建。”边江说。去年12月3日开始,在自己三周岁的日子,百度贴吧给自己添加了注脚“全球最大中文社区”。
“在线社区”里面,注册用户的规模是首要,不过更为重要的是用户的活跃度。不过,关于活跃度这方面并没有很准确的统计。从百度贴吧的回帖量以及通过百度贴吧平台发生聚集的状况,业内多把百度贴吧看作国内目前最为活跃的巨大“在线社区”。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郭良在回答记者的采访时称:“想要了解中国社会,就去泡泡贴吧。”
“YOU”点转身
QQ也推出了QZONE,QQ仅仅是一种即时通讯工具,虽然形成了“群”,但因为没有“页面”记录,没有形成社区。
“QZONE让QQ群个体多了多种表达方式,成员之间了解会进一步,互动也能够被保留被记录,QQ因而社区化了。”麦田说。
2006年9月,以博客为轴心,新浪的“互动社区”开始酝酿筹建,12月正式成立,快速推出播客、圈子系列在线社区产品。从2006年下半年,百度也开始以贴吧为原点,加速系列产品的完善,陆续推出了“空间”、“知道”与“百科”。
这两个公司新产品的推出,业内多认为是它们在向“社区”转型。不过百度、新浪都否认了这一点。百度有关人员强调,“我们的核心始终是搜索,一切新的产品是以完善搜索为起点,然后根据用户的需求进一步发展。”不过,百度的当家人李彦宏今年在多个场合说要发展“搜索社区”。
有消息显示,百度正在计划调整它的“文化使命”,“让人们最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这个信息的涵义很可能扩延泛化,增加“人”的含义。新浪CEO兼总裁曹国伟则指出,新浪的内容仍然是业务发展的核心,新浪博客、播客等互动平台是整体内容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新浪将以博客和播客为基础打造最佳互动社区,同时将互动社区与其所有的垂直内容频道整合在一起,以进一步提升新浪网站的用户“粘度”。
2006年前后,在百度与新浪之外,还有很多互联网企业表现出来向社区方向的关注或转身。有媒体报道显示,国内一下子新冒出来的“社区”类网站有两三百家,但是这些企业看起来情况不妙。2.0的泡沫此前也被不断上演与聚焦。在这样的前提下,百度新浪这样的巨头还是转动了身子。它们自身的博客、贴吧的超预期发展还只是小的刺激因素。“一定程度上是因为MySpace类型网站的成功。”霍亮说。
唤醒沉默的大多数
“我是汤姆,在这里我能帮助你。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我发信息,但在问我之前,请查询一下答疑,那里也许有你需要的答案。”这是TOM给你的留言,当你初次注册登录MySpace.com时候。
他就是MySpace的创始人,是每一位注册登录MySpace的第一位朋友。你在网上看到他的第一个形象,是一个笑得很灿烂的快乐侧影,一个亲和力很强的31岁小伙子。但是接下来你在试图连接他的时候,他会不断强调,“在问我之前,请查询一下答疑,那里也许有你需要的答案。”他必须强调这一点,因为截至4月24日,他的朋友已经有1.7亿多个了。
2003年才成立的MySpace,如今它正在向2亿人的在线社区迈进,每天的新用户以几百万的数字在增长。在Alexa的排名中,MySpace迅速蹿至全球第五名,成了互联网2.0的标志企业。Yahoo、Google等传统互联网1.0巨头,Alexa的数据显示,它们仍然排在了第一、第三位,但是用户流量、用户访问页面量的曲线开始往下,而MySpace则各方面数据都是一条正在上扬的曲线,这样的曲线让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两眼发亮。这也是新浪、百度也耐不住增加元素的原因。
“它的用户数量增长的陡峭曲线,让大家看到了原来有一种这样的形式可以让更多的人聚集起来,通过用户之间的互动竟然能产生这样的爆炸式流量增长。”霍亮说。
业内多认为,MySpace其实并没有多少技术门槛,其中每个单个产品如论坛、相册、圈子,等等,这些在国内早已经有多年的历程。
“MySpace,就是多个产品相互结合,满足了多方面的用户需求,产生了聚合性效应。”霍亮说,“它让我们发现,原来一个人在一个社区生活,需求是不断衍生的。单一的产品无法很好地满足多种需求,因此也就无法形成完整的社区形式,最终导致无法长期的留住用户。只有在一组有机结合的产品群状态下才能搭建完整的社区。”
MySpace不仅让国内企业眼睛发亮,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它在5月即将登录中国。MySpace已经开始在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公路旁竖立起他的公告牌:“MySpace.cn中国领先的Web2.0网站正在建设中”。
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MySpace中国首席执行官罗川说,“社会关系网络正处在培育市场的阶段。贴吧或者论坛上的留言,比较而言更是一种快餐文化的体现。让现在还沉默的大多数中间网民开始参与在网上完整的表达自己,对SNS的发展是必需的,也代表Web2.0社会网络的真正开始。”他认为,博客是网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最好形式,但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数据显示,目前1.3亿中国网民中,只有3000多万开了自己的博客,他把还没有开博客的人称作“沉默的大多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