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WTO Forum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9|回复: 0

制造业占GDP比重跌破30%!中国,再无半步可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11 21: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制造业占GDP比重跌破30%!中国,再无半步可退!

大A聊财经
发布时间: 04-0811:04财经达人,优质创作者

a1.jpeg

2016年32.45%!2020年26.2%!


在中美关系紧张的当下,一个关键数据的下滑牵动了高层的神经。


这个数据就是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


随即,“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出现在十四五规划之中。与此同时,十三五规划提到的“重点培育服务业”则悄然不见。


一增一减,制造强国的方向无比明确。


“国家的竞争就是经济的竞争,竞争主体是企业。中国从经济大国发展成为经济强国的历程,就是中国企业追赶超越全球产业巨头的过程。”


这句话是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说的。


他说这话后不久,TCL完成了对苏州三星产线的收购,力助中国在该领域完成了对韩国的局部超越。


2021年4月1日,TCL科技发布公告,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股权收购及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100%股权交割完成,苏州华星技术及苏州华星显示的系统交接基本完成……


事实上,和芯片一样,液晶面板也曾有一个悲伤的故事。


10年前,中国制造了全球一半的彩电,但中高端液晶面板几乎全部进口,进口量高居中国进口货物第四位,前三分别是石油、铁矿石、芯片。


当日历翻到2020年,芯片、石油、铁矿石继续把持着中国进口前三,而液晶面板在国际贸易中则实现了顺差。


a2.jpeg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前40年和未来几十年,“世界是屏的”极为传神。


十年前,中国曾面临的“缺芯少屏”的困境。现在,“少屏”已经突出重围。


液晶面板向下关联着电视、电脑和手机,向上关联着高端工艺、材料,居于产业链的中游,无论于产业变迁还是普通人的生活,意义都不同寻常——


20年前,电视既是中国幸福家庭的标配,也可以说是中国“世界工厂”起步的地方。至于手机,如今已基本取代电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更是中国制造引领未来生活的标志。


一个产业折射的是整个国家的筚路蓝缕。四十年的坚持才有今天的进步。国家间竞争,哪里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昔日重现?


造电视大略属于工业2.0,而造液晶面板够得上工业3.0。为了这个进化,中国奋斗了40多年。


00后很难想象父辈对电视的迷恋,就像他们的父辈无法理解00后会为了一款新手机彻夜排队。


电视,被称为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但直到1980年,中国电视普及率仅为1%左右。


a3.jpeg

1980年,美国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在中央电视台首播,1984年重播,其收视热度都远超今天新手机的一机难求。


中国改革开放,首要是启迪民智,造电视就成为最优先的工业项目之一。


1979年一年,第一条引进的黑白电视生产线落户四川,第一条引进的彩色电视生产线落户上海,第一条引进彩色显像管生产线落户咸阳……它们技术源头都是日本。


电视、显像管由此书写了中国最早的赶超故事。1985年超美,1987年超日,中国用了8年时间便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中国掌握了电视95%的价值链。直到液晶技术商业化,中国上升势头因为技术代差才被阻遏。


这个历史轮回不经意间揭示了全球产业分工变迁的一个秘密,也给了中国产业进化一次最痛的领悟。


按照前工信部部长苗圩的描述,全球制造业分成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


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


过去六十年,制造业的产业链基本是梯次传承,在东亚尤为明显,甚至形成了一个让很多国家羡慕嫉妒恨的“环”——


美国日本 韩国、中国台湾 中国大陆


圈子里,大到一国,小至一个企业,技术壁垒把它们牢牢固定在价值链的不同层级上。掌握技术源头的国家和企业拥有最大的话语权。


这种体验,中国人在2018年的贸易战中感受深刻。技术封锁,逼得出货量一度占据世界第一的华为手机业务大踏步后撤,和尖端芯片更是只能执手相看泪眼。


在芯片制造方面,美国也曾同样教训过日本,一手把韩国、台湾扶植成行业巨擘。


中国要打破产业链、价值链的魔咒唯有靠自己,靠创新,如同十四五规划说的那样,向上游靠近。


在液晶显示领域,韩国就是抓住了日本技术选择困难,完成了对日本的反杀。


2003、2004年,是中国电视、显示面板制造业的悲伤时刻。当韩国为了液晶连亏7年依然孤注一掷的时候,占据世界电视制造半壁江山的中国企业走错了路。


中国8家彩色显像管的龙头企业,坚持的理念却是“只要有彩电就需要彩管”。彩虹集团甚至花了6亿引进日本的号称下一代的显像管生产线,结果引进就过时,成为压垮这家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反倒是之前一度贪恋等离子技术路线的京东方,吃一堑长一智,认准液晶,从此奠定了在中国液晶显示的江湖地位。


之后的十多年,是液晶面板从韩国、台湾,最后到中国大陆的又一轮回。


2020年,随着TCL收购苏州三星,京东方和TCL成为行业Top2,力助中国再次超越韩国、台湾,昔日重现。


然而,面对三星的脱手,液晶对显像管时代的阴霾也不由得会让普通人疑窦暗生——TCL大手笔收购三星苏州工厂真的是一步好棋吗?


一口吃不出个胖子


落后的太久,熟悉的路径依赖被打断,国人对赶超的殷切可想而知。


芯片中国制造,本来很可能会是另一个版本的电视故事,只是在最后一刻横生枝节。


2018年因此成了中国人对技术、对制造业最最关注的一年。《科技日报》当年曾经一气列出中国35项卡脖子技术,60多项未完全掌握的核心技术……


国人巴不得每天一觉醒来,都有好消息,抖音上到处都是意淫的“中国又获突破……”的捷报。


但是,制造业是需要慢慢积累、不断进步的,而且还要尽可能少走弯路。


今天的人都觉得造电视、造汽车很容易,殊不知中国曾经犯过好几次战略失误。


第一次是1973年,那是一个美国可出技术产品清单让中国选的年代。


中国代表团访问美国康宁公司,为引进彩色显像管生产线做准备。为了展示自己的工艺水平,康宁公司向代表团赠送了彩色玻璃蜗牛,不料这被解读为“讽刺中国的发展像蜗牛爬”,引进工作因此被取消。


一只蜗牛让中国第一条彩管生产线被推迟了6年。实现投产已经是10年后。


第二次是入世后。


改革开放后,中国沉迷于技术引进,丧失了自主研发的动力,认为既然啥都可以买,买来的更快、更香,以至于丧失了独立性和战略判断力。


结果入世时对汽车产业争取到的十年保护,反而养育了一个不思进取的怪胎。


液晶崛起之初,汲取了历史教训的外企为了防止中国企业的竞争,一度拒绝与中国合资建厂。


结果中国积累了20年的产业优势在一朝丧尽,在液晶流行的年代,中国电视近八成的利润外流,中国企业只能赚个组装费。


1997、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让中国企业终于觅得良机。


先有京东方借机拿下现代的液晶显示部门,集中力量建设5代线,后有中电熊猫、TCL逆周期投资、高世代投产发展,一步跨到8.5代生产线,终于为中国行业崛起觅得了胜机。


中国面板显示产业的重新崛起是和对手真刀真枪比拼的结果,所以不用怀疑中国企业家的战略决断力。


在收购苏州三星业务后,李东生曾特别指出,这一行为“不代表三星放弃显示产业发展,这次交易,三星没有全部收现金,而是换取TCL华星一部分股权,说明液晶产业的需求还是确定的“。


TCL当然有理由淡定,中国企业面对韩国优势——


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产能上,当今世界共有6条10代以上的产生线,中国就有4条,京东方有两条10.5代的,TCL则拥有两条11代的。代际越高表示技术越先进,越容易出效益。


a4.jpeg

数据来源:华金证券电子元器件行业分析报告


还体现在商业模式上。TCL用“效率优先“击败了三星的“利润优先“,高世代投入让中国企业得以主导利润最丰厚的大尺寸面板。


更是体系优势,以TCL华星为例,几乎所有国内彩电大客户都与其有业务合作,三星、索尼也是其国际客户,确定的市场,让生产线利用率达到最优。


随着疫情的发展,以及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强劲需求,行业盈利进入上升周期,这势必极大提升TCL的盈利能力,进而加速行业洗牌,让整个行业向头部集中。“双雄格局”势必越来越清晰。


深度绑定三星这一全球最大显示终端,TCL华星将从三星这一全球最大液晶电视生产企业得到持续不断的面板订单,下游优势将进一步稳固,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更加明显。


这甚至有望让TCL摆脱围绕供需关系波动的液晶面板市场周期,避开供给过剩情况下价格竞争对企业业绩的侵占。


中国企业凭借自己的成本优势,不断将韩日企业挤出中低端市场,凭借在中低端市场的步步为营、慢慢积累,不断为高端市场的技术开发提供源源不绝的能量。


所以,面板显示领域的“中进韩退“,并非完全的自然转移的结果,这同时是一个中国产业界自主突围的故事,中国企业用技术和实力,让转移提前发生,这也保证了中国能够享受更长时间的技术和产品红利。


破圈:潮头之争


2020年,中国液晶面板产量占据了世界的50%。


液晶面板完成了从美国完成理论研究,日本将其初步商业化,韩国超越,中韩两强并立到最后中国一枝独秀的历史循迹。


不过,中国企业不会再重复显像管时代的错误,新技术的布局与争夺早已悄悄展开。


李东生表示,“在下一代技术开发方面,我们正在努力赶超,这场竞争还在进行中。我们在局部超越和突破之后,还要延伸到整个行业。”


退出LCD的韩国企业,并没有退出面板领域,相反,三星在小尺寸OLED方面实力强劲,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AMOLED柔性屏方面技术领先;在下一代面板显示技术探索,比如MLED屏上也有丰厚的技术储备。


早在冷战的美苏对抗中,技术的对抗就借用了太空竞赛“高边疆之争”的提法,意思是谁能把技术发展到对方无法触及的高度,谁就有可能占据优势,赢得胜利。


当中国企业不再满足于生产电视、手机等终端产品,而是将中国制造提升到上游的面板,更上游的材料、装备,竞争就会变得更加白热化。


如果不是美国制裁华为,可能很多中国人都还没认识到华为技术能力的强大,不知道芯片领域的板有多短。


事实上,今天只有重视研发的企业才有资格参与未来的大国高边疆之争。


LCD液晶面板的优势让TCL插上了翅膀,公司研发涵盖诸多技术路径,不仅拥有6代柔性屏生产线,在大尺寸领域也在攻克印刷OLED、QLED、MiniLED等技术。


这些新显示技术的需求同时正在牵引更上游的领域,沿着这股牵引的力量,我们可以依稀看见TCL正在构建的科技树。


TCL旗下不仅有TCL华星,也有华睿光电在深耕材料领域,发光材料研发经突破了500多种产品。至于OLED材料生产,QLED材料研发,都处于行业前沿。


还有广东聚华(2014年)在同步进击高端制造工艺,通过与韩国LGC、日本住友化学、日产化学及美国柯狄等世界顶尖企业进行了广泛合作,旗下的“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也是我国显示领域唯一的一家国家级创新中心,已建成全球最先进的印刷显示公共平台。


这些专用名词,普通人可能一时无法领略其要义。


其大意是,外国在芯片领域对中国卡脖子的一幕,在显示科技方面极大概率不会上演。


中国在液晶显示制造的领导地位,加上对行业和市场的敏锐度,以及新技术的持续注入都在表明,中国已经不再是当初只能跟在别人身后的追随者,而是已经能够把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


结语


大国科技竞争将在三个纵深维度展开: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尖端制造工艺。


基础研究方面,我们和美国等诸多先发国家差距较大,但这个方面着急不得,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而在应用研发和高端制造方面,我们却可以凭借中国人的勤奋、聪明以及体制优势,一步一个脚印的缩小和先发国家的差距。


中国的未来,需要的就是像TCL这样的企业,在一个行业一个行业,一项技术一项技术的不断积累和突破。


剩下的唯有毅力与决心。


竞争已经开始,中国,再无后退可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mobile|The little black house|Shanghai WTO Net ( 沪ICP备10034107号-3 )

GMT+8, 2024-12-22 17: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