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之锤
编者按:战略打击兵器是现代大国的战略威慑盾牌和矛头。冷战结束后,世界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以国际恐怖主义袭击为主要代表的新型威胁呈现在各国面前,另一方面,传统威胁并未消失,甚至更加严峻,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已经渗透到核战领域,中国在冷战后再次被美国军事计划人员列入核打击名单。国外军事传媒一直关注中国战略打击力量及战略的发展,这里我们转载在香港出版的《汉和防务评论》的相关报道,供广大专业工作者和读者参考。我们并不同意文中的部分观点,也不能对文中提到的数据进行证实。因篇幅原因,本刊发表时略有删节,并对部分文字进行了编辑处理,敬请广大读者鉴别。
〔加拿大〕平可夫
中国洲际导弹设计俄式发射井
本刊之前已经多次报导在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铁路机动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技术的领域,中国通过乌克兰获得了前苏联的相关技术。本刊在对比了中国为DF-5设计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图片之后认为这种发射井的设计有浓厚的俄罗斯风格,与苏联早期设计的SS-7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结构十分相似。
中国官方公布的图片显示DF-5洲际导弹发射井内部为全钢质结构,与俄式导弹发射井的设计相同。而美国“民兵”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内部并非为全钢质结构。俄式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的抗压强度可能超过美国。据俄罗斯捷尔任斯基军事大学教授、战略火箭军退役少将维卢斯告诉本刊,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修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的经验,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的部署数量受到了一定限制。
自从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开始为DF-5修建发射井,并且增设了许多假的弹井,显示了中国开始改变洲际弹道导弹的部署方式,而且数量也有所增加。修建大批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的主要原因是希望确保第二炮兵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更加有效的第二核反击能力。与此同时,为战略导弹修建发射井还意味着DF-5正在不断得到改良。西方情报消息来源声称,部分DF-31和其改良型洲际弹道导弹也可能部署到发射井内。 据信,DF-5的总装一直在“航天工业集团第一研究院第211厂”进行,还有消息人士称,正在加速生产之中的DF-31洲际导弹也是在北京的211厂进行总装。老一代的北京人都知道211厂对外名称一直称作“首都机械厂”。目前变更名称为“首都航太机械公司”。有美国媒体声称,DF-5A的最后组装在四川省万源市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万源是7102厂的遗址,原来属于062基地。60年代“大三线”建设起来的062基地已经在2005年1月25日更名为四川航天技术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目前已经迁移到成都市、泸州市及直辖市重庆,该公司员工16000名,其中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5千人,成都专门设立了“航天小学”安排已经迁移到这里的原7102厂家属子女上学。7102厂,对外称呼“长征机械厂”。汉和的消息来源声称,7102厂目前已经多数迁移至成都,目前只有数百名职工还滞留万源处理善后迁移工作,并且留下来大批厂房供商业出租。由此可见,这里并未有扩建生产的迹象。
中美核战争的实力差距
中美核武器的存在具备了新的性质,它开始起到遏制台独、台海爆发大规模冲突甚至中美爆发全面对抗的遏制作用。正是因为核武器的存在。才确保了冷战年代的大国间和平,这种遏制作用至今还将在美、中、南亚继续存在。
然而本文讨论的是假设前提下的中美核大战。换句话说,即在实战层次来讨论中美爆发核战争的后果。本文作者认为,依照中国目前所拥有的核武实力,“有效核威胁”学说能否在实战中加以体现,还值得商榷。换言之,中国军队文献所称:“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或是综合水平上与大国相比,都有较大的距离,要达到足以使超级大国不敢对我使用核武器的最低核报复需求还有相当的距离”,这种说法反映了相当的现实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中美双方的核力量对比。美方总共建造了18艘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每艘配备24枚C-4或者D-5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共432枚潜射洲际战略导弹,每枚搭带8个10万吨当量核弹头,4000海里射程,这样,弹头总数为3456个。与此相对,中国拥有1艘092型战略导弹潜艇,1艘正在进行海试的094型战略导弹潜艇,携带16枚巨浪-2型洲际弹道导弹。基于目前还在进行海试,事实上形成战斗力尚需时间。
美空军配备的洲际弹道导弹包括:LGM-30G型530枚,每枚导弹可以搭载3枚33.5万吨级MK2型分导弹头,总共为1590个分导弹头。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美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LGM-30G应该换装单弹头的MK2,但是这一协议没有被俄罗斯杜马承认。美国空军还拥有LGM-118A型洲际弹道导弹50枚,每枚搭带10个MK21分弹头,总共为500个50万吨当量的打击弹头。根据《美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全部LGM-118A应该废弃,但是这一协定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尽管上述弹头已经开始退役,但是只要不彻底捣毁,重新部署不存在技术困难。
这样,依据上述,美国一共在实战中能动用2090个洲际弹道导弹弹头和3456个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弹头。中国第二炮兵目前的洲际弹道导弹力量即使以3个DF-5、3个DF-31导弹旅的“乐观数字”估算,洲际弹道导弹数量也不超过60枚,单弹头数量不超过60个。
最后,美战略空军的空射型核打击力量还包括B-2、B-52、B-1搭载的战术核武器,其中以B-2的纵深渗透能力和B-52H携带的AGM-86(核)、AGM-129(核)巡航导弹最具备实战意义。
因此,双方在核力量上的差距不是一个数量等级,而中国并未对美国构成现实的核威胁!
中国正在调整核战略方针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军队正在悄悄地对其核战略理论进行相应的修正,并且在核部署上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
首先是核打击战略由过去的清晰立场转向模糊。长期以来,中国推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战略方针,这一战略方针迄今为止并未正式作出法律文字上的修正,但是自从1996年以来,中国在核战略、战术层次多次表明中国正在逐步把核打击战略的指针模糊化。这种模糊化的具体做法是不做政策上的公开修订,而频繁以口头方式加大核武器的遏制作用。这种做法与中国保持总体军事战略模糊化的行为是一致的,中国迄今为止甚至没有颁布类似俄罗斯那样的以解释国家安全政策为主要目的的新军事学说。
其次,中国军事学术界自从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更加重视核武器对于遏制中美冲突的显著作用。在诸多出版物上,不断出现批评中国核武库实力过小,要求建立更加有效的核威胁能力的论文。部分学者对于“有效核威胁”理论的相关论文要点如下:
核力量是现代战略威慑力量的核心。主要强调以“坚决核报复”为遏制核战争的主要手段。
将“核威慑”本身与“积极防御”的理论结合起来,即使“积极防御”的概念延伸到“核反击”领域。
90年代以后的“核威慑”理论更多地强调维持一支有限而有效的防御力量。“我们的防御要保持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要求我们的核力量能够强大到对敌国具有足够的威胁力”。
很多此类观点反映了中国军队相当强的危机感,这些危机感包括依靠传统的常规威胁手段越来越不足以威慑台独和战时美军介入台海的可能性。另外,美日发展TMD、美国发展NMD,这一形势发展也要求战略、战术地对地导弹的突防水平达到更高的地步。详情请参阅本刊2006第4期,总第534期封面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