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WTO Forum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09|回复: 1

对当前中国金融战略选择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 06: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中国和全球经济都面临十分复杂的局面。美国经济可能走向衰退,全球股市无视西方国家不断出台的救市措施持续下跌,次债危机不断向纵深发展,被动补救式的措施可能会引发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并不断引发新的问题和危机。中国国内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失业增加,股市下跌,物价上涨,国际收支失衡加剧,经济发展也出现了放缓的趋势。更加令人担心的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出现了上升的势头,有的银行资金头寸开始出现紧张,企业资金十分紧张,很多中小企业停产限产,房地产金融等金融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信贷紧缩就能解决的,而有可能事与愿违。如果不能更好地定位金融战略,进一步恶化的形势会使得我们像美国那样被动地降低利率和投放货币,失去宏观管理的主动权,使物价更进一步上升,使国家经济遭受巨大损失。这是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宏观管理行为不当造成了当前的经济困局,中国不能再走这条路

  全球性物价上涨是由于经济历史的变革引起的,这种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的兴起,使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价格的上升。此轮物价上涨先是从基础资源开始,逐步演变为全面的价格上升。由于总需求曲线突然上升以后,供给曲线的变化是有一定时滞的,也就是说供给的增加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如矿山的开发、劳动力水平的提高、产能的增加有一个时间过程。这时,如果各国都能明确地增加有效供给,优化经济结构,采取相应的供给管理措施,就能有效地逐步消除经济衰退和控制物价上涨。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西方主要经济大国却采取了相反的调控措施,它们把经济分析局限于原有的国内供求均衡模型,误认为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垂直的,忽视了全球化背景下,所有国家的供需曲线都被国际化,由于要素的流动性,原有向上垂直的供给曲线发生了较大的倾斜。他们采取了控制总需求的办法,不断地提高利率和准备金率,控制信贷总量。使得原有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升。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存在较为严重的经济本位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进行封锁,人为地限制有效供给,使价格形势不断恶化。在物价上升的同时,美元不断贬值,使美国的流动性流向中国等币值上升的国家。在增加这些国家的流动性的同时,进一步使国内的需求下降,并导致就业形势出现逆转,居民收入下降,使美国人民住房抵押贷款的偿还能力不足,引发了次级债危机。次级债危机发生导致国内需求下降,资本市场形势恶化,股市下跌,金融机构产生危机。此时,政府又被动地向金融系统大量注入资金,不断调低利率,加速本已严重的通货膨胀,结果必然产生经济滞胀。

  单方面的总需求管理,压缩信贷规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弄不好会形成经济滞胀;增加有效供给是可行的

  2007年初的两会推出了中国历史上较大规模的民生政策,如取消农业税、实行全民低保、增加财政转移支付支持教育、住房和医疗以及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这些措施深得人心,增加了低收入阶层人民的收入,导致内需迅速扩大。可以说,2007年两会上的民生政策,客观上启动了内需,扣动了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扳机。内需扩大初期物价上升是必然的。如果此时增加消费品的有效供给,物价(剔除国际冲击因素)就会回到正常的状态。如果单方面采取总需求措施,压缩信贷,就有可能减少有效供给,可能使价格上升。因为,在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中,信贷压缩极有可能是压缩生产性流动资金。大项目的资金短期压不下去;对于大企业,银行也不想失去大客户。最终是压缩大量的中小企业的生产性流动资金。在需求呈现相对刚性的情况下(因为这种需求是民生政策的结果,是中国经济扩大内需的需要),对供给的压缩就可能会使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会迫使调控部门进一步压缩信贷,物价会进一步上升,并会使成本上升,形成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最终可能会形成经济滞胀。

  在宏观调控中,我们一定要把握的要点是,中国的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与发达国家相比是不同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是基于充分就业的均衡,供给曲线基本是垂直的,在发生通货膨胀时,单纯对于本国来讲,主要的措施是压缩需求。我国的总供给曲线斜率不大,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是基本垂直的;而需求曲线则斜率较大,具有一定的刚性,这是由于我国居民收入较低,民生政策刚刚实施,没有较大的压缩弹性。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则可以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来解决。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当一国的需求曲线斜率较大,供给曲线斜率较小时,则信贷总量的减少会使物价上升。

  本人经过长期研究,建立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型,近期出版了《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解释》一书(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7月1日出版),该书建立了经济发展的价值函数模型、生产力函数模型和总产出函数模型。利用这三个模型,对中国经济发展20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具有全世界最强大的生产力,生产力函数的导数高达0.25,也就是经济增长在不受制度等非正常条件影响的情况下,最高可以达到25%的增长速度。考虑各种配套因素,中国经济增长得再快一些是可行的,也就是说,增加供应降低物价的道路在中国可行。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治理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目前的经济情况也是大势所成,物价上涨等问题是国际物价上升、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政策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顺势而为。

  (一)金融战略要支持优化经济结构,把增加有效供给和压缩不合理需求结合起来,把经济增长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起来,把治理通胀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结合起来

  在信贷政策上,增加对适销对路产品生产的信贷支持,特别是那些价格上涨快的产品,及时提供信贷资金进行支持。提高银行系统的资源配置能力,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打开通往中小企业的融资通道,支持农村金融的发展。在准备金率和利率管理过程中,首先必须考虑银行体系的承受能力。中国的银行体系目前还是脆弱的,必须精心呵护。既要控制一些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企业的投入,又要支持银行正常的信贷需求,帮助银行增加经济效益。中国银行系统必须保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这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当前要正确处理货币政策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一切都是空话。首先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生产方式转变的并举,边发展边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的极限在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力度,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度”;其次是通过经济增长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扩大就业,没有充分就业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的真正均衡,只有经济的真正均衡,才能实现有效的价格机制;第三要通过外汇体制改革,消化过多的外汇流入,站在战略高度在全球配置经济资源,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增加有效供给。只要供给增加了,就会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使价格下降;国际收支平衡了,就会减少外汇占款引致的流动性过剩,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通胀压力;就业增加了,通胀问题就会在经济均衡状态下得到真正解决。

  (二)通过优化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和功能,使两个市场既能回笼货币,又能稳健发展

  稳定与健康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还可以再保中国经济在未来的20年中实现高增长与相对较低的通货膨胀。

  反观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历史经验,中国能够从1989年以来实现近20年的高增长和低通胀,与房地产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关系很深。1989年前后,中国大量的储蓄积于银行,在供应不足的经济环境中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经济已经病入膏肓,但是中国政府随后推行了住房改革和产权改革,这两项改革使大量的货币购买房地产和股票,使物价得到了长期的稳定。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已经较为强大,有些人开始报怨房地产和股市,好像它们是通货膨胀的罪人。事实正好相反,当前我们要继续发挥它们在吸纳购买力方面的作用,在具体做法上要有所提高和创新。

  中国资本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资本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过新股上市、海外股票回归、非流通股解禁、债券市场发展、资产证券化、股指期货、海外并购,资金需求量十分巨大。初步估计,资金需求量在30万亿以上,这些资金将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需求也将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吸纳过多的购买力。优化资源配置,是十分重要的金融资源,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战略上,要为这些需求留下余地,而不能不断地抽血。就资本市场而言,要不断创新出更多的产品,更多的层次,更多的细分市场。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目前中国科学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体系已经确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房地产业将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对于房地产市场仍然要大力发展,要增加房地产市场的层次,优化房地产市场的结构。一个稳定健康的房地产市场还可以吸纳大量的流动性。

  (三)通过外汇体制改革,使过多的购买力流出国外,再使增加供给的优质资源流入国内,才能更有效地治理通胀,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在一价定律的作用下,人民币在国外有升值的压力,在国内也有贬值的必然性。人民币在国外有序升值,在国内略有贬值,有利于国际收支的平衡。中国要加快发展,增加有效供给,资源瓶颈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要动用外汇储备购买国外的矿山资源和进口国外的自然资源,用于增加供给。在现阶段应加大对海外的投资,向国外购买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劳动力。鼓励中国居民到国外消费,特别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中国居民购买国外的房地产和土地。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国内的有效供给,扩大国内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外汇占款对国内通胀的压力。(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嘉定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4-1 07: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mobile|The little black house|Shanghai WTO Net ( 沪ICP备10034107号-3 )

GMT+8, 2024-12-22 22: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