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后,不少在华外商都纷纷考虑将投资转至人力成本相对低廉的越南。但如今外商在越南又不得不应对新的劳资难题:随着赴越建厂的外资企业增多,罢工也日益频繁。越南在2006年只发生了150余起罢工,约16万人参与;而到了2007年,罢工事件已高达541起,约有35万人参与,涉及24个省市。(3月31日《国际先驱导报》)
据越南《劳动报》报道,今年以来,越南南部工人罢工事件不断,已经发生数十起,并呈上升趋势。例如,1月8日在胡志明市新顺出口加工区就连续发生3起工人罢工事件。1月16日一天内就有韩国公司、澳大利亚公司、2家日本公司和1家越南公司发生工人罢工。而最新的一起大规模罢工事件发生在耐克公司的一家制鞋工厂,据法新社4月2日报道,至少1.5万名工人参加了罢工,要求厂方提高他们的薪酬,以应对越南国内不断飞涨的物价。
工人的要求隐约反映出越南的高通胀已开始对该国高速增长的经济构成威胁。越南2007年的通胀率比经济增长率高出了4个百分点,而今年第一季度的通货膨胀率达到9.2%,近一年消费品价格指数增长率更是达到13年来最高的19%,远远超出了越南自2000年以来7.5%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食品价格上涨带领下的通货膨胀,对于食物部分开支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最高的底层民众来说,必然更是雪上加霜。
当局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通胀,如宣布今年将把大米出口削减11%(越南为世界第三大米出口国),以求抑制不断上升的食品价格;越南央行收紧了对商业银行储备的要求及其贷款的条件,限制贷款购买股票以打击股市投机,并使越南证交所指数在今年前三个月里下跌了44%;越南领导人最近表示,为遏制物价上涨势头,越南的经济增长目标可能要调低。虽然越南政府在2006年已经把全国外资工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25%,2007年又在此基础上提高了12%,今年1月河内地区又率先提薪13%,但工会表示,估计工资涨幅仍难以弥补未来数年内物价指数高涨的趋势。
据专家介绍,越南民众多“重视家庭生活,不愿加班,多给钱都不干”。而越南法律也明文确认,除非导致公共危机,否则任何人均无权出面阻止罢工。虽然越南《西贡解放报》和《经济时报》报道,近期几乎所有罢工事件都是自发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也无基层工会领导,严格来说属于非法,但政府希望不同的利益集团在每年8月调整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过程中,充分表达各自意见,通过博弈达成共识。
但如今愈演愈烈的罢工浪潮已经让越南政府开始反思一直以来对罢工采取的宽容而暧昧的态度。1月30日,越南政府颁布第12号决定,对《劳动法》第176条关于暂缓与停止罢工和解决劳动者集体权益的规定作了具体规定和解释,明确了5种经总理决定后须暂缓或停止“严重危及国民经济基础和公共利益”的罢工。
越南的罢工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投资的纺织成衣和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但这些原本看中越南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的企业,如今正发现自己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由于多年战乱,越南的男性劳动力相当缺乏;越南8700万的全国人口数无疑难以为更多的制造业工厂提供如中国般足够深广的劳动力供给市场,以及足够多的适应高技术含量工作要求的人才;越南快速增长的对外贸易也引发了更多的贸易摩擦,例如自2006年来欧盟对中国和越南生产的皮鞋分别征收的16.5%与10%的反倾销税要到今年10月7日才到期;而美国经济的不景气更是使外销产品中约20%出口到美国的越南外向型经济压力增加。
目前,越南的劳动力成本已经与中国大陆、印尼、孟加拉及柬埔寨等竞争对手相若,但仍以每年15%的速度不断增长,加上频繁的罢工、劳动力逐现短缺、政府摇摆不定的两面手法以及越南经济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以内需为基础、服务业为主的方向转变,外国资本或许应该重新思考自己在越南的战略与定位。韩国《每日经济》近日报道,2007年在越南投资额最大的韩国,一方面已经将当年投资额的2/3以上投向房地产等服务业,另一方面,部分经营困难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已开始由越南转到柬埔寨等国。这对在全球化浪潮中缺乏安全感的越南工人来说,并非什么好消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