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已过了风花雪夜,花前月下,你侬我侬谈情说爱的青春年月,随着日夜更替,四季轮换,女人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慢慢长大,慢慢变成一个为人妻为人母的少妇、中妇和老妇。在这时光流逝的岁月中,上海女人以其安静淡恬和睿智配合着上海男人磨合着上海这块特有土地上产生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人情世故、待人接物……她们更多地体现了维持一种家园的温馨与秩序的宁静。在这块土地上,她们在岁月沧桑中磨练出一种内涵的美丽,一种永不逝去的美丽,她们以这种美丽感染着周围的人们……
上海女人有点“作”,有点刁蛮,但是就是这种有度的“作”和刁蛮,给贫乏,淡泊的百姓居家生活增添了情爱的色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上海大都数人家的房子很小,甚至很简陋。上海女人在狭小的生活空间,周旋于公婆、小姑抑或小叔、叔伯、妯娌之间。她们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勤勉做事,上奉公婆,下侍姑、叔,中看叔伯、妯娌,还要照顾自己的男人和孩子,把具体的生活内容调理得完美精致,有条不紊,却还会经常受到婆婆或者小姑的数落,面对委屈,她们就“作”自己男人或者自己的父母,以此喧泄委屈。上海男人也就会受“三夹板”之怨气。但是女人马上会心疼男人,在“作”,耍刁蛮恰倒好处时候,嘎然停止,决不让事态发生质的变化,她们在“作”的过程中,消受到男人和父母的安慰,爱抚的甜蜜。上海女人的“作”也就成为一种特有的维系家庭情感的精彩风景……
上海女人热情的待人接物和“小家子”气是一种维系同事、邻居和朋友关系的公共美丽。无论单位同事,邻居抑或是朋友家要办些诸如婚、丧、病之类的事情,几个女人在一起唧唧喳喳一阵,不需要男人加入(她们认为男人是干大事情的)就会为某家的事筹划的井井有条。比如:某家的家人住院开刀,缺少人手,她们会主动安排轮流值班陪夜;某家要举办丧事,她们会从守灵开始到吃“豆腐羹饭”全给安排好,有了这些女人的张罗,男人们不用担心家有事情无人管,安心地到外面干事业吧。曾经有个北方同事对我说过,上海女人很小家子气。也许在不了解上海文化的人眼里,上海女人确实很小家子气。比如:几个女人一起,经常会互赠物品,今天她送给你一些老公出差带回来的外乡特产,那么过几天你一定会找个理由也送给她略高一些价格的什么物品,礼尚往来在上海女人那里是体现的最淋漓至尽了。虽然现在人们厌烦了这些礼节,似乎也显见俗气,然而在生活中正是这些看似小家子气的往来,却一直坚固地维系着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和谐氛围……
在大庭广众之下,给足任何男人面子,这是上海女人共有的一种与异性交往的美丽。她们更多的是被文明的礼仪风范所规定和受约束的人。她们知道尊重男人,体恤男人的自尊;她们知道在物质生活上男女也许是平等的今天,而在中国这个几千年文化底蕴熏陶下,男人的骨子里永远渗透着严重的男子汉大丈夫气息。在几米路以外,男人大声叫女人的名字,谓喊,而反之,则谓“河东狮吼"。她们怕被带上“河东狮吼”的帽子,于是她们总是轻声地说话。在生活中女人难免会与各种男人发生口角、争论和吵架的尴尬之事,当着众人面,男人输给一个女人,对他们说来是一种耻辱,此时的上海女人懂得去把握事态发展的分寸,会掌握争论的火候,即使事端的焦点是男人的错,她们也会给男人面子,自找台阶停息,不让事态扩大。上海女人给足任何男人面子是一种内涵的美丽,她们以这种美丽磨合着两性之间的交往。这种美丽能使女人周围永远有许多异性朋友,当她们在困难时,男人们会两肋插刀帮助她。
上海女人的美丽还表现在维系男人和孩子面子,求生存中的意志,在其柔弱的外表下具有坚强的性格之中。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大都市,有时男人经不住诱惑,迷失了方向,做出了越轨行为,女人不会容忍这种行为,但是会以她的宽容,面对现实;抑或是男人携子抛妻,远涉重洋,女人成为孤独的守望者,女人在公众面前会帮男人承担些责任。既为人妻,又为人母,维护男人和孩子的面子甚至比自己更重要。她们会把尴尬和痛苦留给自己,用一种坚强的美丽维护男人的公众形象和孩子幼小心灵不受伤害,在长辈家庭未掀波澜,不会使自己心中那些美好的回忆支离破碎。纵然自己的心早已千疮百孔,双眸仰望窗外是乌云一片,她们仍然会脸带微笑,从容面对生活,这是一种外柔内刚的美丽……
固然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找不到那遥远的似乎脱离凡尘的“上海滩”中冯程程那经典的纯洁和纯真,但是我们却能看到许多王安忆《长恨歌》中的女主人翁王琦瑶那样的上海弄堂女人,上海女人有着与生俱来的优雅,她们身上既有大家闺秀的端庄,又蕴小家碧玉的內秀。她们美丽着,现实着,也不乏世俗、势利和爱慕虚荣,因为上海女人是凡人
[ 本帖最后由 在舌尖上跳舞 于 2009-1-20 10:5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