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很多转型
●出口占GDP如此高值得深思
●未来应着眼于开拓国内市场
●加紧发掘国内市场规模优势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很多转型,其中最重要的是从出口主导型转到出口和国内需求更平衡地发展上。中国在过去30年里,平均每年出口增长是GDP增长的1.5倍,出口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4.6%到2007年的37.5%。全世界所有的经济体,只有前十位中的德国出口占GDP的比重稍微超过中国,为39.9%,其他国家都比中国低,美国8.4%,日本16.3%,英国是16.7%。
这么大一个国家,出口占GDP如此之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中国未来一轮经济增长,已经不可能再继续过去的高速出口趋势了。100年前,全世界人口共有16亿,美国大约是9000万,占5%多。现在全世界有68亿人,中国大约占近20%,现在中国的人口规模和100年前世界人口的规模是相当的。对很多产业来说,没有一定的规模是不行的。比如,中国电信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公司,主要原因就是中国人口多。
站在“中国就是全球”的角度考虑,如果中国本身就是全球,中国会怎么发展?如果中国就是全球,中国的各个地区之间,如此巨大的差异,相互之间发展贸易潜力有多大?实际上,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唯一差别就是由于主权所引起的交易成本的不同,比如需要护照,有关税以及其他的限制等等。否则,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本身是没有什么大差异的。就像欧盟在一体化、东亚要一体化一样。一体化主要就是指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一样。
中国在过去30年里,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有时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交易成本还要低。同样的生意,和外国企业做,费用、交易成本比国内还要低。比如山东和韩国做生意,运输成本要比到西北还便宜,这正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中国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现在,中国任何两地之间运输的时间,和20年前相比减少了1/2到2/3。这个变化很好,为我们未来的增长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如果我们地区相互间的贸易发展很好的话,国际贸易不可能持续高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完全可以靠中国自身的努力来弥补。
所以下一步我们应该着眼于如何来开拓国内市场。开拓国内市场和扩大内需是不一样的。扩大内需是宏观经济学的概念,用货币、财税政策来增加需求、增加投资、增加消费。这里所说的开拓国内市场,更多的是制度性和微观经济学的概念,是如何使中国经济的每个细胞都变得自由起来,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让每个人、每一个企业在中华大地可以自由地迁移,自由地做生意。这样,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本身,它的潜力就是无比巨大的。
现代政治经济学始祖、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魁奈曾说过:“整个中国相当于所有的欧洲统一在一个主权之下的规模”。而在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亚当·斯密写《国富论》的时候,也曾非常惊叹地写道:“中国市场规模不亚于欧洲所有不同国家加在一起的规模。”可惜的是,我们过去没有很好地发掘国内市场规模的优势,这应当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