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大多数消费品洋品牌和民族品牌各占一半市场份额,而中高档化妆品却几乎全被洋品牌垄断。“大宝”、“小护士”、“羽西”这些国内名牌之纷纷“外嫁豪门”,在目前中国化妆品市场上,中高端市场基本被外资、合资企业占据。“首届皮肤营养与健康护理产业”论坛将于今年5月在京召开,负责此次论坛工作的组织者告诉记者,在策划、筹备的过程中,他走访了国内、国际多个化妆品厂家,几乎囊括了目前国内市场上见得到的所有中高档品牌厂商,他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国产化妆品产业人才匮乏、研发落后,中高档化妆品领域几近“沦陷”。
本土企业规模小
我国是世界营养产业最大、增速最快的国家,皮肤营养品占营养产业10%左右的市场份额,2010年预计超过200亿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皮肤营养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大。
化妆品工业非常重要且充满活力,它不仅对全球GDP贡献很大,还对人类丰富多彩的行业影响至深。化妆品的消费量高,利润空间大。资料显示,“宝洁”的年营业额为6500亿元人民币,利润为500亿元人民币;“欧莱雅”的年营业额为1420亿元人民币,利润为210亿元人民币;“资生堂”的年营业额为1000亿元人民币,利润为150亿元人民币。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化妆品消费市场,但中国化妆品企业的规模却很小。“上海家化”是上海市政府扶持的重点企业,年营业额为30亿元人民币,利润为2.3亿元人民币,营业额仅是“宝洁”的0.0046%,“欧莱雅”的0.021%,“资生堂”的0.03%。国内90%的生产企业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下。我国有5000多个化妆品生产商,58%是私营企业,10%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占32%,中国化妆品的总体消费额是1600亿元人民币,其中的80%被外资、合资企业占有,中国本土企业仅占20%。
人才缺乏 科研落后
13亿人的皮肤营养不是小问题,只有达到技术制高点才能引领产业发展,但是国产化妆品质量不稳定,科技含量低是不能逃避的现实。
从目前化妆品人才的教育体系来看,全国找不出几家专门培养化妆品方面人才的高校,寥寥无几的化妆品专业也大都注重表面活性剂方面的研究与人才培养。而化妆品方面的专门人才应该是精细化学与皮肤医学相结合的。一位业内人士在招不到适合的化妆品专业人才后感慨,没有人才,何谈创新研发?
中国目前至少有2000家本土化妆品企业,化妆品原料供应商大约有几十家,大家都从几十家供应商购买原料,化妆品只是混合原料,不会产生新物质,如果没有化妆品原料的创新,2000多家本土化妆品企业只能转而在销售上下功夫,在“概念”上翻新以快捷地获得利益。
跨国公司宝洁拥有庞大的研发队伍,原料成本低廉,而国产化妆品购买原料的费用较高,成本高,科技含量低,自然没有能力与跨国公司拼杀。
中国化妆品产业面临机遇
资料显示,目前国际市场上最畅销的药妆品原料是VC、VE、绿茶提取物等抗氧化剂、植物提取物、各种酶物质、水解蛋白等,但近年来大量具有“准活性成分物质”的天然原料被开发成药妆品使用的新原料,这使药妆品有了更好的市场卖点。
目前,国际对药品和化妆品的管理非常规范严格,但对药妆品的审批相对宽松,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添加有各种“准活性成分物质”的产品网开一面,仅视作普通化妆品。欧盟国家对药妆品的报批相对简单,也无需做大量毒理试验或临床试验。
我国拥有独一无二的中草药宝库,许多中药具有抗皮肤衰老的效果,国际化妆品业界常用的药妆品原料,都是从中国药用植物中提取的。目前,国内药妆品的销售额仅占国内化妆品市场的10%,而欧洲、美国和日本的药妆品已占各自国内化妆品市场50%-60%的份额。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化妆品产业大国,药妆品生产都已成为新兴产业,药妆品销售额均有几十亿美元。
国家公众营养中心主任于小冬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化妆品产业面临机遇。人民生活、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为化妆品产业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自古中国就有养生、保健、美容的方法,懂得食、药同源,讲究内外兼修,吃用结合,中国有大量的中药资源,目前天然原料已成为化妆品的开发热点,中国的化妆品产业无疑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持续成长的要素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化妆品品牌快速增长需要几个要素:建立原创独特的品牌形象;研发与政府的政策支持配套的自主创新的产品;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相配套的有效、有序的市场推广;与政府和社会支持的深入人心的品牌知名度。持续的、茁壮的品牌成长,必须要与有利于企业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配套。
专家表示,如何让我国的化妆品行业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如何让国产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如何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和钟爱,这是每个从业人员、有关专家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中国有丰富的资源、大批的优秀企业家、庞大的消费市场,提升化妆品的科技含量、树立品牌,光靠民营企业单打独斗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专家,还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合起来,形成合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