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从根本上体现为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强则国强。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通过产业集中优势,发展核心业务,扩展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逐步在全球形成了寡头垄断的“系统集成者”.这些大公司占据了行业全球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并产生了“瀑布效应”,把业务扩展到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牢牢地把持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形成了控制力强大的全球化公司,并使得企业自身的政策演变成国家的产业政策。
近年来,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2011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的61家公司中绝大多数为国有企业。但与国外的跨国公司相比,国际化水平还不高,竞争力还不够强,总体差距还比较大。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要成为价值链高端的系统集成者,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企业,必须要选择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全球化实现方式,必须把强大坚实的国内经营与积极有效的全球扩张相结合,必须进一步提升国际化产业的整合能力和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大型国有企业要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也需要政府的宏观政策引导和企业的微观战略调整相结合。具体来讲,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产业竞争政策
我们应该以战略布局合理、产业定位明确、公司治理完善、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大型国有企业为基础,通过产业政策引导行业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十二五”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大型国有企业的产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将直接决定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目标能否顺利完成。
首先,要高度重视全球化背景下产业整合与集中的趋势,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着眼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和重要支柱产业的竞争能力,来研究制定国家竞争战略和产业竞争政策。
其次,在全球化商业革命时代,世界产业竞争不是“扁平”的,而是非常的不平衡。因此,要积极推进产业、行业的资源整合,将产业定位明确、公司治理完善、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大型国有企业打造成为以控制价值链高端作为主要战略目标的“系统集成者”和“次级系统集成者”,形成行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第三,要继续实施国有资本优化调整、“有进有退”和国有企业重组战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家战略利益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形成高效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良好的公司治理决定了公司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些世界级的大公司均具有非常良好的治理结构,并由此决定了他们能够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不断进步与发展。美国出现的“安然事件”,促使人们从多个方面对传统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反思。中国作为一个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既要借鉴发达国家在其处于发展成功的历史阶段所取得的普遍经验,也要统筹研究制定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等在内的适应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环境的企业制度和政策,切不可盲目照搬。
从根本上讲,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重点在于探索建立既能够与国际接轨又适应中国国情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建立、健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结构。
一是要逐步改变目前大型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不统一、各种职责不清的问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真正代表国家利益并能有效促进公司发展的统一、规范、有效的现代企业组织体制。
二是建立科学合理、集中有效的决策机制,形成党组织与董事会有机结合、纪检组织与监事会有机结合,由一批高水平专职董事队伍组成的国有企业决策体系。
三是根据欧美国家大型企业公司治理的经验与教训,由于特殊的股权结构和管理模式,大型国有企业应该更多地推行董事长与CEO分设,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架构,防范各种风险。
增强大型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
强大的创新能力是国际着名跨国公司的普遍特征。当前,世界经济的恢复和调整对创新的要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甚至可以说,企业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推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最重要的动力。随着资源约束加强和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传统发展模式中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削弱,企业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尽快实现从“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推动大型国有企业创新,关键在于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制度、政策和文化环境。
一是建立国家正常的投入机制。政府要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支持力度,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将政府创新与企业创新有效地结合起来。要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和重点,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
二是要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专项资金,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形成企业长期发展的技术支撑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创新平台,支持大型国有企业之间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依托企业建设行业共性技术平台,支持和推动企业开展跨行业联合攻关,集中突破重大关键技术。
重视品牌战略、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
创建国际知名品牌、建设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是一个企业能够基业常青的重要保证,也是成为国际一流企业的必要条件。
在品牌建设方面,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与西方跨国公司之间的差距较大。欧美大型跨国企业在品牌的创立、维护、组合管理等方面的重视和投入超出想象,许多成功的并购都是基于品牌进行的扩张。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与欧美的一些大企业相比还存在差距,我们的企业文化尚停留在企业的宣传和推广中,没有能够将企业文化的精髓融入到企业高级决策者和每一个企业员工的血液中。
我国大型国有企业还应该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有机地结合起来。
加强人力资本建设
大型国有企业要在新的背景下获得持续发展、保持竞争优势、成为全球的“系统集成者”,企业的领导能力和人力资本水平是决定因素。长期以来,国内外一些成功企业领导人高超的领导能力、高尚的个人风范以及对人力资本的高度重视,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十二五”和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大型国有企业一定要从国家目标和国家利益的高度出发,实施领导能力和人力资本战略。
一是继续探索建立适应全球化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大型国有企业“领导力模型”.
二是完善党管干部与市场选择相结合的大型国有企业高层领导团队建设机制,建立一支既熟悉市场开拓和危机管理,又具有国际视野、维护国家利益的“企业家和政治家”双重特质的高水平管理者队伍。
三是推进国有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加大中高级管理者市场化选聘和职业化培养力度,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和管人机制。
四是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
(作者赵昌文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