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岛日报》(海外版)3月7日发表社论说,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和哈佛大学教授琳达•比尔姆斯合著的新书《三万亿美元的战争》于三月五日出版,甚受各界瞩目。一来因为伊拉克战争打到今天已经接近五年,仍无退兵迹象,而美国国内经济情势低荡至贩夫走卒都感受得到的程度,也就是通货膨胀已经严重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在这个时候,布什总统仍强辩说,经济没有衰退,美国不能自伊拉克撤军,伊拉克战争没有拖累美国经济……谁会相信?
社论摘录如下:
斯蒂格利茨在新书正式上市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被问到“伊拉克战争是否美国经济减速的原因”时,他肯定地说“的确如此”。这段访谈被公开的时间,正是纽约股市连连剧跌,每天起伏百点已经是稀松平常。另外,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南克亦在此关头先后用减息手段,试图振兴美国经济。更关键的是,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二月七日通过了约一千六百八十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布什随即签署生效。这些都说明了美国经济当前所处的窘境。
《三万亿美元的战争》的重点是伊拉克战争打到现在,美国政府公布的直接开支已经达八千四百五十亿美元。该书的两位作者研究后却发现:伊拉克战争的开支被严重低估。政府的战争直接开支并不包括战争债券利息、退伍军人的医疗开支、装备更新等。此外,其它成本还包括战争引起的油价飙升,以及社会和宏观经济损失。更值得忧虑的是,斯蒂格利茨认为,战争意味着美国要借更多的债。当美国金融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也须求助于中东主权基金。而这些主权基金正因为伊拉克战争带来不断高涨的油价而日益壮大。
各国争相设立主权基金的症结在美元下跌,意味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发生动摇,因而一些投资者认为是并购认股的大好机会。对美国以外的外国而言,这是双重良机。第一重是美国企业相对便宜;第二重是本国货币相对强势。过去同样数额的钱只能买一件,现却可买两件,甚至三件。中国不免效法其它国家主权基金的做法,将外储或美国国债换成美国优质企业的股份,谋求较大利益。相对之下,就削弱了美国的超强地位,外债累累,不知伊于胡底?
可能并不需要有高深的经济知识,也能算出美国因伊拉克战争而滚雪球般堆成的经济难题。试想,美国政府每个月花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的费用高达一百六十亿美元,平均每天五亿余美元。这对一般国家已经算是天文数字,如果要它们来打这个仗,可能支持不到两三个月就垮了。但是,富如美国就能一直这样支持下去吗?事实说明伊拉克战争这样拖下去,后果是难以想像的。美国再富,不可能无限量地猛印美元来支付战费,仍然是要挪东补西,结果令许多不被视为急切的预算就遭到“战火”的破坏,相对地影响到政府对民众提供的服务质量,比如教育、卫生、照顾耆老等。这次大选,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选民殷切盼望“变革”?说穿了,就是布什的“倒行逆施”造成的。
已经有专家估算,布什政府为了维持“美国力量”,目前实行弱美元的货币政策,可减轻自己的债负,并加强“美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但是这种动作,不出二十年,就会令美国超强地位掉落,一民众则要承受通胀之苦。且由于经济全球化、比较优势和社会分工的结果,美国有相当多的必需品和消费品已经不在本国生产,只能依赖进口,弱美元政策最终是害了自己。这两天布什又跳出来为他的经济政策辩护,玩弄文字游戏,指经济没有衰退只是滞缓,谁会相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