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金融人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迅速行动起来,为抗震救灾贡献力量。
从5月12日当晚始,金融街的数幢办公楼里灯火通明,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第一时间了解灾区情况并启动相关行业应急预案救助灾区。之后,紧急的抗震救灾工作迅速推开,几天来,救灾政策、特事特办等带着“急”、“加急”、“特急”的金融人的心情传向地震灾区。
由于CPI涨幅连续高企,央行面临较大控制通货膨胀的压力,一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而在地震发生后,央行果断决定,受灾地区中小金融机构暂不执行于5月20日上调的存款准备金要求,充分体现了抗震救灾压倒一切,生命安全压倒一切。
为全力支持和配合抗震救灾工作,5月13日,央行对受灾严重的四川、甘肃两省增加再贷款额度55亿元。5月21日,央行再次决定对受灾较重的陕西、重庆、云南三省(市)紧急增加再贷款额度15亿元,集中用于解决三省(市)辖内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支付头寸和流动性需求,支持其增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信贷投入。
面对受灾企业厂房倒塌、设备受损等灾情,各商业银行纷纷“雪中送炭”,对抗震救灾重点行业提供授信额度,发放贷款。截至5月19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放灾区重建贷款35.89亿元。
巨灾面前,各保险公司快速理赔,优先理赔,确保保险理赔及时到位。截至5月20日,保险业已支付赔款3163.8万元。
20日晚,央行和银监会又联合下发《关于全力做好地震灾区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要求商业银行要优先保证抗震救灾急需物资生产与流通的信贷需求。抓紧制定灾区重建的信贷支持计划,合理调整信贷资源地区配置,从信贷总量、信贷资金和授信审查等多方面优先支持灾区重建。
目前,四川抗震救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但是,我们看到,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也面临一些问题,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的任务会非常艰巨,并会持续较长时间,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银行机构会面临巨大的信贷资金需求;因地震原因导致部分单位及个人开户证明文件、印章、存折(卡)及个人身份证明遗失或毁损,对账户查询、挂失及支付带来了较大的问题,等等,都需要金融决策部门予以关注并研究解决。
支持灾后重建工作,要充分发挥金融的重要作用。金融机构要在保障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开设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保证居民金融财产安全,认真做好抗震救灾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工作。要尽快恢复全面营业,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确保支付、国库、货币发行、银行卡等业务系统运转畅通。
支持灾后重建工作,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改进服务,大力支持灾后重建工作。要把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体现到信贷支持的具体环节之中。
支持灾后重建工作,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各保险公司要按照保监会的要求,在下一步的查勘理赔中,坚持诚信原则,准确快速理赔。特别对于个人客户,理赔要优先,简化手续,优先进行赔付;对规模较大的团体、法人客户,要积极勘查,继续坚持特事特办,充分考虑受灾企业和群众的需求,进一步简化理赔程序,缩短结案周期,提高理赔效率。
支持灾后重建工作,要适当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在加大对灾区“三农”信贷资金支持的同时,要加强贷款用途和投向的监控管理,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工作。
支持灾后重建工作,要确保干部职工生命安全,生活稳定。注意卫生防疫,防止次生灾害造成新的损失。
面对灾后重建的繁重任务,我们全国金融系统广大干部党员群众必须振奋精神,全力以赴,发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以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再接再厉,帮助灾区人民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努力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