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京华时报》6月2日报道,6月1日北京各大超市都遵守禁令,对塑料袋进行了明码标价。不过,记者发现肯德基仍然提供免费塑料袋,而自由市场中的摊贩则说“没听说过禁令”。另据6月2日《广州日报》报道,超市、百货、便利店等地已经纷纷实行塑料袋收费,有超市用袋量比以前减少约四成多。但大多数肉菜市场、小卖店却还是“照旧”免费提供塑料袋。
其实这样的结果并不出乎人们的意料,“限塑令”会不可避免地遭遇执行难。受利益驱使,一些商家不忍牺牲客源,难于彻底执行限塑规定;消费者对自己掏腰包买塑料袋态度也不一,虽然大多数人表示支持,但也有市民认为不应该将环保费用转嫁给消费者。
针对一些商家的阳奉阴违,向消费者变相赠送塑料袋,仅靠加强检查和施与重罚,收效恐怕不能乐观。既然限塑令的初衷是通过让消费者自己购买塑料袋来引导消费者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那么限塑令的全面推行还需通过运用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
笔者建议应在“限塑令”之外探索建立价值市场导向机制和政府鼓励制度。如不妨在“限塑令”之外架起两条腿来辅助走路。其一,在“限塑令”的基础上,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出台一些鼓励机制。一方面,鼓励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主动限制乃至不使用塑料袋。另一方面,通过一些激励性机制,激发市民主动放弃塑料袋的激情和决心。政府必须围绕“限塑令”寻找新的办法让市民意识到不使用塑料袋的好处和利益。英国最大连锁超市特斯科采取“奖励积分法”,顾客重复使用购物袋可累积得分。
其二,必须寻找一种方便而又实惠的替代品。各大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应该鼓励这样的“替代品”:淀粉制作的包装袋、短期可供反复使用的纸袋以及可以长期使用的棉制袋或其他布袋等。韩国一些超市通常将商品包装用纸箱免费提供给消费者,顾客将用过的纸箱放到指定地点回收,既满足了顾客需要,又实现了废物有效循环利用。
此外,针对市民对出售塑料袋利润的疑问,有关部门还需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建议将出售塑料袋所得的利润用于环保事业,推进环保产业发展,使限塑真正走上良性循环轨道。目前,环保虽然已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但是巨大的前期投入和风险,没有强大的经济驱动力,谁也不会为之所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