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WTO Forum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05|回复: 0

粮食安全战略将转向自给自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9 08: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球粮食短缺和价格高涨正日益引起中央政府的重视。4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北考察农业生产时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
  与温总理在今年3月“两会”时的表态相比,现在政府视野中的重大问题又多了一个粮食问题。事实上,近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粮食短缺已超过了石油价格高涨,成为各国决策者和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全球粮食价格不断上扬,直接原因是粮食供不应求。除了供需层面的原因之外,粮价走高与最近两年国际金融市场走向有关。欧美经济状况不稳定,急于为手头资金寻找出路的投资者自然转向商品期货,包括农产品、能源和金属等在内的期货全面涨价。

  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采取什么样的粮食安全战略对中国显得尤为重要。过去关于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国内曾有过争论:一种意见是靠自给;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粮食安全是指粮食的可获得性,国内不够可以到国际市场去买。从近期国际粮食市场短缺引发的动荡,以及政府的反应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将转向自给自足。因为在粮食短缺可能引发政治和社会风险之时,中国政府不可能也不会把粮食安全寄托于动荡的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国内在粮食体制方面的诸多问题也需要下工夫解决。首先便是粮食储备系统,这是保证粮食安全和调节粮食价格的基础。目前,我国储备粮体系的承储主体是政府组建的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地方政府建立的国家储备粮承储企业;但包括社会企业、农民在内的社会储备粮则非常缺乏。

  从实际情况看,政府兴办的粮站向上虚报储备数量以套取国家保管费、向下通过倒卖储备粮以获利的动机都非常大。因此,利用企业行为和市场办法来调节粮食储备应成为一个思路。

  其次,需要解除国家对粮食流通体制的过多控制,这与粮食生产和农民利益最为密切。我国粮食价格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政府控制,现阶段就体现为同时压低粮食收购价格和商品粮价格;并通过中储粮和中粮公司控制两头的产量和价格,抛下了中间微利的粮食加工流通环节给民营企业。

  压低粮价的直接结果就是,国内的粮食生产积极性根本无法得到提升,这更加剧了粮食紧缺的压力;在世界粮价持续大涨的情况下,我国的部分地区(如东北)却出现了谷贱伤农的情况。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一直伴随着农业补贴其他产业、农民补贴其他人群,而在粮价大涨之时,农民仍不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不能不说是政策制定的遗憾。而对于政府的补贴措施,正如北大教授宋国青所言,把粮食价格放开,才是对农民最大的补贴,才能最终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第三,以内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并不排斥中国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来强化粮食安全。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因素,都为中国参与国际粮食市场提供了较好的背景和工具。全球能源和矿产品市场都盯着“中国需求”来做文章,中国也应该学会利用巨大的需求来适当“反制”国际交易者。在粮食问题上,道理同样如此。

  全球粮食市场的动荡会加剧中国粮食安全战略转向“内视”,但与此同时,中国粮食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和有效参与国际粮食市场,仍然是中国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mobile|The little black house|Shanghai WTO Net ( 沪ICP备10034107号-3 )

GMT+8, 2024-4-25 02: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