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抑制流动性过剩导致的楼市、股市等资产价格虚高的讨论言犹在耳,一些企业因资金链“绷紧”引发风险的新闻就接踵而来。
先是来自地产企业。从已经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业绩来看,只有华发股份(爱股,行情,资讯)等个别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为正数。保利地产(爱股,行情,资讯)每股现金流为-7.65元,招商地产(爱股,行情,资讯)每股现金流为-4.74元,金地集团(爱股,行情,资讯)的每股现金流为-7.52元,荣盛发展(爱股,行情,资讯)每股现金流为-2.53元,广宇集团(爱股,行情,资讯)每股现金流为-0.11元……业内人士估计,房地产上市企业速动比率(指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比率的高低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强弱)维持在健康水平的只有4家。
接着,华南和华东等制造业发达地区不少中小企业,也因为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银根收紧,而在资金充足量上已显“捉襟见肘”。不少企业不得不以减少订单、裁减人员来应付资金链上的短缺。
从流动性过剩到资金短缺,仿佛是转眼之间的事情。但相关数据显示,尽管央行采取了多种措施,由外汇储备的剧增引起的外汇占款依然处于高位,银行系统的流动性依然比较充裕。为此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以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一方面是银行系统充裕的流动性,央行不得不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确保“双防”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是占我国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的资金缺乏,融资更加艰难,这种本不应有的矛盾,实际上暴露出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缺陷,也是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的表现。
事实上,回顾过去可以发现,我国金融体系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为主要对象设计实施的。虽然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金融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的来说,金融体系目前依然没有改变国有银行垄断的局面,以国有经济为导向的金融制度安排使国有商业银行与广大中小企业在融资体制上安排不对称,造成对中小企业的一种“制度性歧视”,致使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始终被排斥在正规金融体制之外。
再加上目前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融资体制,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缺乏,资本市场又缺乏层次,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据世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分析,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运用的人民币资金,占到整个金融体系人民币资金运用总量的75%。这种以大银行为主的金融结构,使得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贷款,而上市对中小企业来说门槛和成本都高。
尽管近年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比重与2000年的90%相比大大下降,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环境也不断得到改善,但资金紧张、融资渠道狭窄仍是最重要的“瓶颈”制约。
为此,在中小企业最为活跃的沿海地区,许多借贷者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不得不改变融资渠道,从民间的合会、地下钱庄、私人老板等非正规金融渠道获取资金,而其承受的利率水平却高出银行贷款一倍以上。与此同时,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得不到资金的及时支持,发展举步维艰,再加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较大,已有不少出现破产或濒临破产边缘。
当然,可喜的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目前上海、北京等地已有不少银行开始实施针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各项新政,从担保、授信流程、产品、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力求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周到的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治标不治本的措施之一。
必须看到,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已经形成,中国市场终将完全融入全球经济。因此,要真正破除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必须进一步深化我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金融制度安排,消除融资体制对中小企业的歧视,并大力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培育民间金融市场,努力转变当前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赖间接融资特别是银行融资的局面,这样才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保证其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