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流的含义
物流的定义很多,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许多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物流下了不同的定义: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The Coi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有销路、有效益的流动和存储,以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并对这个过程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该过程包括输入、输出、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
欧洲物流协会(European Logistics Association,ELA)于1994年发表《物流术语》中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或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日本后勤系统协会(Japan Institute of Logistics System,JILS),将物流改称后勤。该协会的水稻束原树1997年对“后勤”下了定义:“后勤”是一种对于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有效流动进行规划、实施和管理的思路,它同时协调供应、生产和销售各部门的个别利益,最终达到满足客户的需求。
§有关物流的几种认识
1、“黑暗大陆”说
1962年,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一篇题为“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的文章中指出,消费者所支付的商品价格中,约50%是与商品流通活动有关的费用,物流是降低成本的最后领域,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我们对物流的认识就像拿破仑现在对非洲大陆的认识,知道它确实存在,而且很大,但除此之外,我们便一无所知”。
2、物流冰山说
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在专门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他把这种情况比作“物流冰山”。冰山的特点是大部分沉在水面之下,而露出水面的仅仅是冰山的一角。物流便是一座冰山,其中沉在水面以下的是我们看不到的黑色区域,而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物流的一部分。
3、第三利润源说
第三利润源说是日本早稻田大学宇野正雄教授提出了的理论。他认为,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第一个是资源领域,第二个是人力领域。资源领域起初是廉价原材料、燃料的掠夺或获得,其后则是依靠科技进步,节约消耗、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回收利用乃至大量人工合成资源而获取高额利润,习惯称之为“第一利润源”。人力领域最初是廉价劳动,其后则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力消耗或采用机械化、自动化降低劳动消耗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这个领域习惯称作“第二个利润源”。在前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被人所重视,按时间序列排为“第三利润源”。这三个利润源注目于生产力的不同要素,第一个利润源挖掘的是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第二个利润源挖掘的是生产力中的劳动者,第三个利润源挖掘的是生产力要素中劳动工具的潜力,与此同时又挖掘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潜力,因而更加全面,并且利润正在向第三个利润源转化。
4、效益背反说
“效益背反说”是物流领域中很经常、很普遍的现象,是这一领域中内部矛盾的反映和表现。效益背反指的是物流的若干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者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是如此。这是一种此消彼长、此亏彼盈的现象,要求我们必须从总体的角度出发,以系统的观点看问题,追求整个物流系统总成本的最低,而不是某个功能成本的最低。
5、成本中心说、利润中心说
成本中心的含义,是指物流在整个企业战略中,只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成本发生影响,物流是企业成本的重要产生点,因而,解决物流的问题,并不主要是为搞合理化、现代化,主要不是在于支持保障其他活动,而主要是通过物流管理和物流的一系列活动降低成本。所以,成本中心既是指主要成本的产生点,又是指降低成本的关注点。显然,成本中心的考虑没有将物流放在主要位置,尤其是没有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地位,改进物流如果目标只是在于降低成本,这势必也会影响物流本身的战略发展。成本利润是相关的,成本和企业生存也是相关的,成本中心也不是只考虑成本而不顾其他,但是毕竟人们对物流主体作用和目标的认识是局限的。与成本中心说相对应,利润中心说的含义是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利润,是形成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活动。
6、战略说
战略说是当前非常盛行的说法,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物流更有战略性,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而不是一项具体任务。应该说这种看法把物流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企业战略是什么?是生存和发展。物流会影响企业总体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在哪个环节搞得合理一些,省多少钱。将物流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直接联系起来的战略说的提出,对促进物流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企业不追求物流的一时一事的效益,而着眼于总体,着眼于长远,于是物流本身战略性发展也提到日程上来。把物流的发展看作是企业战略的观点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更是显得合情合理。
§现代物流理论和观点
物流在实践中形成的一些理论和观点,又称现代物流理论和观点。
1、 后勤学 Logistics
后勤学起因于战争的需要,是一种军事术语。后勤学指由于战争的需要和战争中叉车技术的大量使用,装卸、搬运、运输、保管等独立的功能要素,实行链索化、一贯化甚至一体化管理的一种理论。后勤学的着眼点在用户和消费者,它强调对用户和消费者保障的严重性和严肃性,即对用户和消费者需求的满足要像军事活动那样准确无误,像军事活动那样计划周密和绝对保障。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像军事活动那样使物流各功能要素一体化、链索化,这与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致的。因为电子商务经过人们的思考和探索,现在采取的是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整个供应链数字化形式的电子商务,而后勤学采用的是物流各功能要素一体化、链索化的管理形式。
2、物流的最新理念: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理论是建立在后勤学的基础之上的,是适应物流一体化的一种管理方式。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通过仓库及配送中心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而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一体化的管理过程。为满足客户需求、把正确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
供应链管理就是站在供应链整体的角度上,对各环节的流程实施改造、改进、并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即电子商务对整个链上各环节实施改造。它实际上是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与现代经济学、现代管理学在再生产过程中的结合应用,体现了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学、现代经济学的结合。实际上,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的要求是相一致的。由于目前电子商务的主要形式是整个供应链的数字化,即电子商务企业采用的也是供应链管理,因而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与之相一致。
3、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TPL/3PL)思想
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独立于供应方和需求方的专业化的物流中间人(代理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为委托人提供部分或者全部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依靠现代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的支点,其基本特征是: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第三方物流的一体化运作模式是20世纪末最有影响的物流运作模式,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不同职能部门之间以及不同企业之间在物流上的合作达到更加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
4、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思想
“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是由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公司(又名安盛咨询公司)提出,并将“第四方物流”作为专有的服务商标进行了注册,定义为“一个调配和管理组织自身的及具有互补性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与技术,来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集成商”。业界的广泛共识是,物流管理的日益复杂和信息技术的爆炸性发展,使得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确需要一个“超级管理”来进行管理协调。而且,学术界、管理顾问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和客户都认为对这种实体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它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对制造企业和分销企业的供应链进行监控,在客户和他的物流和信息供应商之间充当唯一“联系人”的角色。第四方物流集成了咨询公司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能力,它能够提供一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不仅能够降低实时操作的成本和改变传统外包中的资产转换,还能够利用优秀的第三方物流、技术专家和管理顾问之间的联盟,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的解决方案一共有四个层次——执行、实施、变革、再造。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思路是:首先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为第四方物流发展作为铺垫;加速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的融合,建立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转变政府职能,做好物流基础建设、产业服务、规范工作。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
在电子商务包括的四流中,物流是基础,信息流是桥梁,商流是载体,资金流是目的。任何一次商品流通都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实现过程,网上可以解决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等商品流程的大部分问题,但是无法解决物流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