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WTO Forum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80|回复: 0

重构敬老爱老文化是时代的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7 10: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秋光》杂志社总编辑陈彤彬


  当今的敬老爱老是从传统向现代、习俗社会向理性社会的一种转变,提出了道德更新和重建的问题。要以理性的思维方式来保障代际和谐,让敬老爱老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公共秩序,才能建立一种更稳定、更和谐的社会架构和人伦关系。


  21世纪社会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现代工业化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新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打破了文化的同一性和稳定性。这体现了社会的一种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冲击和影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发生激烈碰撞、冲突,在面向未来中分化、交融和整合,敬老文化也不例外。


  构建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敬老爱老文化


  随着现代社会多元文化及价值观的冲击,现代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个人自由、权利意识的蔓延,敬老爱老观念也面临一种裂变。传统的农业社会是以家庭和宗族为中心展开的,生产技术的继承主要凭藉长辈口传身授,因此生产经验丰富的长辈便成为氏族的权威。进入工业社会后,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传统社会中长辈对晚辈抚育、传教中形成的尊严和权威地位弱化了,老人对社会的影响力削弱了。敬老爱老文化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忽视,在宣扬个性化的现代文明中,年轻人对西方文化思潮的接受度比较高,片面地否定、淡薄了传统敬老爱老观念。此外,随着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剧烈,人们把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减少了同老人接触的时间和交流的机会,敬老爱老观念日渐淡漠。提倡和构建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敬老爱老文化,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敬老爱老文化的重构是时代的选择。


  一个民族的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敬老爱老文化的重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伴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前进。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提倡敬老爱老,应该是吸取了传统敬老文化中能够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部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增加现代社会的道德内涵,建立一种超越宗法、反映人性人情普世价值的新敬老爱老文化。传统的敬老主要是针对父母,“养亲”、“尊亲”;我们今天提倡敬老爱老,涉及所有老人,体现了更普遍、更宽广的社会人道主义。


  敬老爱老的本质是“爱”,核心在于“尊重”


  敬老爱老的本质是“爱”。敬老爱老的形式可以改变,其本质却不应该改变。仁爱是基本而普遍的道德原则,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核心。爱是一个人对给予他利益和快乐的东西必然的心理反应,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爱人之心,因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从他人那里得到快乐和利益;而爱人之心这种心理反应,会驱使个人相应地为他人的快乐和利益而劳作。所以说爱是伦理行为的一种原动力,是敬老爱老行为不竭的内能。


  敬老爱老的核心在于“尊重”。孔子说:“今之孝者皆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即说,孝顺的重点不在于有能力养父养母,而在于“敬”。沿用到今天的敬老爱老文化内涵中,即照顾父母长辈的心意不仅仅是以完成“养”的任务为目标,而是以“尊重”、“尊敬”为出发点。也就是说,要维护老人的生命尊严、人格尊严,注重老年人心理、情感、精神、心灵的需求,给他们独立、自由、选择的权利,让他们活得快乐、充实、心态平衡。


  任何一种道德都是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并与一定的政治法律制度相适应。传统的敬老爱老只是一种不具约束力的道德风尚,而在现代社会,尊老敬老作为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应该受到法律的保障。在我国,尊敬老人、赡养和扶助老人的内容已吸收进法律,这种义务的普遍化,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社会的尊老风气。更重要的是,让敬老养老这些过去单纯由家庭成员承担的责任向社会化方向转移,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这也是整个社会对老年人的一种“孝敬”。


  当今的敬老爱老是从传统向现代、习俗社会向理性社会的一种转变,提出了道德更新和重建的问题。要以理性的思维方式来保障代际和谐,让敬老爱老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公共秩序,才能建立一种更稳定、更和谐的社会架构和人伦关系。(作者:《秋光》杂志社总编辑陈彤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mobile|The little black house|Shanghai WTO Net ( 沪ICP备10034107号-3 )

GMT+8, 2024-11-5 14: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