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正面临着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来最复杂的金融危机。在美国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加上限售股解禁压力等因素,中国股市出现非理性暴跌。自2007年10月中旬以来,沪深股市出现历时1年多的深幅调整,其中上证综指累计跌幅已经超过了70%。
我们认为,当前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有待观察,但是,对于战略投资者而言,历史性的重大机遇或许正在出现。因此,中国资本市场的近期投资策略是:对于股票资产的配置仍然应该持积极防御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价值投资的机会正在来临,要积极关注超跌优质股的长期投资机会。
一是经历了近12个月的大幅调整,A股的估值吸引力日益显现。从历史估值比较来看,据汤森路透统计,截至2008年9月24日,沪深300指数静态市盈率为14.37倍,接近历史底部水平14.4倍。上证综指的静态市盈率为15.08倍,已经创出历史新低。从市净率来看,截至9月24日,沪深300指数市净率为2.63倍,与历史底部水平1.64倍相比,还有60%的溢价。从全球估值对比来看,沪深300的PE水平已经基本与全球成熟资本市场接轨甚至有些低估。据汤森路透统计,截至9月24日,标普500、日经225静态PE分别为14.58倍、14.79倍。从全球动态PE对比来看,截至9月24日,沪深300动态PE为12.85倍,标普500、日经225的动态PE为12.85倍和14.96倍。截至9月24日,沪深300指数成分股PB为2.39倍,略高于标普500和日经225的2.27倍和1.49倍。但是明显低于同为金砖四国之一———印度Sensex的3.78倍。
二是随着指数大幅下跌,相当部分股票投资价值日益凸现。在经济减速、限售股解禁压力、美国金融风暴冲击等多重压力之下,在市场充斥着恐慌情绪之时,我们却发现巴菲特、李嘉诚等投资大师均“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入市大量买入股票。大师的出手并不意味着股市的见底,但是以巴菲特如此苛刻的选股标准,都开始能够在目前的市场里面接连发现值得大笔买入的标的时,确实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目前股市的投资价值。经过前3个季度的大幅下挫,近六成A股一年以来跌幅超过60%(421只跌幅超过70%),其中不乏一些基本面良好、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错杀品种。一旦欧美股市走稳,在加上国内货币放松力度加大以及政策利好效果由量变到质变的累积,A股可能会再度迎来反弹机会。
三是随着指数大幅下跌,股市对那些拥有较多闲钱的长线投资人(如社保资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来说绝对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投资场所。随着指数大幅下跌,存贷款利率的下调,长线投资人在低风险的存款、债券等领域的投资收益将持续下降,股市对那些拥有较多闲钱,而又愿意承担一定风险的长线投资人来说,已有一定的吸引力。不少有识之士也认为:现在又已经到了应该砸锅卖铁买股票的时候。
四是目前的中国股市也已吸引越来越多的有实力的上市公司股东长期持有或增持上市公司股票,也吸引越来越多的有实力的上市公司回购本公司的股票。不少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已成为产业资本的一个良好的投资品种。据统计,从5月份开始,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增持的股票市值开始持续高于减持的市值。到9月底,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增持3.6亿股,市值为31亿元;而大股东减持的市值仅为增持市值的26%。10月6日至10月16日,42家公司的股东在二级市场增持股份7890万股,增持金额约为6.97亿元;而10月份以来到10月16日止,共有10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东减持的公告,减持股份合计5120.04万股,减持股份市值约为3.47亿元,减持的市值为增持市值的49.78%。大股东增持,一方面来自于其对上市公司估值的认同,另外一方面在短期内也可以促进估值的平衡。
五是“信心最贵,黄金无用”。从理性的角度讲,市场开始恐惧之时,也正是我们开始贪婪之时,价值投资的机会正在悄悄来临。我们正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在指数下跌、市场信心崩溃和风险大幅释放的疾风骤雨中,价值投资的机会正悄悄来临。事实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客观要求建设一个功能健全、安全高效的资本市场,不断拓展资本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全局的功能。长期看,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不会动摇,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没有改变。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与机会并存。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很大,但是在目前相对较低的估值区间,不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更大。 |
|